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明
摘要:“方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接触代数知识的基础内容,那么就需要老师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方程的具体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方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其在今后学习阶段中的数学效果。只有解决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和解决,有利于为后期代数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无法正确理解应用题题意
在小学数学方程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应用题的题目意思,所以无法合理作出假设,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利用方程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例如,在遇到“小明拥有的巧克力味糖果是草莓味糖果的2倍,如果两个味道的糖果一共有12颗,巧克力味糖果和草莓味糖果各有多少?”的问题时,小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各”的含义,在作出假设就会出现“巧克力味糖果和草莓味糖果各有x颗”的错误,这就无法使小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1.2找出的等量关系不正确
小学生找出的等量关系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能否正确列出应用题方程,但是现阶段小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存在着找出的等量关系不正确的问题,这就限制了小学生利用数学方程来正确解决应用题。在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影响下,部分小学生很难利用文字来表达数学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这主要是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思考方式无法满足数学方式学习的相关要求。特别是面对一些等量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数学应用题,小学生不能准确找出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从而难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1.3小学生解方程能力低
部分小学生能够根据数学应用题题意正确列出数学方程,但是由于解方程能力较低,就无法正确得出方程答案,这就会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方程的积极性。部分小学生在解決数学应用题时,会涉及到等号两边都设有未知数的数学方程,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对自己所列出数学方程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同时也无法正确解决所列出的数学方程。这主要时因为小学生对解方程的技巧和方式掌握和应用并不熟练,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不全面,所以没有信心来完成数学方程应用题的解决。
2小学数学方程的具体教学策略
2.1利用情境导入展开小学数学方程教学
合适的课前导入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那么就要利用情境导入展开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在课堂方程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在开展新的数学方程教学活动时,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和老师的年龄之间的关系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提出“小学生的年龄是11岁,老师的年龄是你们年龄的2倍余8岁,老师多少岁”的问题,激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考兴趣,同时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年龄差,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对数学方程的了解和等量关系的理解,鼓励小学生能够在解决应用题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2.2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方程学习意识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方程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数学方程意识,引导小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够充分利用方程意识和解题方式来解决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到利用方程解题的积极作用,帮助小学生建立顺向思维,合理选择思考数学应用题的方式和运算方式,以此来简化数学应用题的难度。另外,老师在讲解例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要求小学生利用不同解题方式来对比和思考,在探索中发现方程解题的便利性和优越性,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代数思维。
2.3将字母表示数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结合
小学生在数学方程学习之前并未接触过利用字母来表示数字,老师也并未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和讲解,小学生在应用这种解题方式时也是对老师的一种模仿,并没有充分了解这种解题方式存在的意义和应用的方式。所以老师在数学方程教学中就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让小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用字母来表示数字,以及这种方式的简洁性和优越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小学生理解字母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数学方程教学时,可以将实际生活中数青蛙的青蛙嘴巴数量、青蛙眼睛数量以及青蛙腿数量来利用字母表示,帮助小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存在的概括性。
3结束语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来说,数学方程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那么就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利用情境导入展开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方程学习意识,将字母表示数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结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旭银.小学数学方程教学问题与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
[2]王郁琴.小学数学简易方程的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147.
[3]郁金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考及实践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