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较多见,主要以明显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1]。相关统计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环境、压力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相关报道显示,抑郁症终身患病率可高达20%,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抑郁症患者多会表现出睡眠多、早醒、体质量减轻、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唉声叹气、闷闷不乐情绪、兴趣丧失、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下降,伴随病情的加重会出现悲观厌世情绪,甚至产生自杀想法[4]。抑郁症具有病情持续性久的特点,往往在2周以上,甚至更长,且病情易反复,多数能够缓解,但也会存在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5]。当前临床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临床多通过抗抑郁类药物抑制病情,单一用药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缓解率仅达40%左右,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6]。
盐酸安非他酮属于氨基酮类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对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进行抑制,通过增加多巴胺能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发挥抗抑郁效果[7]。该药可经口服给药,且吸收良好,其药物浓度峰值时间约为3 h,平均半衰期消除时间约为21 h。安非他酮目前主要应用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以戒烟的辅助干预,不会对性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对抗胆碱能、心血管等不良反应较三环类抗抑郁药更少[8]。对抑郁症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对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本研究对抑郁症患者予以安非他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其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06—2020-12入住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25~68(44.8±2.6)岁,病程4个月~8(5.1±0.3)a;研究组患者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22~65(44.1±2.2)岁,病程3个月~9(5.4±0.6)a。2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用帕罗西汀(盐酸帕罗西汀片,规格:20mg,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33)治疗,口服给药,起始给药剂量20mg/d,之后依据病情剂量调整至20~60mg/d,持续治疗8周[10-13]。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安非他酮[盐酸安非他酮片(乐孚亭),规格:75mg,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209]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给药方法、剂量同对照组。安非他酮初始给药剂量75mg/d,持续3 d,之后依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d,持续治疗8周[14-17]。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疗效评价[18-19]。通过HAMD减分率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治愈:HAMD减分率≥70%;显效:HAMD减分率40%~69%,进步:HAMD减分率30%~40%,无效:HAMD减分率<30%。治疗有效率=(痊愈+进步+好转)/病例数×100%。
1.3.2 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副反应量表(TESS)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20-21]。TESS评分分0~4级,0分为无不良反应,1分为存在极轻不良反应或可能存在不良反应,2分为轻度不良反应,3分为中度不良反应,4分指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
1.3.3 认知功能及抑郁情况:在药物干预前及疗程结束后通过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22-23],共5个方面内容,满分30分,得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越强。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抑郁情绪[24-25],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得分2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Table 1 Com 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n(%)]
2.2 2组TES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第2周、4周、8周,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TESS评分比较(分,±s)Table 2 Com parison of TE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scores±s)
表2 2组治疗前后TESS评分比较(分,±s)Table 2 Com parison of TE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scores±s)
治疗第8周2.66±0.54 2.67±0.52 1.098>0.05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n 50 50药物干预前2.13±0.32 2.15±0.37 1.025>0.05治疗第2周2.60±0.41 2.62±0.44 1.203>0.05治疗第4周2.75±0.52 2.74±0.50 1.300>0.05
2.3 2组认知功能及抑郁评分比较用药前2组MMSE评分与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MSE评分与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认知功能及抑郁评分比较(分,±s)Tab le 3 Com 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p res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s)
表3 2组认知功能及抑郁评分比较(分,±s)Tab le 3 Com 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p res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50 50 14.62±2.05 14.63±2.02 1.108>0.05 19.78±1.24 25.20±2.54 15.625<0.05 12.215 13.254<0.05<0.05 12.153 14.004<0.05<0.05 44.52±2.25 44.49±2.23 1.025>0.05 29.06±1.48 12.54±1.02 12.657<0.05 n MMSE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t值P值HAMD评分干预前干预后
抑郁症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高发病,其属于情感障碍性病症,主要表现为心境持久性的低落抑郁,并伴躯体不适、情绪低落症状[25-27]。目前尚不能明确其病因,相关资料显示,心理社会、神经生化、遗传等因素均会影响抑郁症的发病。研究认为其与5-羟色胺(5-HT)等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相关[28-29],抑郁症的生化改变主要是5-HT功能发生缺陷[30-31]。
西药干预主要是抑制对5-HT的再摄取,帕罗西汀是临床常用的5-HT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主要机制是对突触前膜进行抑制,从而使5-HT的再摄取能力受到限制,增多神经突触间隙中5-HT水平,提升5-HT的神经传递功能,发挥抗抑郁效果,使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改善[32-33]。帕罗西汀不会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产生严重影响,且对胆碱受体表现出亲和力,不会加大心血管风险,已成当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34-36]。
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对抑郁症的主要干预手段,用药时首先要考虑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再去考虑疗效。在安全性方面,安非他酮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表现出轻微抑制,从而提升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提高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且不影响突触前及突触后的5-HT神经传递,不会出现胆碱能受体作用,对5-HT受体、突触后受体、组胺受体等无亲和力,因而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及抗胆碱能作用较轻[37-39]。本研究治疗前2组患者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2周、4周、8周组间及组内比较也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第2周、4周、8周与对照组同期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证实安非他酮的安全性。
近年来大量研究论证安非他酮的疗效,显示安非他酮能够有效缓解病帕金森病、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40-42]。本研究显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组MMSE评分与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安非他酮联合帕罗西汀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是由于安非他酮通过对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进行抑制而实现抗抑郁的效果,该药可口服吸收,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包括氢化安非他酮、羟基安非他酮,半衰期长,药理活性强,代谢产物可经尿液排泄,发挥积极的抗抑郁效果[43-45]。帕罗西汀通过对选择性5-HT再摄取,且对5-HT的再摄取抑制较强,促使突触间隙5-HT水平升高,提升5-HT能神经的传递能力,发挥抗抑郁效果,二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抗抑郁效果[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