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大连大学 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幼儿智力发展,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行为习惯方面的发展上。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家园共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合作形式。家园共育,顾名思义是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
此次选取邢台市3所幼儿园的家长和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真实想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现状。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笔者将幼儿行为习惯划分为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类。礼仪习惯是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学习习惯是那些经常性的表现或形成的固定有效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是人成长过程中最日常的习惯之一。
通过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于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较学习行为习惯更为关注,即相比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家长更注重礼仪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其中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老年人居多。
图1 家长对三类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关注度分布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实践调查,笔者对三类幼儿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进行总结。
表1 幼儿三类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
针对上述主要表现进行观察发现,在礼仪行为习惯方面,幼儿表现出的差异性较大,其中礼貌交流幼儿能做的很好,但是在其它方面却呈现出不稳定状态,抢夺小朋友东西的现象尤为突出;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幼儿独立思考能力表现优异,在活动期间能积极回答问题,但表达上往往词不达意;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幼儿基本都能做到并很好保持,但是浪费挑食的现象时有发生。
2.1 家庭方面的影响。
(1)家庭结构。家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夫妻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不同的影响。现如今,社会高离婚率导致许多家庭变得残缺,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他们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否则很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2)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家长都离不开自己的工作,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抚养,而老人对于孙子孙女又十分溺爱,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一般会批评惩罚,而老一辈的人觉得心疼,纵容包庇,这对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极其不利。
2.2 幼儿园方面的影响。
(1)幼儿园环境。环境是人们身处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外部世界。对于未成熟的、仍然处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幼儿园环境是客观的、给定的,是他们生来不能选择的。幼儿除了在家,班级就是他们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幼儿在班级里学习、生活,学会与同伴进行互动,幼儿园班级的环境时刻都在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让环境带给幼儿良好的影响,对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园教育理念。随着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园的数量也逐年增多,不同的幼儿园有着它们独特的教育理念。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它们为了招收更多的生源,会大肆宣传自己园所的特色,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培养幼儿某方面的特长为主,例如美术、演讲等。这种以培养幼儿特长为主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导致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欠缺。
3.1 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是两者合作的必要前提。某些家长由于忙于工作,一味将教育责任推给老师,导致幼儿习惯培养出现段层现象。因此,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就十分必要。幼儿的耐性和自制力都较差,需要有人不断地督促和提醒,使习惯得到强化,这绝不是单纯一方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努力。
(2)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教育效果和结果,决定了所培养出的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当今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在教育幼儿方面,有的家长过分严厉、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对于幼儿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没能及时察觉,更有甚者放任自流,这都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转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十分必要的。
3.2 幼儿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没能做好宣传工作。幼儿园不仅肩负着教育幼儿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传递科学育儿知识的使命。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好自己的子女,但是往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效果不成正比,这是因为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对此,幼儿园应对家长负起责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家园共育的思想,争取让每个家庭都能理解并落实家园共育。
(2)幼儿园没能很好利用环境资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其一大特色和独特的风景,利用好环境资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在许多幼儿园为了招生将园所装扮的“光鲜亮丽”,在满足了家长审美的同时却忽略了其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对此,幼儿园可以在每节楼梯左右贴上一对小脚丫,提醒幼儿有秩序的上下楼梯;在室外花园立上警示牌“不要伸手,小花会哭”,提醒幼儿爱护花草。
(3)教师专业素质仍需提高。教师是幼儿除了父母外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同,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同一所幼儿园不同的班级里,有的幼儿懂得自己上厕所,事后能自觉洗手,而有的幼儿则需要老师辅助提醒;有的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不挑食,知道不能浪费粮食,而有的幼儿则吃的满桌都是,甚至嬉笑打闹。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4.1 家庭方面的改进措施。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爱孩子。幼儿园的教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为目标,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现在仍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只重“双基”教育,认为培养智力才是首要任务。而且在幼儿的教育上,有的家长过分严厉、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爱不是毫无节制的纵容,严慈相济才是爱的正确表现。
(2)家长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如今大部分家长虽然能意识到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那些只注重言教的家长,是很难取得教育效果的,家长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教育孩子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比如:要求孩子爱运动,家长就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要求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放下手机多读书。
4.2 幼儿园方面的改进措施。
(1)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展示呈现。环境创设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动,它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盥洗室墙壁上贴有“勤洗手,身体棒”的内容,在楼道贴有“上上下下慢又轻”的内容,在午睡室贴有“不出声,静入睡”的内容,等等。幼儿园环境创设也要从教师一手操办的误区中挣脱出来,我们不能为了幼儿园的美观而忽视了其教育意义,顾此失彼。
(2)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游戏不仅仅存在于园所里,它已经融入在幼儿的生活中,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开展神奇的水滴活动,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开展我爱刷牙等日常活动,知道主动刷牙、开展相关节日的展示活动知道谢谢爸爸妈妈等等。
(3)幼儿园要做好正确宣传,有目的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不仅肩负着教育幼儿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传递科学育儿认知的使命。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往往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效果不成比例,这是因为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幼儿园此时应对家长负起责任。例如: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开办幼儿园期刊,对家长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宣传科学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4)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帮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是幼儿除亲人外每日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都被幼儿关注模仿。但是相当多的教师只是口头教育,像吃饭不挑食、保持桌面整洁、不大声喧哗等日常小事,教师自身都并未能很好的落实,幼儿更加不会听从教师的教导。还有很多教师认识到幼儿是发展中的人,处于可塑性较高的时期,教育的重点应落在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不太清楚,有的甚至不清楚应该培养幼儿哪些行为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日常积累总结经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比如对那些做的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等。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要想培养好幼儿,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家庭都是错误的,少了哪一部分都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只有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力,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