广播文学作品的美学情韵

2021-11-17 01:34李友欢
记者观察 2021年23期
关键词:情韵韵律文学作品

文 李友欢

广播文学作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散发着智慧的霞光,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美好生活需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张颂教授的《朗读美学》理论为指导,从情感、韵律、声音多部分的美学情韵出发,对广播文学作品的美学情韵进行有益的探讨,希望对广播文学作品精益化创作和生产有所助益。

广播文学作品是融合经典文学、广播特色和有声语言的美学载体,它借助有声语言手段将文学经典艺术再现,是一种审美鉴赏与再创造的过程,对宣传传统文化、助推文化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学术泰斗张颂教授指出:“声音裹挟着意义,语言包容着和谐,文字生发着底蕴,朗读造就着美感”。的确,广播文学作品凭借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谐的音响效果,在那线型的传播中,得到准确精美的释放,让人仿佛有了“诗意的栖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 以情感人的情韵

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最为原始的冲动所产生的结晶,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记忆。这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之美。美学家蒋勋曾说:“文字只有五千年,语言比文字早很多。在文字被创造之前,人类有更久远使用语言的文学经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最早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用声音来传唱传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段倾心表白的文字,内容十分含蓄。作者触情生情,由关关和鸣的雎鸠及栖息河中的小洲,生发出贤良淑德的女子是君子所求的情感诉求。

触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文心雕龙》中就有所记载:“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确实,自然界的事物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如何悉心感受、体会并传播这种情之美感呢?在广播文学作品中,只有潜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来源,放大原始情感和作者心意相通,才有可能达到同一情感诉求;再要关注受众心理,推己及人在无形中引发共鸣;进而要引导受众呼吸历史、涵养文化,通往内心世界的桃花源。

“文字作品所蕴含的、字词所承载的具体思想感情,只有朗读者的再创作,才能更具体、更深刻地表达出来。”很多作者在创作时,情感来源都和自身的生平经历有关,比如,笔者作为主创人员的《读书台》节目曾播出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那时候,沈先生23岁,带着几块钱只身从湘西凤凰来到北京,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郁达夫和徐志摩。后来,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先生认识了张兆和。种种经历引发了他的乡愁。于是沈先生在新婚中完成了《边城》等一批代表作,让大家感受到了《边城》中那淳朴的民风和纯粹的感情。其实《边城》在很大程度上是沈从文的湘西情结的展现。最后,忧伤的基调充满了整部作品,它给予《边城》以悲剧之美,增加了作品的厚度,更容易让大家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

情感来源是以情感人的基础,层次的转换能使作品的审美充满活力。感情之美的体味,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设身处地、反复探索情感与景物的衔接;第二,心有所感、情通古人,潜心体味情感与心境的变化;第三,神形兼备,引人入胜。

二 以韵怡人的情韵

韵律的婉转之美离不开情感的寄托,两者互为表里、相映成趣。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确实,广播文学作品有了情感这个根基,美的传播就变得如鱼得水。

韵律之美可以是一种语言美。广播文学作品就是要借助广播特色和语言优势,传播文本的韵律之美。唐朝诗人张继一生所著不丰,却留下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前两句意象铺排较为紧密,包括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浓郁的审美意境,后两句意象疏宕,仅有城外、寒山寺、船、钟声,给人空灵旷远的意境。在进行这首诗的有声创作时,主创人员要及时把握韵律的动态走向,准确驾驭韵律的灵动变化,让韵律可视、可听、可感、可知。叶嘉莹教授认为:“七言诗的节奏是‘四、三’停顿。”在此诗中,即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古诗虽然只有寥寥二十八个字,但作者借情抒情,其中蕴含了多重感受和两个维度(见下表),让作品哀伤凄冷的底色显得如此活泼鲜明。

在进行此诗的二度创作时,要利用“眠”字进入情境,抓住“愁”字感受愁绪,通过“对”字感悟愁思,展现语言变化的韵律美感。此外,强化文字的多维感受,准确把握作品维度,不能仅是流于表面、为文造情。内容上看,“落”字下行减弱;“啼”字阳平上行;“霜满天表达一种无处不在,侵肌砭骨的寒意”,处理时要突出切身感受;“满”字调值到位,吐字圆润;“江枫渔火”后面可以先吸一口气再叹一口气,一气呵成、烘托愁感;“寒山寺”后面轻出口、放开声、稍下降,保持不留停的语势,没有结束感,也为下一句打好铺垫;而“夜半钟声到客船”,则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处理前就要有这样的画面。处理时,这句话的语速要偏慢,最后三个字“到—客—船”,要使用下降调,给人余音袅袅的感觉,营造好像听见寒山寺外阵阵钟声的意境。这样才能生动地打开受众“眼前”的美丽画卷,形象地将“听得见”的韵味跃然纸上。

当然,不仅是古诗才具有韵律美感,而是包含在各种文体作品在内。因此,不管是哪一类的文学体裁,都要细致分析、潜心体会,做到气韵到位、声调高低起伏、语流抑扬顿挫、吐字圆润饱满,通过语言变化多方和谐,充分凸显经典作品的精练和雅韵。

如果说韵律美是有迹可循的,那么韵味美则是回味无穷的,给人“幽眇难知,奥妙无穷”的深远意味。广播文学精品不仅让受众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韵律之美,更以文学作为摆脱广播视觉限制的出口,带领受众感受韵味美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全方位领略其表达的美妙意境和意蕴悠长。

三 以声动人的情韵

在广播文学节目中,一般常见的是声音有:播音员的有声语言、音乐、音效等。下面进行简单阐述。

语言的声音:我们提倡使用热情、生动、舒服的声音来倾情表现广播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例,“根据内容的发展变化把语句化开,使语意抱团;表达要舒展,在平稳中讲求活脱、跳跃,语气畅达、自然。”具体为:声低、语轻、速缓、气舒。在演绎诗歌作品时,声音上则要求把握好语节,语流有弹性,注意强化感受,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当然,不同的播音员在相同的作品表达上也会有所差异。因为大家的综合素质、学识素养,加之人生阅历、情感经历都不尽相同。为了得到更加生动形象的声音效果,播音员在创作时要抓住文章主体思路,把握好主次关系,深刻分析每位人物的角色、性格,并塑造与人物性格相吻合的声音,使其具有更逼真的效果,也可充分发挥广播节目优势,利用夸张、语言对比、细腻、留白、声音塑造等形式,使其更具有穿透力和艺术特质。

张继《枫桥夜泊》感受维度表

音乐的声音:创作人员在对音乐的选择上要掌握和谐统一的原则,也就是文本内容、情景情境和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合理正确地使用背景音乐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将作品内容和情感进行补充、升华。

声音的动人之美使广播文学作品更具有文艺性和欣赏性。“情”“韵”“声”三部分和谐、相互衬托、相互成就,更方便感染受众探寻文艺,从而爱上广播文学,开启一系列文学欣赏的大门。

一部好的广播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情”“韵”“声”的美学情韵,更饱含着人文精神和时代情怀,给予人们美的启发。哲学家胡塞尔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人民广播事业诞生80年来,《平凡的世界》《抉择》等广播精品节目家喻户晓。它们唤醒人性、开启智慧,犹如汩汩流出的清泉滋润心田。在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广播文学作品在创作中也将不断融入和丰富新的美学情韵,赋予更多的审美意义和时代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多、更优质的“现象级”精品,进一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使广播成为让经典文学活起来的文化密码!

猜你喜欢
情韵韵律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东方情韵
书的国度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情韵
咏竹
谈中国民族歌剧中的“戏歌唱法”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偶感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