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片生命的林子*——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1-11-16 10:56吉守益
江苏教育 2021年74期
关键词:林子图谱名师

徐 瑛 吉守益

我校(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简称“科小”)是一所新城里诞生的新学校,学校目前有161名专任教师,来自全国14个省份,平均年龄29岁,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20%。学校教师团队年轻、有活力,有着强烈的成长需求。如何让这群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在学校实现共同成长?学校开启了文化融合背景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教育应该是森林的样子,每一棵树都应该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姿态。同教育学生一样,培养教师就是在培育一棵棵自由生长的大树。在教师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要有静待生命萌芽的情怀。在学校里,当一棵棵树枝干相连、根系交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便形成了生命彼此关联的场域,学校就成了一片有生命的林子。培育一片生命的林子,这是我们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价值追求。

一、凝聚愿景:共育一片属于“我们”的林子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学校是一个团队,要想凝聚团队走上共同的道路,学校就要带着教师一起寻找学校发展的方向,塑造共同的愿景。

我们科小在创办之初就确立了鲜明的办学理念——“让儿童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生活”,倡导好好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教育的理念下,建构属于科小的教育生活体系,感受职业的幸福和生活的美好,是科小教育人的共同教育理想。我们一直认为,有教师自我生活的完整而幸福,才能带领学生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童年生活。共同的愿景凝聚着教师从一个个“我”融合为“我们”,引导教师过好每一个教育的日子,对教育充满共同的期待与追求。

人的成长和树木一样,需要有适合的“气候”。对教师成长而言,这种气候就是适合教师发展的团队文化,具体体现为教师团队的价值观和行为处事方式。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什么样的教师团队文化决定着学校教师的成长方式。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对专业的追求,创设为人真诚、相互信任、彼此尊重、民主和谐的团队人际氛围,让身处其中的每位教师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一种文化中,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尊重,也只有这样教师团队才会更好地成长,并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生长出一片属于“我们”的林子。

二、精准施策:共助“我们这片林子”的生长

生长是一棵树永恒的追求。只有成全一棵棵树的生长,才能实现一片林子的繁茂。教师团队建设也是这样,需要教师个体的自主成长,也需要学校关注并精准满足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需求,赋予教师成长的动能。

(一)精准适需,绘制教师个人成长图谱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无限的可能。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发现教师,更要激励教师发现自我,让每一位教师在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上追求发展的无限可能。

1.发现自我成长的可能。

发现自我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转换视点,发现教师成长的无限可能,进而唤起教师主动发现自我。

如何帮助教师发现自我呢?我校通过研讨等形式引领教师不断展开对自我的追问:我是谁?我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我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我该如何拓展自我、发现自我的可能呢?等等。在一次次的分享中,学校发现了一批有无限潜能的教师,进而通过社团建设、课题研究等途径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让教师体验生命成长的喜悦,发现自己成长的无限可能。

当每一位教师都致力于自我发现、致力于发现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时,学校就会形成适合人的成长的蓬勃氛围,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无限可能。每一个人都可以先建立自我生长的林子,营造自己生长的小气候,让自己的这片林子先茂盛起来,以自己的特长发展带动其他人的进步。当每个人都生动起来,整个森林就会蓬勃生长。

2.量身定制成长的路径。

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我内心的唤醒,也需要外部的助推。我们主张根据教师的个体需要,为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帮助每一位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发挥各自特长,建立发展的信心。比如,有新教师不善于沟通交流,缺少团队合作的意愿,学校便积极引导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其尽快融入团队。

在为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路径的过程中,学校积极搭建促学的平台,比如竞赛平台、研讨平台、写作平台等。在这样的平台上,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自我学习—团队诊断式的帮助—自我再学习—团队再帮助”的循环学习。学校教师积极参加赛课、展示课等活动,不停地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个人专业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对青年教师,学校会在助其打磨课堂的过程中,引导其复盘自己的成长,将上课的思考写下来,把课堂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课堂思考促进了科研的深入,反过来科研也反哺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成熟的骨干教师,学校更多是通过放手的方式,让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更加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地成长。

3.绘制个人成长图谱。

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是人的成长。学校聚焦教师个人的发展,为其绘制个人成长的图谱,让成长看得见,有方向。学校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和不同岗位的教师都分别绘制了成长图谱,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等,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成长图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是研修培训中,教师不断对照自己的成长图谱,看看现实中的我和图谱中的我还有哪些差距,找到个人成长的不足和优势,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

个人成长图谱指引着教师的成长,激励教师自觉自主发展。而学校各类教师的成长图谱汇在一起,便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状况最直观、立体、全面的呈现。

(二)多维施力,促进教师互助式成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主要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社会合作互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同伴的互助。

1.“朋辈携手”的同频共振。

针对学校年轻教师多的实际,学校充分发挥“同侪效应”,让朋辈携手,实现同频共振。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学校成立“慧·谷班”,为他们定制了一年的培训课程。新教师们在“慧·谷班”里共诉成长困惑,相互安抚与鼓励,分享成长的喜悦,交流成功的经验,共同寻找成长的动力。新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有家校沟通、教学基本功、教材解读等。学校选派有经验的教师任班主任,引领这些新教师在班集体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对于成熟骨干教师,学校也组建了类似的组织——“读写教成长营”。成长营面向全校教师招募成员,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成员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写、教一体化的研修方式,从理论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理论,加速专业成长。

2.“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

教师的成长需要朋辈的携手努力,也需要名师的引领。学校成立了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名师工作室,由本校名师领衔。每个工作室公开招募了一批发展意愿强烈、有行动力的教师,组建了目标明确、有方向、有动力的学习共同体。

学校有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和市级名师工作室10个,每个工作室都开展了专题化、系列化的研究,如小古文研究、学生阅读研究、家庭教育研究等。各工作室的名师领衔人带着团队成员通力合作,不断推动研究走向深入,同时实现成员的专业快速成长。一些名师工作室还承担着学校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真正把教师的发展融进了学校的未来发展。

3.“自组织”的主体自觉。

教师的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自主建构、自觉追求发展的过程,它不是学校由从外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发展一定是教师自己“要发展”,这样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我校努力激发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自在”走向“自为”。我们开展“自组织”培训,唤起教师自主成长的意识,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自主选择加入学校成立的各种学习组织,也可以自己或和同伴一起组建一个学习组织。

此外,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努力激发教师自主生活的热情,引导教师创造自己的教育生活。学校倡导“好的生活生长好的教育”,引领教师和学生都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自己的教育生活。湖边、山脚、课堂、工厂……到处都留下了师生创造生活的身影。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品牌生活日”活动,师生在“品牌生活日”这一天充分展示自己的生活创意。这样的自主创造激发着教师的勇气和灵感,助推教师更加全面发展。

三、展望未来——共赏“我们这片林子”的样子

办学十年,在不断助推师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只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尊重呵护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生命便会绽放精彩。教师们就像林子中的一棵棵树木,已经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呈现出蓬勃生长的姿态。

我们更加坚信,无论育人还是培师,不是把每一棵树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尊重每一棵树的天性,为其提供合适的土壤,让其自由充分生长,长成自己本该有的样子。

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依然有着静待生命萌芽的情怀。我们愿以园丁的姿态守望、欣赏师生的成长,看着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成全,彼此形成命运的共同体,生长出一片生命的林子。

猜你喜欢
林子图谱名师
初·名师 施建东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冬日的林子
Summer Vacation
图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