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静?姚永春
【摘要】 融媒体大环境下,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不断丰富新闻的传播方式,并对传播学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作为一个切面,深入分析融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对新闻行业现状未来融合趋势的影响,提出“算法把关”等智能化发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闻类短视频在嬗变后的“把关人”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的对策,以促进优质新闻信息的及时高效优质传播。
【关 键 词】“把关人”理论;短视频;新闻;算法把关
【作者单位】路小静,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姚永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战略定位、市场布局与推进机制研究”(19BXW03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9.019
融媒体大环境下,新媒体及新技术的交互融合使新闻传媒发生巨大变革,“万物皆媒、人机合一”给受众带来丰富和高效信息资源的同时,原有的新闻传播过程和方式、传播形态也被彻底颠覆。“把关人”理论指出,社会中的信息流动都是在一定渠道中展开的,只有符合群体规范与“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被纳入传播渠道。传统的新闻传播受限于传播手段,对于新闻的“把关”比较严谨和制度化。随着融媒体快速、大量、去中心化传播特点的凸显,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传播者的舆论生态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身份和受者身份开始复杂化和模糊化。“把关人”角色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把关人”理论也受到当前融媒体传播环境的挑战。
学界对“把关人”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对“把关人”理论在融媒体环境下的改变以及适应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学者研究在微博语境下重新解构“把关人”理论、分析微博“把关”的实质、方式与特色[1],也有研究指出媒体的“把关”工作开始“迎合”受众,导致“把关”层次的颠覆[2],还有学者综合分析了在新媒体语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异、传播的新形式与危机管理[3]。当前热点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大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迫切诉求、短视频碎片化的广泛传播,引发不少新闻传播的“罗生门”,新闻类短视频“把关人”的作用日益凸显,“把关人”理论也需跟上时代的要求,但是现有研究缺乏结合新闻类短视频的把关行为并对“把关人”理论产生影响的成果。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主要针对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短视频,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为例,寻求嬗变后的“把关人”理论促进新闻类短视频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为推进当前新闻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把关人”理论注入新的活力。
一、“把关人”理论概述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源于新闻学中的新闻选择。“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卢因发现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把关人”,“把关人”的作用可以归纳为搜集信息、过滤信息、加工信息与传播信息[4]。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把這个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了新闻筛选的“把关”模式:“把关人”过滤出符合群体规范或者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新闻信息,进而将这些新闻信息传递给下一个受传者,其他不符合条件的新闻信息则不会有下一步传递到受传者的过程[5]。
本文认为“把关”并非一个客观中立的事情,更多时候反映的是媒体、媒介等多方把关人的价值标准;“把关”也并非一个单纯的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往往伴随着个人色彩的传播加工;被“把关”的信息是被动地被挑选的,符合受众需要以及媒体利益的内容会被优先传播。从这方面来说,传统的“把关”理论也是受到社会因素制约的;同时,传统的“把关”更多的时候是集体行为,反映了一个传媒组织的意志。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已经习惯在各大移动客户端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全球时政热点和关注社会事件,新闻媒体要逐渐适应崭新的市场环境和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新闻类短视频凭借其内容精简、信息充足、画面冲击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成为备受青睐的新闻传播媒介,并迅猛发展。
1.新闻类短视频的迅猛发展
艾媒咨询的数据报告显示,伴随媒体数字化、移动化转型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以抖音为例,全行业的用户规模截至2020年达到7.22亿人次;市场规模高达410亿多元,每年增速维持在60%以上,并且开辟了良好的海外市场,即“ticktock”[6]。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主流媒体在新闻短视频领域加强布局,为受众提供更多立体化的产品呈现,也为优质的新闻内容更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兴起始于2019年,优质媒体原创内容和互联网聚合平台之间的融合和对接更加紧密,随着央视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入驻抖音,抖音号的规模、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加,这也使得新闻类短视频资讯成为一股热潮。据统计,人民日报抖音账号截至2021年8月共有粉丝1.3亿,位居第一位;央视新闻抖音账号共有粉丝1.2亿,位居第二位。主流媒体的加入促使抖音短视频平台除休闲娱乐外,增加了正式的播报新闻的作用。可见,新闻短视频已逐步聚拢了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行业乃至社会的热点。可以预见,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类短视频将继续发挥其实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并持续发力。
2.新闻类短视频的传播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受到了极大冲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的受众数量逐渐减少。在新媒体发展阶段,传统媒体顺应技术变革,利用新闻短视频拓展了新闻传播路径,新闻短视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一,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新闻传播有着更强的时效性。新闻短视频的编辑方式便捷,通过终端手持设备或手机就可以实现现场拍摄、编辑和发布。新闻类短视频制作与发布的便利性,推动了新闻的及时发布和高效传播。新闻短视频可及时抓取并发布新闻,打破传统新闻媒体对新闻发布时间的约束,使受众能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获知相关信息。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后,央视新闻在长沙直播群众沿路悼念袁老,真正做到了新闻报道与事件同步,这条短视频获得718万点赞、20万评论和4万多次转发,这是传统新闻媒体罕能达到的成效。
第二,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新闻传播有着更强的互动性。融媒体环境下的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交互性,新闻类短视频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互动性更强。比如利用抖音短视频平台,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不受空间与时间的约束,实现分享自由与评论自由,随时可以参与、转发评论以及点赞,这对于调动新闻受众的积极性、提高新闻的收视率与点击率、增强新闻报道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3.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局限
新闻短视频是短视频的一种,但与其他短视频内容不同,具有新闻属性。目前新闻短视频的内容来源之一是新闻媒体采纳公众拍摄或搬运新闻平台的视频。公众拍摄虽然能第一时间采集素材,但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短视频内容会存在不够清晰、视角不专业等缺点。
第一,标题党吸睛引发报道真实性下降。在激烈的竞争中,即时、优质以及贴近受众心理的新闻短视频内容是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的重要基础,但部分新闻类短视频为了博取点击量、追求轰动效应,会以过度突出某一特定因素的方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标题的“爆炸性”。当前,一些新闻类短视频为了博眼球,以夸张的标题或冲击性的画面吸引大众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该现象也突出了“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性,“把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第二,拆分以及下载后的整合报道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据统计,抖音平台单个短视频平均时长为三分钟左右,有的新闻会被拆分成2到4个短视频发布,这样会使前后发布的新闻短视频之间存在时差,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新闻的完整性,造成真实性受损。另外,部分平台通过下载方式转发新闻短视频,有的会对短视频进行相关整合以及编辑加工,也会造成短视频新闻的真实传播受下载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总之,在如今人人皆是传播者的时代,新闻媒体、短视频平台在发布视频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传播以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类型主题的新闻,利用技术变革实现新闻短视频把关的重构。
三、“把关人”理论的嬗变
新闻类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说明了新闻“把关人”的不可或缺以及新闻内容真实性、专业性“把关”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特点,导致新闻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边界的交融,引起“把关人”理论中把关人角色的复杂化。同时,新闻类短视频高度的交互性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向不再是单纯地依赖传统新闻媒体的单向传播,从受众的反馈信息中提取信息也是一种反向传播,这对传统的“把关”模式提出了挑战。
1.“把关人”角色的复杂化
在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中,主流媒体负责把关过程,因此传播新闻的门槛较高,普通大众只能作为受众接受相关新闻传播的信息,如图1(a)所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7],这集中体现在新闻类短视频自媒体的井喷上。对于受众来说,传播新闻的方式可以简化為转发或下载短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这同时也促使“把关人”拥有多重身份,造成媒体把关与个人把关的共存,如图1(b)所示。
图1 “把关人”角色的复杂化
2.“把关”质量的参差化
“把关人”理论中,“把关”是媒体传递自身价值观的再加工过程,但在“把关人”角色复杂化的背景下,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环境催生受众“把关人”产生大相径庭的新闻观点以及对新闻信息的判断标准。正如学者汤戌所说:在把关的过程中,新媒体的受众是最具差异化的把关主体[8]。比如,各个自媒体新闻短视频转发者对一些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解读有一些差异,对短视频的评论或许存在言论不当之处,这样会干扰受众对国家政策的正确理解,同时这也是部分受众个体把关质量参差化的一个反映。
3.待“把关”内容的海量化
短视频的海量内容会导致“把关”缺位。便利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和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使得新媒体传播内容打破时空限制,使得新媒体传播自由性更强,速度更快捷,范围更宽广。《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平均每人每天发布2.7个短视频,其中也包含大量对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类短视频的转发,也就是说各类短视频一经发布,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范围传播。
4.平台“算法把关”的智能化
“算法把关”是新兴的把关技术,目前抖音使用“人工+算法”的审核方式。“算法把关”一般是通过提前设置好的人工智能模型来识别短视频的关键词和画面,进而审核作品、文案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果疑似存在,那么疑似违规的内容就会被机器拦截,通过飘黄、标红等方式提示人工注意并进行再审核[9]。同时,“算法把关”在海量的视频数据库中进行内容抄袭检测,对审核不合格内容进行驳回或低流量推荐。算法把关流程如图2所示。
对于未来智能化把关的发展,平台可以通过AI人工智能助力把关工作。面对海量的新闻短视频,仅依靠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越来越大的人工进行把关是不可行的。通过AI技术将“普化的违规片段”“真实信息筛查片段”与创作者上传视频进行智能比对,完成从文字编辑校对、内容真实度排查、无效信息清除到病毒传播预警一体化的“把关”流程[10],这种平台的智能把关可以有效防范新闻类短视频在内容安全以及真实性上的隐忧,为新闻类短视频的“把关”和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四、 “把关人”理论对新闻类短视频发展的指引
2021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意见中明令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对主流媒体而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进一步敦促了其划清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界限,确保新闻业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新闻短视频的生产制作与传播应积极遵循国家这一政策规定,提高相关新闻短视频审核标准,保障新闻的真实性。
平台的算法把关和AI人工智能的出现给媒体融合背景下“把关人”的重塑和发展、新闻类短视频的把关带来了新空间,借助算法推荐和人工推荐相结合的传播机制,新闻短视频传播平台、相关媒体等各方需加大“把关”力度,确保新闻短视频的传播内容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
1.短视频平台层面
第一,合理利用算法推荐。抖音是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最大优势是利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向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在新闻类短视频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背景下,平台“算法把关”这一过程不应该单一对新闻内容进行审核,还应该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促使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第二,警惕“信息茧房”与“内容窄化”。在算法把关当中,很可能引发“信息茧房”与“内容窄化”的问题。当人们持续通过“算法把关”获取一系列单一的符合受众兴趣与价值观的短视频推送时,日积月累就会局限在固定的思想和领域内,形成短浅的眼界和格局,严重的可能形成算法下相互价值观对立、偏见深厚的不同网络群体[11]。这就需要平台把控“迎合型把关”的尺度,在受众喜好度、内容丰富度和新闻传播速度之间寻找平衡点,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
第三,政企合作完善“算法把关”问责机制。“算法把关”的问责制度需要在企业内部和政府层面共同展开,要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的机制机理、模型、数据和应用结果,通过完善“算法把关”问责机制,优化平台算法推荐服务。
2.短视频媒体层面
(1)加强新闻专业性的培养
当前,新闻短视频作为主流媒体宣传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的专业性是排于首位的。主流媒体的发布和自媒体的转发都需要担负起新闻信息准确传播、引导社会正向舆论和满足受众需求的多重责任,主流媒体要通过严谨、专业的视角,传播真实客观的内容。新闻类短视频需要为受众提供确凿的事实、深入的分析,实现逻辑自洽,以获得受众的认可。总的来说,不断学习加强传播源头的新闻素养是助力优化短视频新闻把关的重要举措。
(2)主流媒体促成“反向把关”效果
相较于自媒体来说,主流媒体拥有更大的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在新闻事实的探寻上也具有更大的还原能力。主流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改善了新闻类短视频的乱象,同时还能促成“反向把关”。对于受众而言,关注主流媒体发布的短视频,就会在持续的收看中下意识地接受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教育,从而形成对作品内容有自己判断的“把关意识”[12]。因此,主流媒体在促进“反向把关”上起着主要作用,促使短视频的创作更亲民、更接地气,在吸引更多受众的同时,持续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加强受众的“反向把关”。
3.短视频受众层面
(1)受众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美国学者鲁宾认为,媒介素养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13]。对新闻短视频受众来说,即为分析、评价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能力,了解新闻短视频平台传播信息的机制,侧重理解信息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缺乏媒介素养会引发不良影响,如部分受众易受到片面新闻报道的刺激,未求证即发出激烈的声讨并扩大不良影响。这既是“把关缺位”的二次影响,也是“把关”的二次缺位。因此,提高媒介素养不论是从受众出发,还是从传播二手信息的“把关人”出发,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受众积极承担“把关监督”责任
新闻短视频受众在拥有一定媒介素养后,也需要积极行使监督的权力。抖音平台设有举报专栏和24小时电话人工投诉专线,受到重大投诉的账号会依照官方评判标准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每天活跃用户过亿的短视频平台来说,受众的“把关监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受众也应注意合理使用举报权,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和损失。
五、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类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形态,展现了新闻信息及时、高效、迅捷的多元化传播,提升了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满足了受众的交互性需求。面对不断更新的传播技术、复杂的传播内容和多元的传播渠道,“把关人”角色以及“把关人”理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把关人需要指导并坚持对新闻报道真实、专业的把关,这直接引起传统“把关人”理论的嬗变。“把关人”理论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并非失去了价值,在新的媒介与传播环境中,“把关人”的作用不仅越发突出,而且更加需要广大学者的探索和研究,因为被海量信息包围的受众,并不会因传播方式的便捷而降低对新闻质量、准确性的要求。
在媒介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视觉信息传播将会成为常态。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交互层面的发展,“把关人”理论也应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算法把关以及将来的AI人工智能技术把关,探索对新闻内容快速、高效、批量的把关和监控,提高新闻类短视频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促使新闻类短视频不断打造优质的传播内容,开拓新的传播渠道,确保新闻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共创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靖鸣,臧诚. 微博对把关人理论的解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55-69.
[2]陈晓彦,杨茜. 社交媒体环境下职业把关人的受众思维与行为模式[J]. 新闻记者,2018(11):26-33.
[3]张鑫磊,黄伟. 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策略浅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7(13):150-151.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邵培仁. 传播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杨虹. 试论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现状及趋势[J]. 中国广播,2021(2):60-63.
[7]余子純.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探究[J]. 新闻传播,2020(17):47-48.
[8]汤戌.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新实践[J]. 新闻研究导刊,2016(20):188.
[9]丁合蓉. 抖音短视频智能算法机制及问题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10):11-12.
[10]金杰.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策略[J]. 新媒体研究,2017(6):47-48.
[11]匡文波,邓颖. 短视频监管与多重把关主体的范式转型:把关理论的研究视角[J]. 中国编辑,2021(4):4-9.
[12]秦华民. 短视频时代下新闻严肃性的瓦解与重构[J]. 新闻论坛,2021(1):37-40.
[13]邵瑞. 中国媒介教育[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