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1-11-14 17:05王贵成
学习与科普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道德与法治新课改

王贵成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元素,结合时事政治,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改;教学探究

引言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首先要具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去谈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求最终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在面临中考的压力之下,学生对于纯理论的学习很难有兴趣,而且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更使得学生无法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二)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理解过于片面,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从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形式化,导致只重视表面现象,而不重视课程改革的本质,在教学改革中只是形式相似,而缺少本质的改革,无法真正地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还有的就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绝对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例如,教师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不论教学的内容是否适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理解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改背景之下,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角色都发生了变化,这对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由于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各种客观因素的约束,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被采用的更多,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这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不利的。

(四)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差异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导致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即使年龄相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兴趣、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有着更多的变化,较大的差异性。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问题,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更多是面向全体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虽然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并没有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提升,这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师生互动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过往的教学时代,教师习惯使用以自身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至于目前的教学时代下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认清课堂上的主体角色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一度枯燥无比。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课堂主体意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有效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创设直观情境在已经成为目前被广大教师所频繁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且该教学策略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落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完成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任务。

(三)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与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将教育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当代教师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并且各科教学内容中的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从现实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学科自然不能排除在外。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善于以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展开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具有现实价值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达到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设计问题的模式一直存在,但是有不少教师没有将问题设计得合理,通俗地说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不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以至于消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将问题设计的偏多,结果导致了学生厌烦的探究态度。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懂得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设计合理的问题,刺激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海洋中,从而实现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佳妮.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冲学教学参考,2017(34).

[2]程焕明,郗富亮.簡析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道德与法治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