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将来能否在职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更好地面对和适应这个社会,不仅与知识、技能有关,还与心理资本有关。2021年,本刊邀请知名积极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关梅林博士,讲述如何培养和开发儿童的心理资本。
之前的专栏中,我们讨论了潜在的心理资本中的感恩、情绪智力、心流、正念、意志力、创造力,今天继续讨论另外一种重要的潜在心理资本—积极信念。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告诉一所公立小学的老师们,将用一种“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来准确预測哪些学生会成为“最有发展前途者”。
其实这种测验并不存在,他们只是随机找出一些学生的名字,告诉老师们这些学生是优秀人才,并叮嘱老师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令人震惊的是,研究团队在学年结束再次来到学校时,发现被他们随机指定为“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更加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人打交道。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叫人际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那么这种神奇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参与实验的老师们非常认同心理学家的“权威”判断,因而对这些学生形成较高的期望,并且在无意中传递出来。比如,会把较难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经常对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对他们的问题更加耐心等。学生收到老师积极的期望后,自然会感到非常愉悦,给予老师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强化了老师的信念。老师进而给予这些学生更大的教育热情,比如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而学生慢慢相信自己是优秀的个体后,也会付出更多努力,自然就会在各方面变得更加优秀……老师和学生在这种积极的信念下循环往复地互动,最终使这些被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变得真正优秀。
这就是积极信念的力量。现在,很多儿童及青少年的抑郁、无力感、退缩回避行为都与他们内在的消极信念有关。
这种信念可能是固执、极端、僵化、自我挫败的信念,比如,“没有人会真正在乎我”“人们都是自私而冷漠的”“我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成功”……
那么,如何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内在的积极信念呢?
首先,接纳孩子的现状,并觉察他变得消极的原因。
比如,孩子对自己、环境、未来的消极看法是天生敏感,还是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支持不足,否定过多,或者经历过重大创伤导致。如果是家庭气氛压抑或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消极,父母首先要自我调整,给予孩子一个支持和温暖的环境,再学习支持孩子改变的方法。
其次,帮助孩子识别出他的自动化想法。
比如,一学习就觉得自己太笨了,学不会。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找到支持或否定这个想法的证据。比如,他学习数学确实有困难,但是语文学得还不错,或者球踢得很好,能做好一些事就说明孩子不笨。
最后,帮助孩子通过积极、合理的自我谈话来挑战不适应的想法,并建立合理、坚定、自我支持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比如,我不可能样样都好,在一些方面还是不错的,可以努力巩固薄弱的地方。通过以理性和证据为支持的认知矫正,孩子的不合理信念慢慢会有所改变。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看到孩子的积极之处,并及时反馈给孩子。同时,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回应,给予孩子积极、理性看待世界的示范,从而帮助他发展出积极、理性、灵活的认知方式。
积极的信念代表人生的希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建设一个充满希望的内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