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玉
[摘 要] 媒体环境的转变,对学校的传播有积极的影响。校园媒体正在实现内容、关系与服务的融合。学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内容+技术+运营”的思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效应,构建了立体化的融媒体宣传格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新媒体矩阵;建设成果;品牌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28-02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校园媒体历经传统的纸媒时代、Web时代、博客/社区时代、社交网络时代、门户/公众号时代等,不断更迭的媒体载体催生了不同的媒体特点和特征。新型的媒体载体,不仅包括微信、微博、抖音,更包括视频、直播等,在更高级别上实现了内容、关系与服务的不断升级和跨界融合。媒体环境的转变,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趋于多元且小众,也在影响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以此为基础,高校新媒体矩阵的建设,舍弃单一的平台建设和传播,更加注重新媒体平台的组合传播,且由于微信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公众号一对多的推送方式,切断了与粉丝的直接互动,降低了传播的有效性,正因为如此,促成了多元新媒体平台的构建。
从学院品牌建设的角度,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利用新媒体讲好学校的故事和人物,打造文化符号,传播校园文化内容,更好地通过传播构建品牌形象,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方面,学院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也有更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新媒体建设的基本思路
学院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围绕新媒体平台研究、新媒体矩阵完善、新媒体传播内容打造、新媒体平台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积极推进,鉴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需要同时协调进行。
根据新媒体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完善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打造较为完整的传播体系,形成矩阵,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把握规律,讲好校园故事,打造专题特色栏目,构建传播高校品牌形象。在整个平台搭建过程中,组建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新媒体队伍,团队分工合作,尽快让学生融入学院新媒体团队中,做好交接工作,与此同时促使平台年年有进步、有更新。
二、学院新媒体矩阵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建设背景
随着对新技术和学校宣传的进一步理解,学院新媒体矩阵建设从学院品牌塑造、传播的角度出发,在学院官方微信的基础上,搭建系统、完整的新媒体平台体系。以平台为载体,针对不同平台的受众和群体,开设不同的专题和栏目,融合和切入校园内容,打造特色专题,培育建设特色栏目和内容,围绕学院品牌,推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传播。
(二)建设过程
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分为完善平台矩阵、创新传播内容、优化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推送内容和团队建设一直贯穿始终,而平台完善阶段较长。持续研究新平台,探索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完善新媒体平台的体系;打造特色专题和栏目,融合校园内容,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文化符号;拓展强化以学生为主的新媒体团队,以学生为建设主体,使全体学生成为参与主体,将新媒体建设与受教育者放在同一话语体系内,最大限度地拉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
从2014年起,学院着手新媒体平台建设工作,用了三年时间,布局新媒体宣传,搭建平台。2015年推出學院官方微信,2016年启动官方新浪微博,2017年运营腾讯校园号,到2018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体系,随之不断更新,逐渐打造成以“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为主要阵地,其他平台如抖音、今日头条、微视、校园空间等作为辅助的新媒体平台体系,并不断更新变化。伴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以及视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平台仍需逐步更新完善。
三、学院新媒体矩阵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打造特色栏目传播思政内容
建设生产思政教育核心内容的“中央厨房”,实现内容融合。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上开设专题推介,与“会说话”的新媒体相结合,提升新媒体的严谨度和精细化,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注重思政教育的内容,拓展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一批优秀的栏目和特色专题,做好高校思政文化的内容引导,将思政教育更加细节、细致、生活化,用更接近学生的角度和语言贴近生活,丰富网络传播的内容,引导学生。学院官方微信推出微笑海斯曼人、海斯曼故事、辅导员说、印象酒管、校友记等栏目,展示学院优秀学生事迹,讲述学院积极向上的故事,辅导员现身说法,营造美好的氛围等等;以迎新、毕业、节日为主题和角度,宣扬爱国、敬业、感恩等主题内容,并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方式,传递丰富的内容。
(二)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
到2018年,新媒体矩阵已逐步完善。学校内部各类媒体平台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媒体与社会各类媒体之间的合作共享,形成有效沟通和互动的机制,以弥补高校对外新闻宣传资源不足的缺陷。四年的时间,新媒体从无到有,从微信公众号一枝独秀到新浪微博,到今天的十几个平台的新媒体矩阵,融合图、文、视频等多个技术层次,更有助于展现学院的品牌形象。
新媒体矩阵,各个平台侧重点不同,内宣、外宣相区分,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创新方式和内容,各个平台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形象品牌传播。
(三)成立hismile品牌创意中心
学院新媒体一直致力于品牌形象的宣传,特别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又为hismile品牌创意中心,规划和管理学院新媒体的工作。从2014年微信小分队到2015年微信工作室,2016年成立新媒体工作室到2017年,学院各个平台的阅读量也在不断增加,学院官方微信荣获2017—2018年度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优秀奖,新浪微博阅读量突破一千万次,冲击两千万次,其中5月和6月在全国同类院校位列第一名。2018年,学院新媒体矩阵完成,各个平台相互协调,积极策划各种栏目、专题、创意,各个平台以学院故事、人物、风景等为依托,增强学院学子的认可,与此同时打造学院传播符号,传播校园文化。2019年,学院宣传统战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内容+技术+运营”的思路,围绕学院工作重心、创新形式载体,搭建媒体矩阵,守正创新,讲好校园故事、传递学院声音、服务学院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效应,构建了立体化的新媒体宣传格局。
(四)坚持项目运营培育新媒体人才
坚持育人为主,学院新媒体工作室以平台为基础,多年来,党委宣传统战部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工作团队,从开始一点点学习、培训、积累,建立完整的体制和队伍,新媒体团队已经基本成型。通过新媒体平台体系的打造,建立健全新媒体学生团队培养、选拔、管理、运营机制,把其打造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
团队以项目运营为基础,简化管理机制,强化运营。各个平台部门之间合作完成项目,以更加切合工作的流程,鼓励所有成员参与整个运营过程,从文案、拍摄、技术、后台、视频制作剪辑等,培养新媒体熟练工。
四、结语
当前,学院新媒体矩阵已初具规模,由于新媒体本身“新”的特点,网络时代平台也在不断变化,要跟紧趋势,整合资源,与时俱进,借势而为。从学院品牌宣传的角度,学校众多新媒体需要统一的协调和监管,打造新媒体联盟,实现学生媒体组织新媒体之间的深度交流、资源共享,搭建起一个相互促进发展的合作平台。跟踪调研新媒体的技术和趋势,完善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同时,更新平台技术,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丰富推送内容。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进一步完善,资源更加集中,借势而为也是学院品牌和新媒体发展的必然之路。学院新媒体的发展与品牌建设关系緊密,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应该循序渐进。未来的新媒体发展趋势,要借势而上,顺势而为,以学院品牌建设为工作重点,增加内容的深度和高度,扩大宣传的广度,更好地扩大学院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陈富立,吴玲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12).
[2]张静.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品牌建设工作运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于教学研究,2016(3).
[3]孙显水,郑磊,黄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品牌建设机制研究[J].才智,2014(5).
[4]李婷.我国高校品牌构建策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5]敬菊华,王会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网站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中国报业,2011(12X).
[6]丁柏铨.新闻学学科建设:明确目标与探究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8(5).
[7]童兵.新闻改革新思路和新闻教育新突破[J].中国传媒报告,2003(4).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