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记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江淑娟

2021-11-15 13:22李剑力
支部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政流浪救助

○ 李剑力

人们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巾帼”同样不让“须眉”。在家中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是在工作面前她是干部、是女汉子、是女超人。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在2020 年的正月初一晚上,身患甲状腺癌的她,不顾单位领导和丈夫的劝阻,毅然带着病体冲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前线,诠释了一名基层民政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荣获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黎城县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共产党员江淑娟。

“‘笨’办法是最靠谱的方法”

“‘笨’办法是最靠谱的方法。”这是江淑娟在2020 年疫情初期排查从湖北打工返乡人员时常说的一句话。

据了解,鼠年疫情发生时,江淑娟所包的洪井乡李堡村是外出湖北武汉打工人数最多的村,全村共有8 名返乡打工人员。

去年正月初一晚上7 点,江淑娟放弃家里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菜,赶到李堡村。她深刻认识到防控疫情最原始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早发现、早隔离人员和进行消杀防范。为此,她组织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制定了村疫情防控措施,并逐门挨户张贴《致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待贴完最后一张、站在楼下看万家灯火时,她虽然感到十分疲惫,但能把疫情防控知识送到每个居民手中、耳中、脑中,确保家喻户晓、不留死角,她感到万分欣慰。

从去年正月初一晚上开始到疫情减缓,江淑娟每天都和村里的网格人员、巡逻人员、基层群团、党员骨干一起跟踪摸排本村人员流动情况,并在进村和通往县城的6 个路口安排村“两委”成员值守,对进村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测,确保防疫工作不留死角。

在江淑娟拿的文件袋中,每天有不同颜色的表格标注代表着不同情况的群众。“我们锁定了8 名从湖北武汉打工返乡的人员后,对他们采取了‘居家隔离,不外出、封闭在家,由医护人员到家检测’等办法,并耐心做其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严格落实‘隔离14 天’要求。同时对隔离人员定时送菜上门。”江淑娟说。

去年正月初九(2 月2 日),村里年过7 旬的张某去世,且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为了阻击疫情,江淑娟和村“两委”成员一方面主动与其子女们联系,告诫他们暂不要回家奔丧,等疫情过后再安葬。另一方面,在两家门上贴了一封信和提醒单,要求街坊邻居不要去悼丧。“不是说贴上提醒单就完了,我们会一直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疫情结束为止。”江淑娟如是说。

“救助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就是一次病毒的阻断”

救助工作者的每一次“逆行”,都在与疫情抗争。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作为分管救助工作的江淑娟,面对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她常说:“救助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就是一次病毒的阻断。”

去年2 月8 日(元宵节)晚上10 时40 分,正在李堡村排查疫情的江淑娟,突然接110 通知,在塔坡水库火车道附近发现一位女性流浪人员。江淑娟一边开车往塔坡水库赶,一边电话联系卫体局和流浪救助对象托养机构。经了解,该女子系河南省获嘉县人,患有精神疾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还是未知数。于是,江淑娟首先带她到县医院做了一整套检查,并安排其在托养机构单独隔离,直到深夜1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睡不着,又想着这名流浪救助对象的家里人肯定着急,得联系上她的家人。因疫情防控期间救助管理机构之间暂停受助人员送返工作,她又查到获嘉县救助管理站电话,联系到中和镇民政办,才知道此女子因离婚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在隔离此女子的14 天里,江淑娟不时到隔离点探望,直到医生作出该救助对象属于基础体温偏高、并非感染新冠病毒的结论为止。

去年2 月16 日凌晨0 时30 分,正在睡梦中的江淑娟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110 通知,在本县东阳关镇南峧火车站发现一位74 岁老人,从河南到长治投亲没找到亲人,在南峧车站下错了火车,装有手机、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的书包又落在了火车上。老人无住处、无晚餐、无保障,十万火急。她立即联系东阳关镇政府、镇卫生院、镇派出所,并赶往南峧火车站安抚老人,向其了解情况,测体温。紧接着又与县卫体局取得联系,立即到县医院对接,为老人安排测体温、做CT、血常规……一整套检查做完后,老人被安置在县医院进一步隔离观察。在此隔离14 天后,江淑娟帮老人买了回家的车票。上火车时,老人感动得连声道谢。

“防疫就得舍小家顾大家”

“不是不牵挂家庭。但是疫情防控做不好,任何一个家庭都处在危险中,我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和同事们一起,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老人是疫情易感群体,防止群居老人聚集更是疫情防控中的重中之重。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县多个社会福利院里,时常会看到江淑娟忙前忙后的身影,加班加点协调防护物资、院内消毒、食宿安排、设备维护等,严格落实养老机构防疫“七字诀”,对敬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并提早购买了口罩、额温枪等防护物资,老人所需日用品她都统一代购。刚开始几天,有些老人待不住,提出想去外面走一走,江淑娟和工作人员总会不厌其烦地引导教育,告知老人疫情的严重性以及敬老院的防控要求。渐渐地,老人们都适应了敬老院的疫情防控要求,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七步洗手法”。

为避免不知情的家属隔日送老人回院却进不了门引发矛盾冲突,江淑娟带着工作人员一起挨个联系老人家属,说明情况,让老人暂时安心在家休养。疫情期间,不停地给300 多位老人的家属打电话,进行解释安抚。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老人们又开始待不住了,怎么办?江淑娟说:“老小老小,还得哄哄。”买来各种零食,如瓜子、花生、糖果等,还答应提高每月的零花钱,等疫情过后由他们支配,老人们可高兴了。为丰富老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老人们添置了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还购买了老人们喜欢的上党落子唱片供他们听。

江淑娟作为一名基层的民政干部,自去年正月初一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一个多月没有休过一天假。女儿刚满10 岁,无人照顾,她只好把女儿送到常年有病的父母家里帮忙照看。

一次次的逆行,一次次与疫情的抗争,江淑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民政干部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

猜你喜欢
民政流浪救助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视觉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北京通—民政—卡通”开始发放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
关于加快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