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为推动水产品加工相关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促进水产品加工发展,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9月18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广东省广州市组织召开水产品加工发展座谈会。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发展,产业基础较为稳固,布局逐步优化,结构加速调整,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更趋多样。2020年,我国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75万亿元,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突破50%,水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4354亿元,加工企业913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13个,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达到2477万吨。
2021年以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利用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项目建设,对暂养净化、冷藏冷冻、生态环保等设施和原料处理、分级分割、灭菌包装等设备购置予以补助。会议要求各地将水产品加工发展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通过优化加工布局,聚焦主产区,加快塘头、港口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进一步提升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加快冷链物流建设,逐步打造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全程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科技支撑,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汇聚各方力量,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扩大加工水产品消费群体,合力促进水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渔业处室负责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考察了烤鳗和淡水鱼加工流通有关企业,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湖北省等重点省份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和专家就“十四五”全国水产品加工规划和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讨。
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1年度工作会议同期举行。会议通报了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2020年工作成果,交流研讨了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未来工作方向,推进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目前在研项目656项,研发科研人员2131人。2020年,承担科研项目的各分中心共发表论文1251篇,出版专著26部;申请发明专利528件,授权发明专利288件;获准实用新型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授权115件;制修订标准共60项,其中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14项,地方团体标准35项;成果转化共144项,获得各级奖项58项次。其中,“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年企业研发投入经费54362.7万元,企业销售利润29.71亿元,研发新产品139个。
此次年度工作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办,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广东省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和加工企业的参研参试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江西师范大学涂宗财教授、集美大学曹敏杰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林洪教授、浙江海洋大学邓尚贵教授等专家分别就《面向健康产业需求的水产品营养功能因子研发》《贝类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思考与实践》《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与热点》《东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模式研究进展》等课题与与会代表进行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