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怿 纯之 / 文
9月11~12日,以“变局•大局•新局——数智时代的商业创新与产业融通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1年峰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来自能源领域和信息化领域的众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围绕“双碳”新任务与数智化新态势下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实现路径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对于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最大的碳排放国来说,碳中和和碳达峰是根本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各个行业、整个社会的转型创新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调整能源结构
所谓碳中和,就是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应尽可能减少排放,增加吸收,增加碳汇。但目前不管是CCS还是森林碳汇,吸收和碳汇手段有限,所以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减少排放,这是治本之策。
减少排放,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控制能源消费、降低碳强度、能源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其中,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的清洁化、低碳化,消费的电气化、清洁化,对中国来说最管用、最关键,是主体和核心。
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是电力。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能源载体,可以无限分割、光速传输、精准控制、高效转换为光能、热能和机械能等各种能源利用形式,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只有转化为电力,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电网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配置核心,是不同品种、不同类型能源、能量间在大范围进行灵活转换的广域配置平台。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华章认为,未来的能源消费趋势是电力化,光伏和风能将是未来电力场景里最主要的角色,大概会占到八九成的份额。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未来四十年中国控碳过程中的市场机会,要重点关注新型电力系统、控碳产业、控碳市场三方面。随着能源主体逐渐走向电力,以电力作为二次能源主体来推动,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发展过程中会带来四个核心的市场机会:一是新能源产业,主体就是风光发电,要解决新能源的有效供给的问题。二是气象服务业,通过长周期、精准化、智能化的气候预测,解决整个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三是储能产业,预计到2030年市场空间达到1.2万亿以上,将是一个倍增推进的格局。四是电力数据服务业,通过电表能监测到整个宏观电力运行情况,通过电力数据观察房地产及就业的情况等。
推动能源系统转型,信息技术应用空间巨大
1.信息技术为能源生产、消费的数智化转型提供赋能工具
能源系统生产、输送、使用的转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企业、行业的节能、减排、降耗和转型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归纳专家们的发言,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三网融合”,特别是能源网和信息网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而且潜力巨大。
二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智能电厂、智能发电,信息技术在功率预测、发电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三是智能电网、智能微网、智慧能源网由于层级多,负荷电源越来越复杂,只能靠新技术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优化控制。
四是虚拟电厂或源网荷的协同互动,潜力极大。互联网的技术利用可以实现千家万户分散的负荷的可用、可调、可控。
五是能效管理和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平台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空间巨大。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教授郭庆来指出,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重要部分,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支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基础设施是电力消耗或者利用的主体,本身也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很强的灵活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同信息网络、交通网络和能源网络,利用网络之间的相互支撑,可以使新型电力系统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降低碳强度,最终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
2.信息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维护提供重要支撑
郭庆来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而这样的一个电力系统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是盘活分散资源,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解决清洁能源占比增大导致的不确定性问题,并将传统电力系统视野之外的一些资源(如负荷侧)利用起来。二是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越来越复杂,必须有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支撑来调动、运行、控制,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调度及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协同。
能源领域专家在会上提出,短期内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建设包含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电能替代、清洁用能等的能源互联网,通过打造一个清洁能源生产、输送、配置、交易、利用的全国性的协同高效平台,支撑整个能源体系的大转型。
丁华章指出,未来整个能源消费和供应的格局会出现非常强的分布式特征,能源领域数字化、信息化将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光伏、风能将催生一个新的电力体系,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出现。其团队已在相关领域做了若干尝试。
3.发挥数据要素的引流作用,提升能源系统空间和时间的灵活性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指出,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必须真正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其关键在于建好数据基础设施,明确架构、目标、技术实现手段和制度机制,充分推动数据流转。
朱四海认为,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整个演进过程来看,生产要素和主导要素出现了一个重大性的变化,数据要素成为重要的边际要素,在整个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流作用,其他要素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最终由数据要素决定。数据的引流主要在商用、民用和政用三大领域。事实上,目前整个数据引流还远远没有走到商用层次上。能源的主要运作主体是国有企业,但“三桶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的很多数据还没有连通。
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也迎来发展机遇期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首席经济学家和国别业务主任艾卡思(Sebastian Eckardt)认为,从宏观经济政策来说,最重要的是碳定价。今年年初中国推出了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ETS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力领域,约有40亿吨的交易量。目前中国碳交易价格1吨碳大约只有7美金,虽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大约2美金),但是与欧洲大约60美金的碳定价相比,中国的价格目前还比较低。按照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气候发展目标,全球每1吨碳未来价格应在50美金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全球的价格机制,通过碳定价的方式实现减排。其次是绿色融资,中国绿色融资市场最大的是绿色债权、绿色贷款、绿色信贷等。目前,绿色融资在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体量占比较低。未来人民银行及其他监管部门,可以共同创造一个市场,鼓励进行绿色授信、绿色债券、绿色融资,把气候变化的风险纳入到融资体系当中,比如放到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评级架构当中,银行会更愿意把贷款发给这些环保企业。
朱四海认为,在未来的控碳过程中,碳核算服务业、碳金融、碳期货等控碳市场机会巨大。碳核算条目接下来会进入会计科目,最终碳资产管理也会纳入会计科目。同样,碳税治理也需要有效的碳核算的会计服务,这是未来在整个核算领域或者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针对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快,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晓晖指出,过去十余年的信息通信技术变革,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快发展,5G、人工智能作为潜力有待释放的技术,需要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其中,“数据驱动+行业机理与知识”的优化范式是核心;数字平台已经从消费性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我国已形成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我国信息化远没有结束,把课补上才能谈智能化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指出,当前数字化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痛点不明;二是数据不够。他分享了几个观点:第一,我们过多追求智能化,但忘了一个最基本的点——我国信息化远远没有结束。过去三四十年,我们的信息化只是把办公楼里的办公无纸化了,把工厂厂房里的生产线自动化了,但实际上出了厂房、出了办公室以后整个社会的链路并没有完全打通。所以说,我们不是在往前做数字化,而是在回头把过去三四十年落下的功课补起来。我们现在还有很严重的数字化赤字需要弥补,弥补完之后才能谈智能化的话题。基于这一认识,当前双循环背景下的机会非常多,比如把物理空间数字化,把流程数字化,把无纸办公和工厂自动化之外的所有流程和对象数字化。这些是现在最大的机会点,把这些基础的、海量的信息化工作补全,才可以谈未来的智能化。从系统论的角度说,看问题看的也是短板,不是看最长的板,而且是看最短的板。科技的整体发展是如此,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
数智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健航同样认为,今天的数智化只是过去信息化的升级和延续。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数智化,都是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能力和生产力水平。这是今天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最原始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说,数智化是现在企业面对新的需求和市场竞争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无论是什么样的信息化企业,数智化转型都会带来更多机会。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健认为,今天的数智化与以往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范围、深度有很大的变化。一个很小领域的深度应用,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路径其实很宽。有很多领域,也有很多具体方向,每个领域还可能有很多具体场景,而每一个具体场景可能就会带来很大价值。所以一旦有人选择数智化转型,对于后面的大批企业而言,数智化转型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数智化时代最大的市场机遇来自于新的消费需求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从技术创新的源头上看,应该是从消费的变革开始牵引的。目前在信息化或者说数智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家更多关注供给端的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实际上可以更多地关注一下消费端。在我国消费进入个性化、差异化、非标化阶段的背景下,逐渐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技术或者说ICT技术,主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数智时代,最大的机遇就来自于不断被培育形成和壮大的消费需求,这是企业创新和商业化应用的一个开端,也是未来市场不断成长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根本。
营商环境的优化可能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面对数智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或者瓶颈,王青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市场自身。现在支撑企业数智化的环境和条件并不稳定,像资本、人才等还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数据。当前数据市场远远没有形成,因此怎样把数据商业化,再把商业化的数据资本化,是下一步从供给侧角度来看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除了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或数字化推进成效明显外,更大数量的中小企业“不敢”、“不行”、“不能”,这里面涉及压力、动力和能力的问题。现在确实出现了很多帮助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商,但市场空间还很大,他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能力短缺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在推进信息化或数字化时,跟自有的运营系统并不是并行的,说明其数字化的目标跟企业面临的发展的迫切性没有对接起来,因而给员工和业务带来了更多困扰。此外,如治理结构、数字化中的激励、资本市场和企业目标匹配性等问题,也非常重要,影响企业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是制度。其实很多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如统一市场、采购招标、监管、诚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还有很多工作可以持续改进。除了企业所需要的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经营和监管环境外,鼓励创新、鼓励创新技术商业化的市场生态环境,比技术本身要重要得多。
不解决数据安全问题,数字化时代就会被拖慢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向东认为,从数据安全角度看,当前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勒索攻击、数据泄露、关键基础设施数字化系统遭受攻击等事件愈演愈烈,数据安全形势不容忽视。解决数据安全的复杂难题,首先要守住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流动的红线。在两大“失效定律”指导下,只有通过构建内生安全系统,才能有效防止破红线。要坚持内生安全理念,采取内生安全框架方法,实现经营安全,实现对网络安全的动态掌控。
当前数智化发展的痛点之一,是数据隐私问题。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风认为,数字化时代企业内外部的数据共享,对数据隐私有合规要求。如何在数据保护、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提供所需要的数据,涉及数字隐私计算。数字化时代如果不解决隐私计算的问题,隐私计算不能大规模商用,不能贴合不同的应用场景,不能高性能提供隐私计算的服务,数字化时代也会被拖慢。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肖益认为,数据是核心的生产要素,但因为各自授权的问题、法律问题及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又不能广泛的流通共享。类似隐私计算的技术如果得到广泛的应用或者突破现有的技术壁垒,有可能促进数据更全面、更广泛的流通,真正实现数据驱动。如果数据最终能够完全流通、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我们希望看到的是IT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韦青指出,中国的文明之所以几千年来拥有强大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书同文、车同轨,所以效率很高。进入由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后,同样需要中国数据的“书同文、车同轨”。现在拥有的数据既不多,也不好。尽管说是一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看起来很大,但质量很差。从这个角度延伸,包括收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展现数据、使用数据、保护数据等一系列数据相关方面都是机会点。
数智化是途径而非目的,数智化时代没有夕阳产业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提出,要把一个企业的数智化推进好,首先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指引,以企业的经营发展的价值为目标,因为数智化是途径,并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了产出价值。其次,业务在整个数智化过程中变成了核心,数据是基础,最后通过智能化产生价值。从具体的推进执行来看,企业数智化的切入点或者说抓手,是从场景来切入,连接是前提,运营作为保障,最后技术是在平台上来提供。
德勤中国管理咨询企业技术与绩效事业群总裁孟晓凡指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三个方向:从A端到B端、从手机到摄像机、从前台到中后台,并聚焦到四大领域:技术驱动战略、去中间化、生态圈合作和初创、能力和运营模式。全球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战略转型,从而构建“韧性”、开创全新的经营模式。
王健认为,企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生的数智化企业,一种是必须转型的数智化企业。未来,所有企业都拥有巨大的数智化发展空间,甚至可能所有企业都是数智化企业,这是大的方向。
肖益指出,以前,使用了IT技术、新技术,可能就是一种数智化,但现在更多的客户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把IT技术和行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产生真正的绩效,这是数智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计算机行业企业来说,要把服务能力从只有IT变成还要叠加行业经验和行业属性,从实体创新的机会发现叠加数字化的技术,实现效益的倍增。
针对当前资本市场热炒的“元宇宙”,肖风认为,所谓的“元宇宙”,其实是一个数字原生世界的概念。数字化的第一个层次叫数字孪生,第二个层次叫数字原生,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制造出在物理世界、现实世界做不了的东西。数字原生世界的空间是现实世界的10倍,所以“元宇宙”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