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差异

2021-11-14 19:48张春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4期
关键词:民族性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新世纪大环境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围绕着经济展开交往,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背景下,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跨文化交际必然是时代的新潮流,它的基本架构包括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同时也还有相当多的适应性理论。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日文化的不同,按照社会范畴、语言范畴和个体范畴来展开说明。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日文化;文化差异;民族性

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最为基本的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前,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就提出了跨化交际的概念,他认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是跨文化交际。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传入我国,外语研究的相关学者迅速关注此领域。用著名学者邢福义书中的话来说就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文化和语言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是跨文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一些无关的冲突,误会和不适应都是文化的差异导致的。

一、社会范畴之下的中日文化差异

社会范畴下的中日文化差异,包括历史、哲学和民族等方面。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在历史上交流广泛,在很多思想上存在着相似或相同之处。如推崇儒家文化,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民族精神,重大事件权衡利弊突出“和”的思想。在日常的交流中,也是尽量避免冲突,“以和为贵”,确保和谐稳定的人际沟通和交流。

然而,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从文化形态上来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遵循“独尊儒术”的观点。中国注重提升软实力,注重运用儒家思想,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日本的文化形态不具备这种特征,从遣唐史开始到近代的明治维新,日本的文化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覆盖,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借鉴,也有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洋葱皮结构,逐层剥去会发现,日本的文化核心是从文化认知的角度而言的。中国文化强调无为而治和中庸思想,日本却是两个极端,樱花与武士刀,对生命绚烂和死亡崇高的矛盾,展示出了文化认知的不平衡性。

二、语言范畴下的中日文化差异

(一)语言交际词汇中的文化差异

在日语中,有许多汉字用法相同,但却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可分为等值词、不完全等值词、不等值词三种类型。等值词,意味着某一语言符号在两种语言中高度的一致,过程中基本遵循文化伴随,意义相同。例如“花”,在中文语境和日文语境有相同的功能,都可以比喻年轻得像花一样的小姑娘。不完全等值词是具有同样含义的两种语言,但文化伴随性出现一定的变化,例如“爱人”,都是指与某人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而中文语境中指的是夫妻关系,日语中则泛指情人。不等值词是两种语言体系中没有同样的表达词汇,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同样的表达作用。这一类词汇相当的多。诸如中文的蔬菜和豆腐,在日语中没有等值词汇。在日语体系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如纳豆,海老等,在中文里也没有等值的词汇。

(二)中日语言礼仪词汇中的文化差异

日本注重禮仪,中国也是礼仪之邦。然而,依然存在着文化角度的不同表现。日本礼仪词汇用词更广泛,更复杂。在商业正式会谈中,或在家庭的日常生活,职场交往中,礼仪词汇诸如“对不起”, “非常感谢”等,使用频率非常高。而相对来说,中国文化中的礼仪词汇的应用主要在固定的场合活动中。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礼仪词汇往往会被忽视,夫妻之间就很少用一些客套的话。

(三)中日语言禁忌认知中的文化差异

语言禁忌和民族、宗教、信仰等有一定的联系。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而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日本的语言禁忌比较统一,比如说在数字方面,日本人忌讳4和9,因为4和9同死和苦的发音相似。中国语言禁忌认知中,数字部分表现得不明显。差异较大的为中日语言禁忌中奇数偶数的不同喜好,中国人喜欢二、四、六、八等偶数,而日本人喜欢奇数。因为偶数可以被等分,而奇数不可以,进而也说明日本文化也是比较忌讳分离和死亡等词汇。

三、个体范畴下的中日文化差异

个体范畴下的中日文化差异涉及到两国国民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说家庭传承,教育经历,宗教信仰等。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很难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然而从生活角度来说,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的对比中日文化的差别。

我们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标准,本质上都是折射出了背景文化的差异。例如色彩,搭配服饰的颜色,房屋建筑的颜色,餐桌饮食上的食物搭配等等,就能概括出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这些非语言符号可以通过颜色自身的属性,以及颜色在文化体系中的特殊内涵来体现文化特色,传递文化特质。

结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这种交流必然存在差异性。本文基于这一前提,探究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从社会范畴、语言范畴和个体范畴来三个层面进行对比,浅析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中日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跨文化交际应当秉承包容和理解的心态,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的摩擦。

参考文献:

[1]项梅.浅谈中日寒暄语的文化意识[J].才智,2018,(23).

[2]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作者简介:张春丽(1986-),女,汉族,福建龙岩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日语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性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