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亮亮,江怡彬
(安徽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资源禀赋约束下,我国现阶段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和欠完善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实行绿色低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必由之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社会发展的系统性改革,必须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当中。碳补偿无疑是统筹经济良好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而旅游业作为交叉领域的一个典型,游客的碳补偿行为可作为各领域实行碳补偿的一个缩影和重要考量,研究游客碳补偿意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诸多领域提供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法。鉴于此,文章以长三角世界遗产地为调研地,就受访者基本特征、个人价值取向、旅游地情况、政府工作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以求明晰游客行为内在关联,剖析影响游客进行碳补偿的因素,探求有关因素与主客体之间的相关性,为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旅游业及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性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碳补偿能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由此,学术界在碳补偿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Anagnostopoulou和Eleftheriadis指出碳补偿目标、风险管理整合与气候变化策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Chi等进行了实验设计,得出将客观气候变化信息和客观碳补偿信息相结合的收益框架信息对碳补偿产品购买意愿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提高碳补偿产品的支付意愿。张化楠等综合运用Probit和SEM模型,探究大汶河流域居民相关因素对其进行碳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刘晓宇等通过问卷调查,以样本数据为根据,利用条件价值法分析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王立国等采取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丰富了当前关于碳补偿研究的理论。马明娟等以黄河流域九个省(区)为研究区域,在碳中和视域下,将理论与实证结合,通过构建碳生态补偿理论模型,凝练出黄河流域碳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建议。
而在众多有关碳补偿的研究成果中,以旅游业最为典型,费芩芳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研,依托政府、企业、游客三大主体,综合分析了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识及碳补偿意愿。丁晨希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验证了五个构念构成的碳补偿行为意愿模型,深入探究了自愿机制下经营者碳补偿行为意愿影响要素。赵黎明等选取两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建模,探究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并得出相关结论。李興来和肖景义采用CVM,以青海祁连风光旅游区为案例地,就相关主体的碳补偿意愿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旅游地的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碳补偿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在旅游业的相关利益者中,学术界多将政府部门和游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关于政府、旅游地情况、游客三方的实证研究较为罕见。
鉴于此,文章以长三角世界遗产地为例,以游客碳补偿意愿、碳补偿行为作为因变量,从政府工作量、游客个体价值观、旅游地情况三个角度,科学合理地设计问卷获得原始数据,同时运用SPSS软件构建相关分析,对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探究其影响因素,得出实证研究结果,并对各主体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旅游业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文章实证对象选择长三角世界遗产地,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保护世界遗产的义务,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施行,区域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因此,从碳补偿视角出发,研究长三角世界遗产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推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对于研究游客碳补偿行为及其意愿的变量量表,论文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对成熟的、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性量表数据进行了梳理,归纳并提出与本课题所研究的变量内涵最为密切相关的题目,结合研究主题对假设和模型中的各种变量内涵进行了定义,设计能够通过测量来确定研究变量的检验和测试题目,形成问卷初稿。
为提升问卷的信效度,对问卷题项内容进行完善。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得出问卷数据的Cronbach'sα系数平均值为0.865,表明其信度非常好,同时,问卷的总KMO平均值为0.939,说明问卷的有效性和准确率非常高,球性检验的P
平均值为0.000,说明了该问卷的题目结构和有效度设计比较优秀,且对问卷每个题目选项的结构设计合理。表1为相关变量的问题设置。表1 相关变量的问题设置
变量设置 问题设置因变量碳补偿意愿我愿意在长三角世界遗产地进行碳补偿我愿意用货币形式进行碳补偿我愿意用非货币形式进行碳补偿我不认为长三角世界遗产地碳补偿应该由政府或当地人进行我不认为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消费很高,已经包含碳补偿我对碳补偿持肯定态度碳补偿行为我支持通过植树造林进行碳补偿我支持通过建设新能源项目进行碳补偿我支持通过增加节能减排支出进行碳补偿我支持通过进行低碳方面的科研进行碳补偿我支持通过增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碳补偿我支持通过低碳出行进行碳补偿我支持通过购买碳补偿门票进行碳补偿自变量个人价值取向当我听说长三角世界遗产地环境遭到破坏会产生焦虑心理我在长三角世界遗产地的旅游活动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关注长三角世界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讯我认为参与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旅游碳补偿能提升我的自我价值我个人社会责任感会影响我进行碳补偿旅游地情况我认为长三角世界遗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会影响我进行碳补偿我认为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会影响我进行碳补偿我认为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旅游地宣传力度决定我是否进行碳补偿政府工作我认为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旅游碳补偿资金会得到合理使用我认为参与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旅游碳补偿的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我认为政府的嘉奖会影响我进行碳补偿我看好未来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旅游碳补偿的实施效果
调研问卷以长三角游客主要调查对象,累计发放了调查问卷105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答题明显重复的问卷,收回无效试题28份,收回有效试题的问卷1022份,有效率约为98%。表2为对象调查信息的基础资料表。
表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表
信息项 指标 人数/人 比例/%性别 男 55854.6女46445.4学历高中及以下 141.38本科 100298.05研究生及以上 60.57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 80778.911001~3000元 50.493001~6000元 141.46001元及以上 19619.2
信度就是对一个量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行统计检验。表3为量表的可靠性统计表。
表3 量表的可靠性统计
变量 Cronbach’sα 基于标准化项Cronbach’s α 项数价值取向 0.8010.8025旅游地情况 0.8110.8133政府工作 0.7490.7523问卷总信度 0.8620.86511
由表3知,得出该样本数据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5,表明其准确性和信度非常好,可以进一步进行效度测定检验。
效度分析是指对样本有效性的检验。一般而言,效度指数的高低表明测量的结果是否反映被测量对象真正具体的特点。本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来检验量表的效度。KMO值越高,则代表结果越可靠。表4为量表的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
表4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变量 KMO取样适切性量数 近似卡方 显著性价值取向 0.804469.2390.000旅游地情况 0.813481.7590.000政府工作量 0.832461.2290.000问卷总效度 0.9394210.5020.000
由表4知,问卷的总KMO值为0.939,说明问卷的效度非常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p
值大小来检验,p
值通常以0.05和0.01为临界值。p
<0.05时,变量之间应该具备显著的相关性,反之,p
>0.05时,两个变量之间便不具备一定的相关性。表5为变量间的相关分析表。表5 各影响因素与碳补偿行为、意愿的相关分析
注:<0.05,<0.01。
价值取向 旅游地情况 政府工作量碳补偿行为 相关系数 0.757** 0.613** 0.808**p值 0.0000.0000.000碳补偿意愿 相关系数 0.742** 0.613** 0.718**p值 0.0000.0000.000
结合上述因子分析得出,价值取向、旅游地情况、政府工作量对碳补偿意愿相关系数均大于0.6,为强相关,且p
值均小于0.05。对碳补偿行为影响因素均大于0.6,为强相关,p
值均小于0.05,因此呈现正相关。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世界遗产地游客的碳补偿行为、碳补偿意愿和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碳补偿持认可态度。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群体对碳补偿的认知情况和接受程度普遍较高。
(2)影响碳补偿意愿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价值取向、旅游地情况和政府工作量三个维度,且影响因素与碳补偿意愿、碳补偿行为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影响碳补偿意愿的因素中,游客更倾向于因个人价值取向而进行碳补偿;在影响碳补偿行为因素中,政府工作量相关性最强。
(3)从旅游地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及宣传力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游客的碳补偿行为。
(4)国家战略、政府相关政策的提出和施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碳补偿行为、意愿与决策。
(1)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对碳补偿持肯定态度,也具有较强的意愿,但如何将态度、意愿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公众对其行为给予较高期待,其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应“重点突破”。因此,一方面在考虑如何提升大部分游客自我修养素质的同时;另一方面更需要小部分群体以“优”带“劣”,以实际行动促成观念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未来,青年群体仍需关注相关旅游资讯,不断提升道德、文化修养及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如低碳出行、自发宣传等向低碳行为靠拢,做低碳决策的先行者、倡导者。
(2)从旅游地来看,旅游企业是重要的责任主体。旅游企业可构建线上线下联通的碳补偿机制体系。就线上而言,依托数字网络新媒体可构建碳补偿的网络体系,使碳补偿信息公开化,如构建相关平台号进行宣传教育;开辟线上自愿的碳补偿平台,设立市场基金、债券等形式,既增添趣味性使游客参与到碳补偿中,又让碳补偿有了一定的量化标准。就线下而言,企业可持续的低碳化管理尤为重要,建设好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加大旅游景区的低碳宣传力度、制定合理的游客管理体系等都是企业应考虑的问题。
(3)从政府角度看,政府是另一重要责任主体,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各种平台,大力宣传“碳”的有关知识概念,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大众的认知程度。同时,弘扬绿色出行、低碳旅游等消费观念和模式,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另一方面,应落实相应的碳补偿准则、建立相应的碳补偿奖惩机制,注重精神与物质奖励并举,如:支付标准、支付对象、支付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以营造良好的低碳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