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雯霞
静乐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经过艰辛不断的努力,终于拿到了最有分量的“国字号”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并且在全国79 个入选县级城市中,综合成绩测评名列第27 位,居我省第一位,是忻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城市。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建保障
2018 年是静乐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创建工作对标补差、夯实基础之年。创建之初,静乐县就建立了创文周例会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每周定期召集各小组和创文办工作人员汇总上周创文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推进措施。对不按时完成交办任务和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启动问责程序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县主抓创文的县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经常带领实地组和督察组深入背街小巷、宾馆饭店、车站景区实地检查指导,进一步带动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县领导带队,组织住建、教育、交警、市场、文化等创文重要责任单位到芜湖、宣城、长治、忻州等地参观取经,学习经验,多次邀请长治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郝黎华同志举办专题讲座,对测评体系和创建工作进行深刻阐释和具体指导,进一步开拓了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
2020 年是创建周期的关键一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文攻坚指挥部,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同时成立了7 个片区分指挥部,划片作战,确保每个点位、片区都问题有人发现、整改有人实施、事后有人评估,真正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创建经费、宣传发动、工作措施“五到位”。各创建单位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确保各项创建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去年9 月,全国文明城市验收结束后,静乐县紧接着召开了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推进会,及时下发了《关于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办法》《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对标“回头看”巩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实施方案》,总结创建经验,巩固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每半月召开一次创文例会,分析研判解决问题,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常态化管理。
2.攻补短板弱项,筑牢创建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载体。2014 年以来,静乐县相继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道路建设,增加城市绿化,营造清新舒适的生活空间,受到市民的认可和称赞,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静乐县结合“两下两进两拆双修一提升”专项整治,全面解决路面破损、苗木缺失、工地围挡、街路照明等公共设施短板问题,对广场、公园、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市政设施进行升级完善,确保达到创建标准。组织对交通安全、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检修维护,保证使用良好。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单位对主次干道的强弱电线进行集中整理。累计完成强弱电线缆整治133 处45 公里,硬化整治背街小巷道路6.3 公里5.14 万平方米,更换分类垃圾箱(桶)200 个,增设交通护栏3480 米,施划标线2.8 万平方米、新增施划停车位2700 个,县城建成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3.开展主题活动,擦亮创建窗口
突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主体地位,在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上做足文章。事关千家万户,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法、教育、医卫行业部门,县政务大厅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重点单位、面向基层和群众的重点岗位,走在了文明创建的最前列。在文明村镇创建中,静乐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培育良好乡风民风家风为切入点,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活动,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爱心超市作用,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戏下乡近200 场,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延伸,抓好农村文体广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提升完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4.弘扬文明新风,实施创建联动
2019 年10 月静乐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组,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腾出占地面积600 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一层作为县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阵地,中心设立志愿者之家、文明大讲堂、爱心超市积分兑换中心等功能室,下设15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33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志愿服务总队,政府县长担任总队长;成立了“8+N”志愿服务队伍共109 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0 余次。突出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通过中心组学习、“文明大讲堂”“板凳讲堂”培训教育等方式,把中心(所、站)打造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突出成风化俗,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我们的节日”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弘扬时代新风,把静乐打造成弘扬新时代新风尚的精神家园。突出实践引领,“四单”服务模式暖民心,持续开展文艺演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志愿服务,把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新时代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爱心超市”积分兑换项目引导村民积极参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累计积分,鼓励村民积极为推进脱贫攻坚、创建文明乡风,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切实做到了给群众说、给群众讲、为群众做、教群众学,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文明城市创建必须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文明城市创建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因而创城就要以市民为主体,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群众眼前问题作为紧迫性任务,从治理环境“脏乱差”开始,解决一些地方累积已久的行路难、乘车难、看病难、买菜难等问题。同时整治工作要时时抓、年年做。良好行为养成绝非朝夕之功,环境治理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绝不能把环境整治作为迎接验收工作的一时行为,而要让老百姓在创建中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享受到清新洁净的人居环境,增强文明创建的向心力和生命力。
2.文明城市创建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文明城市创建,是市民素质、城市文明提升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过程,更是从意识形态到实践形态转化渗透的过程。创文成果巩固提升阶段通过搭建平台、市民参与,引导人们在亲身实践中养成诚信、守纪、礼让、关爱的良好风气,争当引导公共文明的志愿者,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要强化价值观践行制度保障,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资源服务、健全慈善捐助制度;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诚信建设制度化、文明出行规范制度化等。制度的逐步健全,能让人们对核心价值观充满信心和认同,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3.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发动群众全民参与。文明创建宣传不仅要深入人心,而且要生动鲜活,不能单靠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单打独斗,还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合力推动。正所谓“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除了常规的各类媒介宣传外,还要把文明创建的宣传任务细化到单位、学校、企业、社区、个人。事实证明,口口相传胜过千军万马。宣传是手段,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对城市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吸引群众参与到创建行列,把创建的过程变成大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