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2021-11-15 09:42吴圣堃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桶分类

前言:

现阶段,国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措施主要包括:因地制宜、自觉自治、减排补贴、超排惩罚等。而国外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资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有害垃圾等等。国内与国外的垃圾分类回收大部分都停留在后端,前端的分类垃圾箱由于人们意识淡薄加上难以区分垃圾种类,大多数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垃圾分类处理在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中所占的比例实际上是很小的。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

(1)垃圾分类知识推广没有深入人心,流于形式。

在开展垃圾分类措施前,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工作流于形式,人们不能够明确为什么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人类、社会以及国家能够带来怎样的积极意义,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导致开展实施时人们响应低下。在开展垃圾分类措施后,虽然政府采取一定的宣传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使得城市居民普遍接受过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及意义有一定认知。但是,城市居民认知和行为存在落差,居民垃圾分类行动仅限于“坐而论道”的程度。在具体行动中,大部分居民不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此外,在当下城市组成中,居民素质差异性较大,时间精力有限,难以保证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能够以高度思想认知及精神状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2)生活垃圾分类效率低下,仅做到“垃圾桶”分类。

随着城市发展,“垃圾围城”现象日益显著,人们生活垃圾排放量大幅增加,在垃圾投放过程中,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导致在垃圾丢到处理点后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大大降低了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此外,社区却不能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有些社区采取安装监控器的方法监督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甚至有的小区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去管理“垃圾桶”,但大部分居民并不为之所动,甚至引起大家反感。就“垃圾桶分类”而言,垃圾桶实用性、辨识度和便利性较差,导致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时存有困惑,使垃圾分类效率低下。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监管规则制度不够健全。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如:废物收集和回收设施不齐全,并无专门收集、运输、分拣、分类、处理流程。此外,大多数公共场所仅设置两种类型垃圾桶: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而这种分类较为笼统,精细度低。而对于居住区,额外增设了厨余垃圾桶,但是与其他类型垃圾桶相比,辨识度较低。在垃圾分类层面,部分地区在政策上关于责任划分的规定笼统,并未能够将责任细化,而且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和保障激励措施实施不到位,部分地区缺乏对垃圾源头的分类、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监管,“源头减量”的理念并未在立法方面重点强调,缺少精细化监管保障。而对于政府的行政执法而言,上下行政部门整治垃圾分类的配合效果较差,落实力较低,制度较为缺失,处罚震慑力度较小。目前,我国仅上海执行了非常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部分城市還是使用传统垃圾处理方式,成本人力消耗不容小觑。

(4)生活垃圾处理手段落后低效。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存手段有卫生填埋技术、焚烧处理技术等。但是其局限性在于若是操作不当,就会有较大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而烟雾中含有烟尘、二氧化碳、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的物质,一旦排放到空气中,就会造成大气污染。此外,两种手段处理规模较小,处理效率较低,但规模较大的垃圾处理设施又极其匮乏,加之城市垃圾混合收集,后续处理难度更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很低,一系列因素综合导致分类垃圾处理低效化。

二、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制定不够成熟,思维程度较为落后,可积极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加快确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垃圾分类基本法。放眼全球范围,日美德实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就日本而言,从三个层面来制定法律:第一层是建立《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二层是综合法,即《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层是根据垃圾的特性将法律法规特殊化,如《家用电器回收法》。利用了法规制度的强制性,严格规定回收垃圾的时间,如日本周二周五回收可燃垃圾,周四为资源类垃圾。完善的法律法规大大降低了分类回收成本,提高了分类回收效率。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乃至环保意识并非一蹴而就,就算是垃圾分类先进的国家,也经历了被动环保转变为个人自觉行动的过程,这些国家也是花费了几十年的教育宣传才培养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借鉴日美德等国家,垃圾分类意识要从小时候抓起,将垃圾分类应知应会的知识加入到义务教育课本中去,导入全民教学大纲,并且分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垃圾分类教育。如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环保教育,第一阶段是亲近自然教育,教育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第二阶段是了解自然教育,教育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第三阶段是保护自然教育,教育对象是高中生。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可大力推进建设智能生活垃圾回收站点建设,如青岛的智慧回收垃圾箱;在分类收运环节,针对分类出来的各类垃圾,可借鉴日本设置回收专线、车辆和服务点;逐步构建“互联网+”废品回收平台;在分类处理环节,针对一般城市生活垃圾采取填埋和焚烧为主的末端处理方式,针对厨余垃圾主要利用小型生化处理站,最大程度的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无污染。

结语

“垃圾围城”大煞现代城市风景,已成为“社会公害”。如何采用科学的手段去消除这个极大的污染源,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垃圾分类正当其时,政府应当参考国内外先进手段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并不断丰富我国垃圾分类内涵,居民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的时代潮流中去,共同构建“无废城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美好家园!

作者简介:吴圣堃(2004.01.26),籍贯:河北省沧州市,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桶分类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