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数学微专题设计和教学*

2021-11-15 12:04刘继如
读与写 2021年26期
关键词:疑点深度解题

刘继如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美发中学 福建 泉州 362800)

前言

“微专题”是在学情、教情、考情的基础上,将某具体知识作为中心,从该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以清晰的主线作为线索,将所涉及到的问题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系统化的理解知识内容,以深化学生的学习。

1.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微专题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任务发生了一些调整与变化,学生的学习在朝着深度的方向拓展。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相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1]。而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教师教学的重点会更倾向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微专题”在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中的各个重难点为中心点,围绕其展开具有针对性、指向性的训练,逐个击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缩减了不必要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微专题”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把握好各个重难点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条理性。

2.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数学微专题设计和教学策略

2.1 从学生出发,确立主题。每个“微专题”都需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知识漏洞,以及学习难点,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或是难以掌握的难点内容综合到一起,并对之进行梳理整合,最终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微专题”内容。

“函数”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其所涉及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习题练习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将练习放到解题前。通过以题带点的方式,完成对概念的复习。以“反比例反函数”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解题练习。

例题:如果函数y=kx2k2+k-2图像是双曲线,且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的值是多少?

学生:由反比例函数定义可得:

解得值为-1

函数内容的重点在于解析式与图像,多数函数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图像的辅助。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本专题中设计一些“一次函数”的问题,以巩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

2.2 突出重点,精设微专题。教师应抓住重点来设计专题内容,使之更具系统性,主体部分更为突出,应用效果更强。“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微专题”设计时,可以先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展示给学生,使学对这部分内容结果有整体的掌握,再对重点的问题进行细化的讲解。

本专题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利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类题型可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已知条件中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在此种情况下,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夹边相等的条件,或是寻找任意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第二,在已知条件中若是有两边对应相等,学生就需要寻找夹角相等,或是寻找到相等的第三条边。第三,若是在已知条件中有一角一边相等,学生就需要从任意一组角相等着手,或是使夹边角的另一组边相等来进行验证。

2.3 解析疑点,巧构微专题。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疑点”,教师虽然会对其进行反复的点评教学,但是所收获的成果却并不显著,学生在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仍旧会出现失误[2]。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设计“微专题”内容时,应以突破疑点为目标,来构建具体的教学内容,对疑点进行分解、剖析,进而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勾股定理”一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对该定理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第一,先对三角形中最大的边进行确定。第二,通过计算来验证两条短边平方之和,是否与最大边的平方相等。若是a2+b2=c2,就可以说明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进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定理来解答题目。另外,勾股定理的证明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拼图法,教师在设计“微专题”时,可以在此种类型的题目上花费较多的精力。

教师:我们如何通过上图来证明勾股定理?

学生:应从三角形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着手。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小正方形面积之和为而大正方形的面积为s=(a+b)2=a2+2ab+b2,所以说a2+b2=c2。

会有部分学生对定理中的a、b、c,以及a2+b2=c2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他们会认为其都是唯一的条件,若是a2+c2=b2是不满足条件的。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在根源上发生错误,其在利用相关知识内容解题时,自然也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教师在设计“微专题”内容时,应着重打破学生这一疑点,在“微专题”复习中发现学生的问题点、疑点,纠正学生的认知。教师应向学生明晰勾股定理、勾股逆定理之间的异同,使学生明晓两者的不同作用,勾股定理、勾股逆定理两者的题设和结论是完全相反的。学生之后明晰两者之间的差别,才能够在运用相关内容时得心应手。

2.4 挖掘生长点,提炼微专题。同样的“微专题”内容,在呈现给不同的学生时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3]。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因而学生接受到的内容,给予教师的反馈都是存在差别的。教师在设计“微专题”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思维的多向性,努力找到再生性知识的“生长点”。

例如,在讲解“圆”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本内容——由特殊到一般——数学运用——延伸拓展”,四个环节来进行本节的“微专题”设计。在“课本内容”环节,教师应从课本教材中来搜集一些例题,组织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新的解析,鼓励其尝试新的解决方式。例题:

教师:如图,我们已知△ABC中,以BC为直径的圆交AB于点D,∠ACD=∠ABC,那么,要如何证明CA是圆的切线?

学生:

∵BC是直径

∴∠BDC=90°

∴∠ABC+∠DCB=90°

∵∠ACD=∠ABC

∴∠ACD+∠DCB=90°

∴BC⊥CA

∴CA是圆的切线

“微专题”是复习课的一种呈现形式,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进行解题复习时,自然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在“由特殊到一般”环节,教师需要设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带领学生对其进行解答,教学点最终落到“以不变应万变”上。简单来说,无论习题的形式、数据怎样变换,其本质的框架仍旧是一样的,学生只要抓住这一本质,就能够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数学运用方面”,本环节以变式训练为主,学生的转化思维、解题技巧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而“微专题”在数学教学应用,就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微专题”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点,从教学重点、疑点、难点、生长点为实际方向,对如何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行了探索,对推动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数学微专题设计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疑点深度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用“同样多”解题
现场的疑点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疑点
廉租房待遇合规性计算机审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