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2021-11-15 05:19顾文艳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笔盲点转学

顾文艳

“您说她喜欢看书就让她多看书,我们很受启发,少了很多焦虑。感谢您的金玉良言,感谢您能看见我家小朋友,注意到她的特点……”

下午,读到家长发的这条消息时,“看见”这个词一下子击中了我!

我也曾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我能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被看见”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记得儿子二年级转学时曾对我说:“妈妈,請把我转回文正吧,在那里老师把我当人才,在这里我什么都不是。”他的原话我记得清清楚楚,我也真真切切地记得听到这句话时心痛的感受。

给我发消息的家长,她的孩子也是转学生,我把自己如何陪伴儿子度过转学不适应期的一些做法讲给她听。

其实,每个儿童都渴望被听见,被看见。

刚工作时,不满十八岁的我,并没能像现在这样看见每个孩子。

活泼开朗,爱表现自己的孩子,自然会被老师看见;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孩子,也自然会被老师看见。而那些各方面表现平平,沉默内敛的孩子往往是不被看见的。

那时候班额也大,我记得教过八十多人的班级,孩子们几乎贴墙而坐。每学期期末时,最犯难的就是给那些平时不能被看见的孩子写评语,看着他们的名字,却迟迟无法下笔,那一刻,心中满是对他们的愧疚。

那些循规蹈矩、听话乖巧的孩子,他们性格平和、从不张扬,不给老师添乱,表扬永远轮不到他们,批评一般也没有他们。他们似乎成了教师教育的盲点,处在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当我成为一位母亲时,当我饱尝了孕育的辛劳与幸福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学生家长的心情,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从那以后,我一直在为看见每一个孩子而努力。

每接一个新班,我并不会早早地确定课代表,我会把领读、收发作业等任务轮流让孩子们认领,有些孩子会主动要求当老师的小助手,有些孩子却是躲躲闪闪,不愿意和老师太接近,也不愿和其他同学太接近。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会特意找机会和他们走得更近些。

“顾老师的红笔没墨了,你有红笔吗?可以借我用一用吗?”

这时候,他们如果有,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拿给我;如果没有,我会拜托他们向同学借一支给我,这样他们也多了一次和同学交流的机会。

做操、大扫除时,我也会尽量出现在他们的周围,和他们一起锻炼、打扫、聊天。就这样,一次次创造与他们交流的机会,渐渐地,他们也能在我“寻求帮助”时,勇敢地举起手。

这些孩子之所以不那么勇敢,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自信。其实,内敛的他们往往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得到鼓励。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双“看见”的眼睛。

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不仅要看见,还要隆重地赞美:他的作业书写得特别工整,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并郑重地把每一个写得好看的字画上红圈圈;她弯腰捡起一张废纸,就在晨会课或午会课上,将这一幕描述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全班同学为她献上掌声;他在犹豫又犹豫后终于举手准备回答问题,第一时间请他回答并且为他点赞……

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这暖暖的金色阳光。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还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发现她有绘画才能,诚邀她作为黑板报的插画师;发现他在体育上的特长,热情鼓励他报名参加运动会;发现她能歌善舞,艺术节时一定为她创造亮相的机会;发现他有一篇习作写得很不错,努力为他创造发表的机会……

只要尝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他们都会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看见每一个孩子,让我们的爱不再有盲点,努力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束光。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红笔盲点转学
老师手中的那支红笔
自己填血型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咔嚓,拍照喽
盲点
转学的烦恼
从外国转学来的老史
原来如此
莫被亮点遮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