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文,王志峰,李平平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针康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以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足部小关节等多个部位的疼痛[1]。治疗RA主要以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疾病进展为原则。治疗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2]。常规针刺虽有一定止痛作用,但对已经坏死的肌肉组织无改善作用[3]。本研究用输络结合刺法治疗RA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15例,均为我科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男17例,女40例;年龄48~62岁,平均(56.22±2.82)岁;病程1~3年,平均(1.41±0.35)年;对称性关节炎32例,入侵性关节炎25例。观察组58例,男17例,女41例;年龄46~62岁,平均(56.18±2.79)岁;病程1~3年,平均(1.52±0.28)年;对称性关节炎33例,入侵性关节炎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RA诊断标准[4]。②签订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①合并他影响研究的疾病;②对治疗不耐受;③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依从性差。
对照组用平补平泻手法常规针刺。取足三里、肾俞、阿是穴、三阴交、委中、太冲,消毒后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平刺,快速进针,提插捻转至得气后,留针30 min后,1日1次,治疗1个月。
观察组用输络结合刺法。选取天宗、秩边穴,消毒后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入深刺,刺至骨骼处,留针5min。用一次性三棱针在消过毒的肿胀部位进行点刺,使有轻微的血液及粘液渗出,然后对渗出部位拔火罐10min。2日1次,治疗1个月。
血清学指标:测定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
关节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对腰部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为0~10分,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用PEMS3.1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愈: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血清学指标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生活。显效: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血清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能够正常生活。有效: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有所改善,血清学指标有所改善,对正常生活有影响。无效: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血清学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正常生活。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RF(IU/mL) ESR(mm/h)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7 148.78±9.48 92.23±7.64* 69.38±5.69 49.63±3.97* 58.45±5.62 40.31±4.12*观察组 58 148.75±9.49 62.98±4.77* 69.36±5.68 23.26±2.69* 58.42±5.65 19.64±3.81*t 0.0245 11.2113 0.0422 14.1375 0.0262 17.7977 P 0.9814 0.0000 0.9773 0.0000 0.9791 0.0000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57 8.15±1.02 3.88±0.68 27.6470 0.0000观察组 58 8.12±1.06 2.05±0.54 40.4995 0.0000 t 0.1619 16.7277 P 0.8717 0.0000
RA属于慢性免疫性疾病,具有侵蚀性,对关节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6]。属中医“痹证”等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等侵袭经络,外邪入侵,筋脉受损,血不循经,瘀积不散而致使肢体肿胀,若肿胀久而不消,则气滞血瘀、瘀血内停、血气运行受阻、经脉阻滞,经络受阻引起疼痛、肿大[7]。
输刺天宗、秩边穴,能够直取痛处,直接作用于外邪入侵的关节处,疏通经脉,驱除外邪,刺激病灶反射,迅速消除疼痛,加快局部血液运行。肿胀部位采用刺络放血疗法能够促进局部坏死积液的排出,加快肿胀消除,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止痛消肿作用,故输络结合刺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