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培培?吴旭欣
【摘要】 在我国当前职业化出版编辑体制标准的考量下,出版编辑是出版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结合媒介融合史及当前社会对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要求来看,出版编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自身做好职业规划、建立职业归属感息息相关。
【关 键 词】出版编辑;职业规划;职业认同
【作者单位】康培培,北京印刷学院,山东大学;吴旭欣,北京印刷学院。
【基金项目】“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2021年研究课题 ”和北京印刷学院校级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出版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EC202008) ”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9.011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出版编辑部全体出版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1]。出版编辑作为出版编辑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我国思想文化传播、信息传播及学术研究力量构建做出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化強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出版队伍。同时,国际国内舆论形势日趋复杂,对职业出版编辑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职业操守提出新的挑战。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编辑职业规划制定与职业认同形成呈现许多新规律,出现许多新特点,面临许多新问题,亟待出版从业者进行深入研究。
一、 出版编辑职业规划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职业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职业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2]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是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生涯主要是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发展路径,职业生涯被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3]。结合上述理论,我们可以推断,职业生涯规划即通过个人和所在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主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职业最优的阶段性、长期性工作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切实有效的具体安排。
出版编辑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他职业生涯发展同等的动态化、个性化、长期性、指向性、实操性等特点[4]。作为一项具有明显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出版编辑工作具有显著的职业化、专业化特征。出版编辑特殊的职业属性赋予其职业生涯规划更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出版编辑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属性和较高的准入门槛。我国出版事业是党的意识形态坚强阵地,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培养一名从合格到优秀的出版编辑,需要出版单位和编辑个人长期努力。出版编辑工作的长期性和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管理部门和出版机构需要通过较长年限的工作考核考查出版编辑的政治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促使其创造出优秀的出版产品。另一方面,出版编辑须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这种积累是出版编辑在职业规划上的显著优势,需要出版单位予以规划、引导。调查显示,出版人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平台。面对出版业的快速变革,大多数出版编辑因自身应对转型能力不足而感到焦虑。
第二,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以及传媒体制机制改革的日趋深入,为出版编辑职业规划带来极强的易变性。为适应新媒体时代而进行的传媒业体制机制改革,出版业近年来的技术变革、管理机制调整,以及读者阅读习惯转型等挑战,都对出版业有方方面面的影响,相应地给出版编辑的职业规划带来较强的不确定性。相较于新闻记者,出版编辑需要深耕于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知识领域,不断面对新的课题。
第三,媒体融合从理论和行业实践中催生了出版编辑流程再造、主营业务更迭及叙事方式改变,为出版编辑带来一定的挑战性。在出版融合发展当下,出版编辑要勇于挑战、攻坚克难,要善于结合自身特点及职业要求,准确定位,在出版融合发展中实现自身工作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出版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发展。换言之,出版编辑需要在有限的职业生涯内应对无限的融合挑战,明确的职业规划制定能够为出版编辑发展指明方向。
二、 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制定职业规划并建立职业认同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于2015年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了新闻出版产业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是出版单位在融合发展起步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及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出版融合发展给出版编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受新兴媒体冲击、出版单位改制等影响,出版编辑中存在职业归属感缺失、职业认同度下降等问题,出版单位有必要对出版编辑进行指导,协助其从历史、宏观、全局的角度,结合个体特点制定职业规划并建立职业认同。
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国内舆论生态日趋严峻,对出版编辑的出版工作提出更多新要求。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5]。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出版编辑部的回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五年前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517”重要讲话,及2019年在全国两会期间看望社科界和文艺界政协委员、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再次给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新期望,给出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对学术期刊编辑的殷殷期望,也是对广大出版编辑的谆谆嘱托。
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要求出版产业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也要求出版编辑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型,在职业生涯实现职业编辑的更专业化、更具创新性及更具竞争力。出版编辑发挥称职的“内容把关人”作用,出版单位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出版编辑队伍,有助于出版编校质量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出版物内容影响力、传播力的不断加强,更有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传播主体日趋多元,传统媒体人才流失,出版编辑需要提升基于职业规划视角下的职业认同及职业归属感。技术赋能之下,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传播主体日趋多元。中外学者普遍认为,网络社会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社会、全新的环境,新技术为人类提供的可能性以及随之带来的社会体系的变化将超出人们的想象。上述变革影响了出版编辑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带来了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当前传统媒体机构调整与职业人才流动加速。调研数据显示,离职的传统媒体人才主要流向互联网与新媒体、其他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党政机关和上市企业。同时,也有部分人才选择自主创业或进入高等院校。出版单位通过对出版编辑队伍职业规划的有效引导和科学制定,可以使出版编辑坚定继续从事出版事业的信心,增强职业认同,明确发展目标及发展规划,在认识到工作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同时,理清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国家发展的逻辑关系,向着目标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 建立与融合时代发展交相辉映的出版编辑职业规划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纵观媒介发展史,每种被称为“传统媒体”的媒介形式都造就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出版传媒代表人物。时势造英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时代,最好的时代也将造就更多优秀的个体。对于出版编辑而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离不开所在平台的培养造就,更离不开融媒体时代的滋养和历练。
1.树立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荣誉感的职业价值观,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己任
出版编辑职业价值观是出版编辑个人的人生目标和态度观念在职业选择领域的具体体现,代表出版编辑个人的人生向往和对职业的认知、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价值追求。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难度和强度、条件和待遇,以及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都会影响这一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出版工作肩负着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任,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从出版编辑所在单位的角度而言,出版单位应该在更高的层面赋予出版编辑主体地位,给优秀出版编辑争取更多的荣誉,在出版编辑考评体系中更多地落实于“奖”,使出版编辑尤其是年轻编辑获得单位或上级的激励,激发出版编辑尤其是年轻出版编辑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出版单位通过从宏观层面对出版编辑的主体地位进行进一步的肯定,可以使出版编辑提升职业荣誉感、职业社会地位,拓展出版编辑职业观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深化和提升出版编辑职业规划的价值内涵及思想高度,充分发挥出版编辑作为意识形态及知识信息传播交流主体的职业特点,从而增强出版编辑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的自豪感,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2.对外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平台,对内培养全媒体职业化出版编辑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简单分类为外职业生涯规划和内职业生涯规划。外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员工所在的公司规划,就出版行业而言,也就是出版编辑所在出版单位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即出版单位的社会影响、内容质量、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及经济效益等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出版物是记载、传播、传承文化成果的基本载体,出版工作是传播社会文化、传承文明、塑造人類灵魂的文化事业,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出版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历史。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版单位应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平台,提高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话语声量、影响力。
出版编辑职业规划属于内职业生涯规划,应尽可能地与所在单位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格局和内容样态对出版编辑的职业综合能力,如传统采编、新技术应用、专业素养、知识基础、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所在单位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相适应是出版编辑最快速最有效地进行内职业规划并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方法。
从优秀出版物的发展模式看,细分的、专业化的出版编辑岗位设置是众多优秀出版物的重要特征。出版编辑工作职责应紧紧围绕优质稿源和稿件品质质量。此外,出版编辑也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工作年限、学历、单位属性、工作性质等,在培养全媒体素养的视角下,明确自身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出版单位应细化出版编辑的专业分工,提升出版编辑的融合技能,让专业领域内的出版编辑专注于创新性、根本性、创造性的出版编辑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工作。只有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出版编辑培养方式,不断打造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编辑、知名图书、知名刊物,出版单位才能使出版编辑更深入、扎实、系统、全面地进行内职业规划,迈入职业发展新篇章。
3.牢记初心使命,直面压力挑战
职业倦怠是多数出版编辑在职业生涯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当前,在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中,人事制度方面的岗位设置等还在延续传统思维,职称评聘等严格受制于指标,导致部分出版编辑的晋升空间有限,自身发展受到影响。《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9—2020年度)》显示,出版人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工作难度加大”“薪资福利低”“晋升机会少”[6]。过大的压力会导致出版编辑产生职业倦怠,虽然职业倦怠会出现在所有职业人群中,但是出版编辑的精神产品生产者这一特殊身份决定其产生的职业倦怠负面影响更难化解。由于出版编辑工作具有“替人做嫁衣”的性质,多数情况下出版编辑居于幕后,因此其工作价值只能通过作者、出版物和出版单位的价值体现。社会环境在精神层面加大对出版编辑的激励力度,对优秀出版编辑大力宣传,加强对出版编辑的培养,提升出版编辑的社会宣传度,都会促使出版编辑在长期职业生涯中对工作保持热情。出版编辑通过培训进行初心使命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职业倦怠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及出版单位的共同助力。
四、职业规划、职业认同与职业归属感相辅相成
职业认同是能够维系自我人格与社会、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出版编辑职业认同的主体是出版编辑本身,客体是出版编辑职业以及出版编辑职业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中介是出版编辑从业者的认知或评价。出版编辑职业认同是较长时期的主客体及中介作用关系中比较稳定的状态,是出版编辑个体对出版编辑职业的孜孜以求,且在较长周期内持续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出版编辑群体作为出版业中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出版业繁荣兴盛的中流砥柱,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承担出版物导向把关、内容策划、组稿审稿、出版编辑加工等重要职责。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出版编辑工作状态稳定,有74.29%的出版编辑一直在同一出版单位工作,且从业时长主要集中于5—15年,相对于多数职业规划是中长期目标。出版编辑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坚定其从事该工作及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专业人才的决心,可以增加出版编辑的职业认同,也可以提高其职业归属感。而职业认同和职业归属感的增加,会促使出版编辑更加深入、细致、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融合背景下,建立专业化、全媒体、全球视野的出版编辑职业机制势在必行。出版业勃兴既是众望所归,也是使命在肩。新时代呼唤优秀的出版编辑,优秀的出版编辑见证着这个伟大的时代。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出版编辑出版考评体制及建设机制也将进一步健全,使出版编辑在职业生涯中能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更好地促进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贡献力量。
|參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出版编辑部全体出版编辑人员回信在山东大学引起强烈反响[EB/OL]. (2021-05-12)[2021-10-09]. http://edu.people.com.cn/n1/2021/0512/c1053-32101289.html.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张再生.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周畅,徐志武. 青年出版编辑职业认同提升策略研究:以工作满意度为视角[J]. 出版发行研究,2017(12):67-69+76.
[5]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1-
09-11)[2021-10-09].http://www.gov.cn/xinwen/2020-09/
11/content_5542862.htm.
[6]赵玉山,程晶晶,刘浩冰. 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9—2020年度)[J]. 科技与出版,2021(7):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