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2021-11-16 02:31杨小凤谭炎金钟金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肌力

杨小凤,谭炎金,钟金瑞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部康复科,广东 惠州 516211)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并且并发症多,常出现肌张力增高或者痉挛,上肢关节功能的活动受限制,因此需给予及时并且有效的治疗[1]。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常用康复训练治疗,主要是通过积极对瘫痪肢体进行主被动的活动,促进上肢肌力的提高。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中医治疗理念的推广,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广泛用于中风瘫痪的治疗中[2]。本研究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1~85岁,平均(59.12±1.5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0~86岁,平均(58.96±1.52)岁。两组年龄及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的标准以及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标准。并且经CT或MRI等影像技术确诊。②精神状况正常且有良好交流沟通能力,可主动配合康复训练。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上肢关节原本就存在畸形者。③依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根据Ashworth痉挛分级指导不同训练方式。Ashworth痉挛分级在Ⅰ~Ⅱ级主要早期指导为合适体位,将上肢的体位调节为肩伸展位、外展位及手指关节伸展,并且尽可能的让体位为患侧卧位。所有关节均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利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多肌群及关节进行主动刺激,活动由小到大,患肢给予自远端到近端的按摩,此外指导床上活动及对患侧做被动活动。Ashworth痉挛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康复训练则为抑制性的体位,利用抑制手法、肌肉牵拉方式使得肌张力降低,对患侧肢体指导做主动活动,使得分离运动出现,依据功能恢复情况以先近端后远端训练,促进关节功能的逐渐恢复。训练30~40min,1日1次,持续4周。

实验组加用针灸治疗。取曲池透少海、曲泽透少海、手三里透臂中、间使透外关、大陵透劳宫,针刺后接引电脉冲做电刺激,每次20min,1日1次。上肢拘挛用皮肤针扣刺,有出血可予以拔火罐,之后用艾灸,时间30min,1日1次。体针取腰俞、肩髃、肩前、曲池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20min,并对穴位周围进行按摩,1日1次。持续4周。

3 观察指标

用简化Fugl-Meyer(SFMA)运动功能量表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量表共涵盖10项内容,总分值为36分,分值同上肢功能活动度呈正比。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包括穿衣、修饰、吃饭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值同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

4 疗效标准

根据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正常无痉挛为0级。基本痊愈:分级达到0级。显效:分级提高2级但未达到0级。有效:分级提高1级。无效:分级未改变。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SFMA、B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MA、B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MA、B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SFMA 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14.15±1.52 25.56±2.61*48.25±4.36 67.56±5.59*对照组 50 14.21±1.54 20.12±2.35*48.14±4.31 60.12±5.13*t 0.275 16.369 0.180 10.255 P 0.784 0.000 0.857 0.000

6 讨 论

痉挛性瘫痪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常见瘫痪部位主要是上肢,典型表现为上肢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性亢进以及肌肉萎缩等。上肢痉挛性瘫痪不但会对上肢运动功能造成影响,而且还容易引起肌肉萎缩以及关节畸形[5]。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痉挛分级指导上肢做主被动的训练,对痉挛较轻者在干预上多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对痉挛中重度者干预上则被动运动,通过缓慢的运动刺激促进上肢肌力的提高[6]。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属中医“痉证”、“筋病”范畴。经络气血受阻,血行不畅且经脉失去濡养,而发生拘挛。治疗当疏通经络气血[7]。针刺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达到缓解疼痛及改善肌力的作用。配合电刺激能提高刺激作用。研究发现,针灸可通过刺激提高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肌肉传导通路感觉及运动功能,有助于解除肌肉的亢奋情况并协调肌兴奋性传导,逐渐恢复中枢神经调节功能,提升上肢肌力的同时提高肢体协调功能。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