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秀
【摘要】东北秧歌是流行于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经过了专业舞蹈工作者整理加工后的东北秧歌已成为我国当代高等艺术院校中的重点课程,并将其纳入舞蹈课程成为教材的关键部分。东北秧歌课堂教学不仅为民间舞蹈文化开拓了重要路径,也是东北民族文化的体现。本文以阐述屈伸动律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以东北秧歌舞典型人物精品课教学为例对民间舞教学构想展开探讨,进一步分析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东北秧歌;民间舞蹈教学;屈伸动律
一、东北秧歌的产生与发展
东北秧歌属于我国东北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舞蹈,最早发源于祭祀。在封建朝代,人们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会通过祭祀神灵的基本方式希望获得神明的保佑,在祭祀之时所跳的舞蹈就是最早期的秧歌舞蹈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会在秧歌之中逐渐加入一些文化元素,秧歌逐渐变为包含杂技、戏曲以及武术为一体的舞蹈。秧歌属于日常活动之中比较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已经不仅限于在祭祀的时候才出现。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东北秧歌从发源到现在,已经有了大约300年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东北地区属于比较偏远地区,是朝廷犯人流放的基本场所,其中被流放的犯人之中就有诗人杨宾,他还曾写出:“嘈嘈社鼓唱秧歌”这一诗句,可以见得当时的东北秧歌已经成形。
二、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
(一)韵律风格
有关于东北秧歌之中主要就是指力度以及硬度,可以通过哏、俏、稳、浪、颤这五个字进行更为生动的表述。本文主要讲述哏和稳,其他不做赘述。“哏”在东北的秧歌之中主要就是指身体的力度以及硬度,主要包括动作的舒展程度以及气息的控制等,在大家跳东北秧歌的时候需要做到四肢柔软但是灵活有力,而且需要使得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做到舒展大方,使得整个舞蹈变得更加流畅。“稳”一般就是指跳秧歌的人需要站得稳,而且东北秧歌之中汲取很多文化元素,是逐渐从农民的农作之间演变而来,所以秧歌舞蹈动作都是向前倾斜的,所以只有站得足够稳,还可以掌握身体重心。
(二)体态特征
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一般就是指演员的身体形态基本特征,体态特征主要包括静态之时的造型以及动态之时的姿态。而且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地域之间在演员的体态特征方面都具有很大不同。东北秧歌因为受到了踩高跷以及古代农作人民劳动的姿势等影响,使得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会将自己的身体向前倾斜,并且呈现出收腹的主要姿态。另外,东北秧歌在“走相”之上也具有一定特点,在东北秧歌之中可以将其分为踢步、顿步以及自由步等,这些基础的舞步可以展现出东北人的性格特征,所以,东北秧歌的步调也具有自己的特别之处,需要走出稳健以及大方的风姿。除了走相之外,稳相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也很少与东北秧歌之中的一种静态动作,而且稳相一般都会穿插在走相之中,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二者之间相互呼应,可以体现出东北人民的性格特点。
(三)其他特征
东北秧歌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征。比如在击鼓这一方面,击鼓属于东北秧歌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鼓声可以传递出人们的感情,这属于东北秧歌的独有妙处。除了击鼓这个特点之后,還有手巾花的科学运用,手巾花属于东北地区秧歌之中的主要标志之一,手巾花所包含的动作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甩花、抖花以及上旋花,这些基本动作都属于东北秧歌之中的精彩看点。一般表演人员都会在手中拿着手巾花,在表演秧歌的时候还可以将其抛到空中,然后将其稳稳当当地再接回手中。演员将手巾花拿在手中,热情得就像一只点燃的火把,利用手巾花进行秧歌表演,一般都可以获得满堂彩。
二、“屈伸动律”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教师在制定东北秧歌舞蹈动作方案的时候,要对朝鲜族民族舞蹈的动作基本特点进行完美的分析,从而保证舞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东北秧歌舞蹈打下基础。
(一)“屈伸动律”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东北人们的能歌善舞的特点,以及对于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追求,使得舞蹈在动静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贯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舞蹈艺术境界。东北秧歌舞蹈中的音乐节奏,能够传达出舞蹈者的内心节奏,而舞蹈者在起舞过程中呼吸与动作之间的协调搭配,则表现出了东北秧歌舞蹈者的内在力量和舞蹈的风格特色。但是,在东北秧歌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屈伸律动可以直接表达和检验出呼吸在舞蹈中的应用情况,因此,比利用呼吸节奏表达舞蹈内在情感方面更为重要,可见,屈伸律动在加强学生下肢的使用效率,合理的利用脚腕与膝部完成动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协调了学生的动作。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屈伸动律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下肢屈伸的应用,也可以有效的运用呼吸,控制内心节奏,引导舞蹈学习者的艺术形象更加良好发展。
(二)屈伸动律在东北秧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东北秧歌舞蹈教师在应用屈伸动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节奏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因为此类节奏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呼吸的同时,能够带动膝部的屈伸进而贯穿于全身。因此,东北秧歌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屈伸动率要求学生吸气时由丹田发力,然后双膝慢慢伸直经过背部与头部,同时,呼吸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特点,使得舞蹈的舞姿造型达到良好的状态。东北秧歌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垂直与平移的屈伸动作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舞蹈步伐上形成良好的状态。这就需要舞蹈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合理控制膝部与腕部的动作,进而形成加强的控制能力。同时,东北秧歌舞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能够将舞蹈含蓄、柔韧、细腻等风格特点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于立.谈屈伸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风格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张晓蕾.在地域审美视角下谈“手绢”在东北秧歌中的艺术价值[J].百花,2021(01):96-98.
[3]姜洋,苏彦方.东北秧歌道具花棍在舞蹈教学研究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1(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