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慧,潘廷辉,丁俊东,叶伟丰
(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珠海 519000)
腺病毒为无包膜的DNA病毒,属于临床儿科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调查[1-2]显示,有4%~10%的患儿会发展为肺炎,即腺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因腺病毒感染所致,多发人群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心率加快等,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重症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危害患儿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或可通过重干扰素对多种抗病毒蛋白的诱生作用,发挥抑制病毒复制、侵袭及感染的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症状,增强腺病毒疗效,但该说法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腺病毒肺炎的干扰素主要有两种类型:重组人干扰素α1b、重组人干扰素α2a及α2b亚型,其中,干扰素α1b克隆自中国健康人群脐血细胞,与源自西方人的α 2a及α2b亚型不同,更为适合中国人使用,本研究选取干扰素α1b进行研究[3-4],以2019年5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3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干扰素应用于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腺病毒肺炎患儿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5.66±2.55)岁;病程1~3 d,平均(2.01±0.21)d;体质量12~21 kg,平均(15.64±2.22)kg;肺炎病情程度:轻度28例,重度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喘憋、三凹征、呼吸心率加快等表现;②符合《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5]中对腺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③经病原学、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④发病后未曾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⑤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不耐受者;②合并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③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抗生素过敏者;⑤入组前曾接受其他干扰素治疗者。
1.3 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缺氧者予以吸氧;烦躁不安者予以镇静及其他辅助治疗;适当予以激素及支气管解痉剂,补液维持体液平衡,予以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等。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40,规格:20µg∶0.5 mL/支)治疗,肌肉注射,1µg/(kg·d),每天1次,视患儿病情持续给药3~7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患儿喘憋、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住院时间;测定患儿治疗前后的WBC、PCT、CRP水平;观察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WBC水平:采用血液计数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规格型号:xn1000]进行检测。②PCT水平:采用免疫发光测定法进行检测。③CRP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进行检测。④疗效判定标准[6]:治愈,用药7 d,患儿体温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有效,用药7 d,患儿咳喘减轻,肺内少许干啰音;无效,用药7 d后,患儿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剧。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本组3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治愈17例,有效17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
2.2 患儿喘憋、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住院时间 经治疗,患儿喘憋消失时间为(2.43±0.70)d,咳嗽消失时间为(4.89±1.45)d,啰音消失时间为(4.04±1.55)d,退热时间为(1.78±0.34)d,住院时间为(7.33±0.68)d。
2.3 患儿治疗前后WBC、PCT、CRP水平比较 治疗后,患儿WBC、PCT、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前后WBC、PCT、CRP水平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WBC,PCT and 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x±s)
2.4 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5~7 d,患儿生命体征(脉搏、血压等)未见异常,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腺病毒肺炎冬春季多发,其特点为发病急骤、发热持续时间长、啰音出现较晚等,容易并发心肌炎或多器官功能障碍。腺病毒感染机体后,会产生一些特定蛋白,主动逃避或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同时,对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形成阻碍作用,促使机体无法形成有效的抗病毒状态,降低抗病毒能力[7-9]。可见,为腺病毒患者补充外源性干扰素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恢复。因此,临床应为腺病毒患者寻找合适有效的干扰素进行治疗,以保障其身体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34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均全部治愈,喘憋消失时间为(2.43±0.70)d,咳嗽消失时间为(4.89±1.45)d,啰音消失时间为(4.04±1.55)d,退热时间为(1.78±0.34)d,住院时间为(7.33±0.68)d,用时均较短。结果表明,干扰素治疗腺病毒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分析药物作用机制:腺病毒肺炎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与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能力具有密切联系,免疫功能不全的腺病毒肺炎患儿可出现较严重的侵袭性感染,还容易引起感染扩散,加重病情[10]。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机体在外源或内源性诱生物作用下的产物,其具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作用,因而能够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能力,减轻腺病毒肺炎症状,改善临床体征,提高疗效。另外,干扰素还能够促进机体抗病毒蛋白合成,同时结合增强机体细胞免疫活性作用发挥双重效用,抑制病毒进入细胞,有效调节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升疗效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后的WBC、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该结果说明,干扰素治疗腺病毒肺炎能够改善机体多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WBC是人体血液内的重要血细胞,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当机体处于感染或炎症状态下,细胞数量便会发生改变。一般而言,在病毒性感染中,WBC不升高,然而由于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激活及免疫炎症反应强于其他病毒,且患儿伴有不同程度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腺病毒肺炎属于少数会导致WBC升高的病毒性肺炎。另外,相关研究[11]显示,腺病毒感染后,机体炎症反应较强,具体表现除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增多以外,还体现在CRP的急速上升中,CRP是机体在急性反应时产生的蛋白质类物质,当机体受到急性损伤或发生炎症反应时,CRP水平可迅速上升,其水平的高低与机体肺部炎性反应发生过程相关,二者呈正相关。PCT是降钙素的前期体现,正常人体内的PCT浓度<0.5 mg/L,如果机体处于感染状态,其浓度便会出现明显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感染状态中,全身组织细胞均会合成PCT,诱发PCT持续性释放,因而能够反映全身炎症情况。临床研究[12]指出,PCT急剧升高可能参与腺病毒肺炎患儿的肺部免疫及炎症损伤,提示血清中的PCT能够及时反应腺病毒肺炎炎症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重组人干扰素α1b通过为腺病毒肺炎患儿补充外源性干扰素,能够发挥较好的抗病毒作用,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有效增强免疫力,降低腺病毒肺炎患儿WBC、PCT、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病情,促进恢复。干扰素α1b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对多种抗病毒蛋白(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等)表达产生诱导作用,能够发挥抑制感染细菌内腺病毒复制作用,有效清除呼吸道中的腺病毒,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另外,干扰素α1b通过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WBC水平,能够发挥白细胞帮助机体抗击感染的作用,减轻腺病毒对机体肺部造成的炎症损伤,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PCT、CRP水平;同时,清除腺病毒还有利于避免机体免疫系统受腺病毒产生的蛋白影响,进而形成有效的抗病毒状态,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病情[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34例腺病毒肺炎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干扰素治疗腺病毒肺炎具有一定安全性,究其原因可能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治疗腺病毒肺炎起效快、可引起机体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小以及机体吸收迅速、不会在体内滞留过久等特点相关[15]。
综上所述,选用干扰素治疗腺病毒肺炎,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安全性,建议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样本量过少、纳入研究者均为儿童,因条件有限,未能对腺病毒肺炎患儿病情进行详细分型,故所得研究结果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准确性,有待增加样本量、各年龄段发病人群,对腺病毒肺炎病情进行分型,以取得更全面、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