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泛的淡水鱼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鲤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鲤鱼育种工作,培育出的鲤鱼新品种(品系)通过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鲤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鲤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国鲤鱼产量已从1983年的8.57万吨增至2019年的288.53万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遗传改良的鲤鱼种类都隶属于鲤和西鲤2个亚种,主要是针对适合池塘养殖而培育的品种,还没有针对适合稻田养殖的禾花鲤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华南鲤为鲤的一个亚种,作为粤北的地方禾花鲤养殖品种,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当地发展农村经济一条重要途径,也为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提高山区农户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禾花鲤在粤北地区有着三百多年稻田养殖的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这些稻田养殖的禾花鲤缺乏科学管理,多为野生群体驯化繁殖的苗种,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提纯复壮,近亲繁殖严重,导致种质退化,生长速度慢,易逃逸,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致使养殖产量低,无法适应当前优质高效的渔业发展趋势。针对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品种不配套、品种混杂等产业化问题以及对禾花鱼良种的产业需求,发掘华南鲤优良种质资源,开展适合稻田养殖禾花鱼优良品种的选育势在必行,对提高其生产力和品质,从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有重要意义,也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生动力。
1.亲本来源
华南鲤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稻田养殖群体(俗称“禾花鲤”)和珠江水系北江野生群体。
2.技术路线
禾花鲤“乳源1号”选育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禾花鲤“乳源1号”选育技术路线
3.选育过程件下生长速度快、体型短圆、存活率高且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禾花鲤“乳源1号”。
2010年从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稻田养殖华南鲤群体和珠江水系北江的华南鲤野生群体中收集2000尾华南鲤,放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的池塘中进行培育。2012年3月,挑选200尾体重在1.5kg以上、体质健壮、体型短圆的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F0代),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繁殖下一代。以生长速度和短圆体型为主要选育指标,2012年~2016年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连续5代的适合稻田养殖华南鲤新品种选育。每一代在体长约4cm和体重约500g时分别进行一次选择。每代选留200尾(雌雄比例为1:1)作为亲本繁殖下一代。每年繁殖一代,每一代总的选留率为0.01%。经过连续5代的选育,获得稻田养殖条
1.禾花鲤“乳源1号”特有特征和优良性状
在相同的稻田养殖条件下,与当地普通养殖的禾花鲤相比,10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9.26%;体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分别平均降低25.8%和22.51%,体型短圆、跳跃能力弱。
2.中试情况
2018年和2019年,在广东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中冲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禾花鲤“乳源1号”稻田生产性对比养殖,养殖面积75亩。禾花鲤“乳源1号”比对照组(当地未选育的禾花鲤)生长速度提高了25.30%~28.10%,存活率提高23.70%~26.40%,亩产量提高了58.40%~58.60%。
2018年和2019年,在广东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金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禾花鲤“乳源1号”稻田生产性对比养殖,养殖面积78亩。与对照组华南鲤(当地未选育的禾花鲤)相比,禾花鲤“乳源1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9.50%~31.40%,存活率提高22.30%~24.20%,亩产量提高了58.30%~63.30%。
2 0 1 8年和2 0 1 9年,在湖南宜章县乐超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禾花鲤“乳源1号”稻田生产性对比养殖,养殖面积85亩。与对照组华南鲤(当地未选育的禾花鲤)相比,禾花鲤“乳源1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6.10%~29.40%,存活率提高19.20%~27.60%,亩产量提高了50.10%~65.00%。
2018年和2019年,在湖南宜章县栗源椅子岭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禾花鲤“乳源1号”稻田生产性对比养殖,养殖面积70亩。与对照组华南鲤(当地未选育的禾花鲤)相比,禾花鲤“乳源1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32.20%~32.60%,存活率提高19.30%~22.30%,亩产量提高了58.00%~65.20%。
2018年和2019年,在广东乐昌市梅花镇百臻有机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禾花鲤“乳源1号”稻田生产性对比养殖,养殖面积116亩。与对照组华南鲤(当地未选育的禾花鲤)相比,禾花鲤“乳源1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9.60%~30.60%,存活率提高23.70%~25.80%,亩产量提高了60.40%~64.20%。
1.亲本选择
禾花鲤“乳源1号”的亲本由品种选育单位或授权的繁育单位提供。
选择1龄以上,体重在1.5kg/尾以上、短圆体型特征明显的个体作为亲鱼,亲鱼要求体质健壮、色泽正常、无疾病、无畸形、无损伤、无残缺,且性腺发育良好。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把鱼体腹部朝上,中间明显下陷,生殖孔微有外突。雄鱼胸鳍的棘条和鳃盖上有追星,手感粗糙,生殖孔较小且下凹,用手轻轻挤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2.亲本培育
(1)培育池的选择
每口池塘面积约2亩~3亩,水深1.5m~2.0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放养前要清塘消毒。
(2)放养
培育亲鱼,专池单养,以疏养为主,放养密度一般不超过200kg/亩。
(3)饲养管理
培育亲鱼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饲料蛋白含量32%~36%,投饵量约为亲鱼总体重的3%~5%,依季节、水温不同适量增减。产前要给予适量微流水刺激,以促进性腺发育。
亲鱼转池过程中,操作要轻快,切忌损伤鱼体;入池前用盐水消毒;转池时两个池的水温差不超过2℃。及时观察亲鱼池塘的水质,天气暖时,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为15%,池水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冬季应为30cm~40cm,夏季应为25cm~35cm。
记录亲鱼数量、体重,每天水质状况,投饵量,鱼群活动情况等。早晚巡塘,发现死、病、弱鱼,及时捞除。
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进行禾花鲤“乳源1号”的人工繁殖。
1.催产池
面积约为50m2的圆形或方形水泥池,水深约150cm,池水充分曝气。
2.人工催产
采用一针法进行催产,催产剂用0.75%的生理盐水进行配制,现配现用,每千克雌鱼用10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5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混合溶液进行催产,雄鱼用药量减半。胸鳍基部注射注射后雌雄亲鱼分开暂养于催产池中,并辅以微流水刺激。
3.人工授精
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8h~10h。效应时间前2h~3h,要注意亲鱼的发情行为,当雌、雄鱼游动发情追逐激烈时,要立即捞起亲鱼检查。雌鱼腹部朝上,轻压腹部有散开的卵粒排出,应立即进行人工授精。用毛巾将雌鱼体表水轻轻擦干后,将成熟的卵粒挤入干燥的面盆中,同时将雄鱼精液挤入盆中,用羽毛轻轻搅拌1min~2min,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轻轻搅动,使其充分受精。再立即将受精卵转入黄泥水中进行脱黏2min,然后放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
4.鱼苗孵化
孵化环道直径以6m~10m为宜,孵化桶一般直径0.5m~1.0m。孵化池使用前要清池消毒。孵化用水应水质清新,用80目筛绢网过滤,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水温18℃~25℃。
采用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约106粒。适时适度调节孵化环道的水流速度,出苗前期水流速度可稍大,以受精卵在水体中上下翻动为好。快出膜时以及出膜后,水流速度可稍小。至鱼苗出现腰点可以平游时,方可移出环道进行苗种培育。
孵化期间应有专人值班,检查水质变化情况、孵化设备运行情况以及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清洗滤网,以防逸苗。
1.鱼苗培育
(1)培育池
池塘面积以1亩~3亩为宜,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cm左右。注排水方便。鱼苗下塘前15d,晴天对池塘进行消毒,排干池水,清除池塘过多的底泥,每亩用100kg生石灰溶于水后全池泼洒。清塘后,鱼苗培育池注水水深应为50cm~60cm,注水时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流入池内。放鱼前3d~5d要施基肥,一般在晴天中午进行,每亩施发酵后粪肥300kg~500kg。待鱼苗下塘时,池塘水变成淡绿色或茶褐色为宜,池水透明度以25cm~30cm为宜。
(2)鱼苗放养
鱼苗培育采取池塘单养的方法,放养时准确计数,一次放足。鱼苗的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而定,一般为200尾/m2~250尾/m2。下塘应选择在晴天无风或微风进行,并在池塘背风处下塘,水体温差不超过2℃。
(3)饲养管理
鱼苗下塘3d后开始投喂。用豆浆投喂鱼苗,每天2次,8:00~9:00和14:00~15:00,每天每亩用黄豆2kg~3kg,1周后黄豆增至3kg~4kg。培育10d后,需适时调整投喂量或投喂微粒饲料,同时可在池塘四边投喂一次或在池塘周围浅水处堆放豆渣或豆饼糊。根据池水透明度适时追肥,使池塘水体保持淡绿色或茶褐色。
鱼苗放养1周后,每3d~5d注水一次,每次注水水位加深10cm~15cm,培苗期间共加水3次~4次,待鱼体全长3cm时池塘水深达1.2m~1.5m。每次注水时须在注水口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混入池塘。
下塘后每日至少巡塘3次,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蛙卵、杂草,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做好记录。
(4)分塘或出售
经20d左右培育,在鱼苗全长3cm左右时进行拉网锻炼,准备出塘。出塘前需经2次~3次拉网锻炼,每次拉网的当日上午应清除池中杂草、污物,饲料应拉网后投喂。拉网分塘操作应细心,起网时鱼苗不可过度密集。将筛选后的鱼苗随机取样,按单位质量或容积的鱼苗尾数乘以总质量或容积,即为鱼苗的总数量。再随机取20尾测量体长体重,求出平均规格。
2.鱼种培育
(1)培育池
池塘面积2亩~5亩为宜,池底平坦,水深1.5m~2m。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鱼苗下塘前要进行清塘消毒,每亩用100kg生石灰溶于水后全池泼洒。清塘后,注入新水50cm左右,施用发酵后粪肥作为基肥,每亩500kg,用以培育浮游动物,为入池后的鱼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施基肥后再注入经过滤的池水,水位在1.0m左右。
(2)鱼苗放养
鱼苗应规格整齐,游泳能力强,无伤、无畸型。放养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而定,一般每亩放养3cm的鱼苗1万尾~1.5万尾。
(3)饲养管理
下塘3d后开始投喂豆浆,黄豆投喂量每天为1kg/万尾~2kg/万尾鱼苗,每天2次,全池泼洒;鱼苗全长4cm以上时,可适时调整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6%的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每天投喂2次~3次。鱼苗全长5cm以上时,可适时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35%的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每天投喂3次~4次。根据水温、天气和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投喂时要执行“四定”原则。根据池水透明度适时追肥,使池塘水体保持淡绿色或茶褐色。
鱼种培育过程中,要定期加注新水,每次20cm~30cm,保持池水良好,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以25cm为宜,保证鱼类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利于鱼种生长发育。每次注水时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随水混入池塘。
下塘后每日坚持早、中、晚巡塘3次,观察水质水色及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蛙卵、杂草,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做好记录。
(4)鱼种运输
一般采用活鱼车、帆布桶或聚乙烯塑料袋等充氧运输。出塘前须经2次~3次拉网锻炼,每次拉网在当日上午进行。拉网锻炼时要注意:拉网锻炼前,鱼要停食1d;拉网前要清除水草和青苔;阴雨天或鱼浮头时不能拉网锻炼,以免造成死鱼;操作要轻巧、细致。
运输前要需停止投喂1d以上。运输的密度根据鱼种规格、运输时间长短和温度等条件而定,确保运输成活率。
禾花鲤“乳源1号”为适宜在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人工可控的稻田水体中养殖的禾花鱼新品种,其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如下。
1.养殖条件
(1)稻田的选择
稻田土质以壤土为宜,地势平坦或梯田,保水力强,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田中鱼溜的数量可视稻田面积大小而定,鱼溜面积大小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面积少于1亩的稻田可不挖鱼溜,以形状规则的渔氹代替等。
(2)加高加固田硬
水稻种植前应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度不低于30cm~40cm。保水深度不低于10cm~15cm。严防渗水和漏水,防止养殖的鱼类逃逸。
(3)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
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基应夯实加固,位于稻田对角线两端的田埂上,宽度以稻田大小而定。一般在有排水口的田基上开设1个~2个溢洪口,以便控制水位。
在进、排水口处安装拦鱼栅以防鱼类逃逸。拦鱼栅可用金属网、塑料网等编织,宽度为进、排水口宽度的5倍~10倍,呈弧形安装。高度应高于田埂,网目大小因鱼规格而异。拦鱼栅下端入泥20cm左右。
2.水稻种植
(1)水稻种类的选择
选择当地主推的高杆、分糵力强、抗倒伏、抗病力强、耐肥力强、适合微流水的优良水稻品种。
(2)稻田水深
稻田的水深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调节,平常水位保持在10cm~20cm,夏季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
(3)稻田施肥
稻田肥料应在插秧前一次放足,宜选用肥效长的粪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可用秸杆、猪粪肥等充分发酵腐熟后施放,冬天稻田闲时可种植绿肥。养殖过程中如确需追肥,应控制用量,且不得直接放入鱼溜、鱼沟中。
(4)水稻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水稻如出现病害等情况,应选用低毒性、低残留的农药,结合安装杀虫灯等措施。
3.鱼苗放养
鱼苗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15d~20d,放养规格150尾/kg~200尾/kg,放养密度400尾/亩~500尾/亩。单造饲养时间为90d~100d,双造饲养时间为70d~75d。
4.养殖管理
(1)饲料种类
禾花鲤“乳源1号”是杂食性鱼类,在稻田中可摄食水生植物的嫩叶、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散落的禾花和稻谷等,可配装黑光灯(1个/2亩)诱杀昆虫作为鱼类饵料。应充分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饵料,建议少投或不投配合饲料,可补充米糠、花生麸、豆渣、酒糟、青菜叶等。也可使用专用渔用配合饲料,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2002的规定。
(2)投喂量及投喂方法
若是不投饵的养殖方式,鱼类直接摄食稻田中的天然饵料。如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以1h吃完为宜。应在鱼溜内定点投喂,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水温高于30℃时,建议不投喂。
5.稻田水的管理
养殖期间,稻田水深保持在10cm~20cm。水稻生长允许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定期疏通鱼溜鱼沟,保证水流通。稻田水的排放应符合SC/T 9101-2007的要求。
6.病害防控
采用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宜少用或不用农药和渔用药物。农药施用应符合GB/T 8321.2-2000的规定,渔药施用应符合NY 5071-2002的规定。
7.日常管理
及时清除、驱除稻田中的蛇、老鼠、黄鼠狼、水蜈蚣、鸟类等敌害生物。经常检查田埂、挡鱼栅和进水口、排水口,发现漏洞及时修补或更换。加强雨期的巡查,及时排出过量的水以防鱼类逃逸。
8.收获
9月中下旬开始,当鱼养到当地商品规格时开始放水捕鱼。冬闲水田和低洼水田可养至第二年插秧前收获。捕鱼前应疏通鱼沟、鱼溜,将鱼从鱼沟、鱼溜赶至排水口放置的网具中,再将鱼转到网箱中或水池暂养,5d~7d待肠道排空后上市出售。
双季稻和再生稻收割时可先将鱼收获或将鱼集中于鱼沟内继续养至下一造收割时收获。
1.鱼病的预防
禾花鲤“乳源1号”在养殖过程中,病害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养殖池塘使用前应彻底清塘消毒,鱼苗、鱼种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的规定,消毒后放入池塘。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全池泼洒漂白粉(28%有效氯)1次,浓度为1g/m3~2g/m3。高温季节,可每日在饲料中拌入5g捣烂的大蒜头或0.5g大蒜素(按每千克体重计),同时加入适量食盐,连续6d。拉网锻炼、分塘、起捕、过筛、运输等过程中,操作要轻巧、细致,以免造成鱼体受伤。
死鱼应及时捞出,加生石灰或漂白粉埋入土中,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应在2%~5%的食盐水中浸浴10min,或30mg/L聚维酮碘(1%有效碘)浸浴5min,或高锰酸钾20mg/L(20℃)浸浴20min~30min。
2.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通过几年的中试推广饲养,禾花鲤“乳源1号”从未出现过高发性和突发性病害发生。鲤常见病害防治如下。
(1)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导致,主要发生于鱼苗和鱼种阶段,4月~7月容易发生,往往寄生在鱼皮肤、鳃组织中,刺激分泌过多黏液,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鱼体消瘦、发黑,严重感染,使鱼致死。
防治方法:鱼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亩彻底清塘;用2%的食盐水浸泡2min~10min消毒;每立方米水体使用车轮净0.5g全池泼洒。
(2)竖鳞病:竖鳞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发,不同地区,不同发病季节的致病菌可能不同,主要病原菌有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鱼体表粗糙,多数机体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有半透明或带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挂,腹部向上,2d~3d后即死亡。
防治方法:人工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min~15min;用5g/m3硫酸铜、2g/m3硫酸亚铁和10g/m3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min~10min。
(3)细菌性烂鳃病:由嗜纤维黏细菌引起,一般在5月~9月高温季节易流行,病鱼头部发黑,游动较慢,外界刺激时反应慢而迟钝,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水面离群独游,外界刺激时无反应;鳃丝肿胀,鳃上粘液多,部分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分淤血而呈紫红色;有的鳃小片坏死脱落,软骨外露,中间部分有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病变的鳃丝粘附有各种杂物;体表无出血点,少数鱼体异常眼球突出眼眶充血。发病鱼种胆囊肿大,肝脏变色成花肝,少数鱼肠壁出血,部分有白色或淡黄色脓液。
防治方法:鱼种投放前对池塘进行修整,清除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严格消毒;鱼种下塘前用15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min~30min。每50kg鱼每天用280g复方中药方剂用制成糊状,25g维生素C,拌饲料投喂,投喂药饵前停喂1d~2d,然后先投喂少量饲料,再投喂药饵,1次/d,连喂3d~5d,病情严重的可连用7d。
(4)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孢菌引起。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严重时鳍条亦破烂。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呈紫红色。肠内一般无食物,含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水温高、气压低、水质较差时,易引起该病发作。
防治方法:按每10kg鱼用大蒜50g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d;治疗肠炎与烂鳃病并发时,全池遍洒2g/m3~3g/m3五倍子。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兴渔路1号,510380
联系人:朱华平
电话:13535083917
2.乳源瑶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水产事务中心
3.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4.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5.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和邮编: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兴渔路1号,510380
联系人:朱华平
电话:13535083917
朱华平,马冬梅,李金照,符云,韩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