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纪念日,然而,屡屡发生在妇女身上的家庭暴力事件大众并不陌生。
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女性都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大部分的施暴者是她们的亲密伴侣。在中国,全国妇联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婚姻存在针对女性的暴力,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因为家暴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因为家庭观念与人情社会的捆绑,受害者很难开口向外界求助。北京师范大学与橙雨伞公益2019年联合推出的《北上广深流动妇女家庭暴力调查报告》显示,仅仅只有25.2%的家暴受害者会寻求外界帮助。
让受害者打破沉默,是帮助受害者的第一步。
为什么会被家暴?
为什么会被家暴?这是很多人会关心的问题,也是被家暴者最多被问及的问题。
从业多年的律师万薇,接手过不少涉及家暴的案子。以前,她会先问当事人:“他为什么打你?”直到2015年,万薇参加了一场反家暴培训。一位家庭暴力防治研究专家在课上说,这是个很糟糕的问题。对内心极度敏感脆弱的受害人,它可能传递一个错误的潜台词:“是不是你有什么不好?如果有理由,他是可以打你的。”
2018年11月,著名男明星蒋某某的日籍女友指控其家暴时,蒋某某的多位朋友和部分网友就认为蒋其实是个阳光男孩,打女友应该是另有隐情。有这种思路的人不在少数,每次有家暴新闻曝光时,底下总有评论认为“女的肯定也有问题”“不会无缘无故被打的”“某些时候还是不得不打的”。
持这种想法的人,对家暴的观念还停留在家务事的范畴内,所以才想断个是非曲直。但事实上,家暴的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有人施暴。这和有人抢劫、有人霸凌一样,错的永远是施暴者。
只有当更多的人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个法律问题,在发生家暴事件时停止关于“为什么家暴”的发问,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施暴者的惩戒上,才能形成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会氛围,帮助受暴者打破沉默。
被家暴者为什么不离开?
为什么不在第一次被家暴时离开?这是被家暴者经常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原因很复杂:期待对方会改;害怕被报复;经济和心理上的依赖;认为警察不会管;认为家暴是私事;社会的歧视与家人的不合理的规劝等。
莱斯利·摩根·斯泰纳在TED演讲《为什么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离开》时,公开了她曾经隐藏的秘密——她的前夫曾一直家暴她,在两年半的婚姻生活中,她每周都会被打一两次,之所以没有离开,原因就是觉得对方会改、担心被报复等。她说,大众倾向于将受家暴者描述成作践自己、意志软弱的女人。但实际情况是,被家暴的斯泰纳有哈佛学院的英语学士学位和沃顿商学院的MBA学位,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是一位很有独立意识的女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雷诺尔·沃科在对数百名受家暴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遭受过周期性家暴(关系紧张-暴力爆发-平静期-关系紧张)的女性,会因为习得性无助,变得难以离开施暴者,她把这种特殊的心理与行为模式鉴定为受暴妇女综合征。长期遭受暴力后,受家暴者会在心理上瘫痪。她们从无数次的挨打中“认识”到,她们无力阻止别人对她们实施暴力,久而久之,在周期性的家暴中越来越无助,越来越顺从了。
曾担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的律师张逢春也发现,家暴受害者因为精神上长期被控制,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形下,很少有人能逃离家暴。据悉,遭遇家暴的美国女性平均需要尝试7次,才能够彻底离开施暴者;而中国的受害女性平均在遭受35次暴力后,才会选择报警。
正如斯泰纳在演讲中说的那样,“为什么她要留下”,问这个问题的一些人实际上在说,“这是她自己的错。”
这种责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我们要追问的是施暴者有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以及怎么做才能有效帮助家暴受害者平安离开。
我们能为受害者做的
2020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全国妇联、中国女法官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庭长郑学林表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法院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5749 份,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五年来,“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犯罪”的共识日渐深入人心。全国妇联信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妇联系统收到家暴投诉39371件,同比降低11%;2019年家暴投诉为36002件,同比降低8.4%。
法院颁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数量不断增加,妇联系统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数量逐年下降,这“一升一降”的变化,体现的正是国家依法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全社会反家庭暴力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江苏各级妇联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反家暴工作。2013年,省妇联联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这一制度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南京市妇联联合公安、公证等部门合作开发手机新应用“公證云”,通过下载移动公证APP,记录、上传遭受家暴的医院证明文件、受暴伤情、录音、录像片段等,通过云平台进行存储,以此作为诉讼中的呈堂证供,为受暴人低成本固定证据开辟绿色通道。常州市妇联成立了全国首家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力量开展家暴庇护和反家暴综合服务的家庭暴力社会庇护点,引导职能部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法律顾问单位和维权志愿者等共同促进家暴危机解决。苏州市吴江区妇联以推进反家暴法口袋书编印为切入点,通过覆盖城乡的反家暴宣传网络,掀起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热潮。今年3月,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与常州市妇女联合会共同出台《关于给举报家暴及侵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人员实施见义勇为奖励的通知》,在江苏率先将“举报家暴和侵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
2020年,我在江苏常州武进区采访时,见到了武进区妇联的帮扶对象季亚平(化名),当时57岁的季亚平常年遭受丈夫家暴,但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娘家,她根本无处可逃。2017年,得了乳腺癌的她被丈夫扫地出门,当地妇联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帮助季亚平结束了家暴婚姻,并与法院沟通,男方应支付费用进入执行。同时,妇联还对接民政局,帮季亚平办理了边缘人群照顾。季亚平不仅解决了诊治乳腺癌的费用,在妇联的帮助下,她还准备申报社会公益组织,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和帮助那些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妇女。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强调:“我们要努力消除一切形式针对妇女的暴力,包括家庭暴力。”当全社会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达成共识,从强调对家暴的“零容忍”原则,到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再到建立关爱帮扶机制,一系列举措让家暴受害者有了打破沉默、挺直腰杆、走出家暴泥潭的勇气。
沈英芝:《莫愁》杂志主编
编辑 肖玉 mcxiaozuoj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