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权会丽 乔媚 史琳 高丹 王萌 龚利华 刘姜验 梁建楠 赵凤依 贺思颖
支气管肺炎属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发生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常由细菌、病毒、霉菌及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引起,亦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1]。患儿发病后肺组织炎症使呼吸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引起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及气促等,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健康[2]。对症支持治疗是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常用的干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较好的控制病情发展[3,4]。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应激反应强烈,对治疗预后产生影响。基于量化评估策略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的措施,首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尽可能消除高危因素[5,6]。但是,该护理方法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依从性和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笔者所见较少,通过量化指标指导护理干预改善预后,可以反映量化护理干预的价值。因此,本研究以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对象,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39±0.73)岁;病程2~8 d,平均(4.25±0.61)d;疾病严重程度:轻度37例,中度20例,重度4例。观察组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41±0.76)岁;病程1~9 d,平均(4.28±0.64)d;疾病严重程度:轻度35例,中度21例,重度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7],且患儿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②精神状态良好,具有1名以上家长陪护;③具有完整的基线与随访资料。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器质性疾病或血液疾病者;②合并缺氧中毒性脑病、脑膜刺激征者;③患儿存在惊厥或昏迷、昏睡等症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加强患儿家属雾化吸入治疗指导,药物多选择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混合0.9%氯化钠溶液2 ml,根据患儿体重确定药物剂量;告知患儿家属雾化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8]。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①量化评估:了解患儿的各项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并发症、病程等,进行量化。年龄量化:<4岁为1分;5~8岁为2分,8~12岁为4分;并发症量化:有并发症为1分,伴1种并发症为2分,伴≥2种并发症为3分;病程量化评分:<3 d为1分,4~7 d为2分,≥8 d为3分。根据量化评分对患者护理风险作出全面分析,针对风险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②动态评估:对参与护理的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并针对护士的工作经验、职称及学历等进行分级;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由一级、二级护士护理;对于中度肺炎患者由二级、三级护士护理;而对于轻度肺炎患者由三级护士护理;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动态评估,并对护理方法进行动态调整。③动画视频教育:根据雾化吸入治疗特殊性,结合患儿的年龄等,制作雾化吸入教育视频,包括:雾化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等,并由护士进行师范、讲解;患儿在进行雾化治疗前,将视频导入病房电视机中播放,待家属正确掌握后,可播放动画片,帮助患儿分散注意力,降低其应激反应。④病情危险因素控制:正确指导家长科学的照顾患儿,从自身做起,为患儿树立榜样,教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患儿在护理人员、家长的监督下指导患儿康复锻炼;日常饮食应遵循多餐少饮的原则,尽可能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儿多饮水,减少呼吸道刺激。护理后14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家属健康知识评分:2组护理前、护理后14 d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疾病知识、饮食禁忌、急需就医知识、雾化吸入方式及定期复查知识进行调查,每项总分5分,分值越高,知识掌握度越高[9,10]。(2)应激反应:2组护理前、护理后14 d取外周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酶(SOD)及总抗氧化力(TAOP)水平[11,12]。(3)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2组护理后14 d采用自拟依从性/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依从性(用药、运动及饮食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治疗方法、护理内容、服务态度)进行调查,每项总分100分,≥90分为依从/满意[13,14]。
2.1 2组家属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家庭健康知识评分无统计意义(P>0.05);2组护理后14 d家属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14 d疾病知识、饮食禁忌、急需就医知识、雾化吸入方式及定期复查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家属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n=61,分,
2.2 2组患儿应激反应比较 2组护理前应激反应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4 d MDA、AO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及TAO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应激反应比较
2.3 2组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14 d患儿用药、运动及饮食依从性和患儿家属治疗方法、护理内容、服务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n=61,例(%)
2.4 2组患儿痊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14 d后痊愈率100%(61/61),对照组痊愈率88.52%(54/6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例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与当前对患儿的护理干预不够科学有关,例如患儿出生后,哭泣较少,导致肺活量未充分发挥,增加了日后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而患儿在发育过程中,对患儿发生支气管肺炎后的高危因素认识不足,如何科学增加患儿对治疗措施的依从性,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这样才能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措施中,雾化吸入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细小的雾滴,以气雾形式经鼻或口吸入,从而达到肺部病变部位[15]。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病程严重程度等存在差异性,再加上患儿进入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恐惧、害怕心理,导致患儿应激反应强烈,治疗依从性较差,使得患儿家属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6,17]。
近年来,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8]。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4 d疾病知识、饮食禁忌、急需就医知识、雾化吸入方式及定期复查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家属知识评分水平,利于家属参与,可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能在患者雾化吸入前首先对其各方面情况的量化评估,对其护理风险进行分级处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如:对高护理风险患者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等,保证护理工作能落实到位,并对病变情况进行动态评估,亦可根据患儿恢复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同时,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恢复正确指导其康复锻炼,加强其饮食干预、药物指导等干预,能加强患儿家属与患儿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关系,亦可增强家属对护士的信任,从而能降低患儿应激反应[19]。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4 d MDA、AO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及TAO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研究显示,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喜欢模仿学习[20]。因此,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可树立家属榜样作用,让患儿对雾化吸入产生兴趣,积极主动模仿,该方式通俗易懂,必要时可播放动画片等,分散患儿注意力,尽可能安抚患儿,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4 d患儿用药、运动及饮食依从性和患儿家属治疗方法、护理内容、服务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极大改善了预后。
综上所述,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能提高家属健康知识评估,降低患者治疗应激反应,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有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