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
【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开始向大企业迈进,即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正朝着扩大的趋势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初衷之一是提高企业生产的整体质量,兼顾经济效益的追求。我国各类企业未来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尽管各方不断努力,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总之,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1.037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稳定高效发展。其具体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控制,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违法操作的可能性。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规范各种违法生产行为,使各种行为按既定流程和程序进行,大大减少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通过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生产状况,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针对各种风险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及时发现风险,有效制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发展环境,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在今后的作业过程中更好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事故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制定也可以促进企业各项安全管理理念的快速、准确落实。依托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良好的标准化体系支撑,企业各部门员工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开展,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监督检查的作用。此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和生产制造行为能够更好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促进企业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为今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缓解企业的压力,国家出台了详细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标准》,以书面形式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执行已成为最大的问题。许多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影响面广,影响因素多。此外,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无意的,这往往使企业措手不及。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优化的有效措施
3.1完善管理方法,深化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
一是坚持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全体员工组织开展交通法规、消防常用灭火技能、应急逃生演练等培训。同时,利用不同的专项活动时段,通过张贴宣传图片、摆放安全展板、专栏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二是采用自查、月度抽查、季度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梳理排查风险隐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实时进行通报,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限期整改和反馈。三是进行常态化提醒,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对区县公司及市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醒。
3.2科學技术是安全生产的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强国战略至今依然颠扑不破。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其作用将大大超过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在工业企业,安全是一项管理,也是一门技术。如果说,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安全就是生产的“护身符”,而技术则是生产和安全的“灵魂”,技术同时指导着生产和安全。成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必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必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多年,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概念不能一直停留在管理阶段,更要向技术层面升华。工人的防护服装、机器上的防护设备、应对先进装备的防护知识、高危岗位的防护规程等,都要与时俱进地变革更新,这些防护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都离不开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和探索。以总工程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强化科学技术对安全生产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科技含量。
3.3严把源头准入门槛,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按照“放行管理服务”总体要求,及时对接新项目,研究判别管控危险,开展安全服务;树立健全危险控制机制,科学合理确定企业选址、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区空间布局;将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进入高危险职业企业的前提条件。对城乡规划、化工园区和严重工程项目进行安全危险评价和证明,对严重安全危险实行“一票否决”;紧密结合供应侧结构性变革,促进高危险产业转型升级;相邻区域和职业、类似职业、类似业态的,树立健全严重安全危险联合防控机制;严格控制规划检查、竣工检验和发证,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准则;定时检查区域和职业的安全危险点和危险源,执行控制措施,树立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进步基础设施安全装备标准,要点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大型归纳体、地道桥梁、燃气管道、地下管道、邮寄物流、电力设施、电梯、娱乐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和报批准则,加强人口密布区域的安全监管;加强新建市政消火栓的装备,执行市政消防给水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市政消火栓(消防水吊车)完好率达到100%。
3.4重视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战略
企业不只要重视岗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更要看到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战略的巨大价值。团队安全标准化管理战略需要分为三个步骤。
首要,要把企业生产发展的实践情况作为科学管理的首要参阅根据。为各班组安排专项活动,加深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了解,催促各班组自觉进步安全生产事务能力。偶然,企业也能够开展一些专业技能比赛,帮助职工进步理论知识储藏和实践操作能力,尽量防止生产过程中的人身事故。其次,在日常管理实践中,企业应根据班组生产管理的具体情况拟定相应的管理准则。同时,搭建有用的沟通桥梁,加强管理者与基层职工之间的沟通。
3.5加强部分间安全标准化管理计划
在企业中,根据责任的不同划分不同的部分。对各部分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十分必要。
第一步是保证每个职工都能自愿参与并承受专门的培训计划。企业宣传部分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以部分责任分工为参阅根据,归纳考虑各部分的独特性,形成相应的安全标准化管理计划和监督战略。只要对管理工作进行跟踪,才干从根本上保证施行的具体作用。高度集成的监控系统能够标准各部分的管理,实时监控各部分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用。科学有用的绩效考核以生产方针为中心,定量调查生产环节的实践运行状况和每位职工的工作态度。竣工检验必须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提供更好的部分环境。
3.6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安全工作中,企业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统一,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在网络安全方面,每月使用江苏联通威胁和漏洞安全管理平台对全量网络资产进行漏洞扫描,形成报告,对于存在的中高危及弱口令漏洞,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实现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控制与应急处置全流程管控。在信息安全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席办“断卡”专项行动,依托信安大数据平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形成整体联动、高效运作的工作格局。
3.7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重点在于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人员管理。融合后的新体系,对现场设备设施的管理涵盖设备从建设、验收、使用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都要有明确要求,包括作业环境、条件、人员行为和相关方人员的管理。同时,要求企业确保现场作业环境中的相关警示、告知和人员防护要到位,多管齐下,以达到全面消除现场作业各类危险和职业健康风险的目的。
3.8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
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是三种体系相互融合的最关键部分。融合后的新体系中,对风险的管控包括列出作业活动、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新体系还要求企业建立隐患清单和检查标准,全面、系统地落实安全检查行为,以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同时,及时分析和评价隐患治理情况,运用信息化系统对风险隐患进行检测、预警和数据分析,真正形成安全隐患的闭环控制。
3.9配合落实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流程
通常,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之前,需要对安全和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种事先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可以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并减少将其转化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在此环节,企业需要安排专人跟踪记录进度,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对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损失。
结论:
当前,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在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优化和完善,通过安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补充,优化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快速有效创建,依靠丰富的流程和高效的运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志海.关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4):157.
[2]石汉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9(09):241.
[3]侯涛.浅谈双重预控风险评价体系标准化建设[J].山东煤炭科技,2019(05):212-213+216.
[4]李晓琴,王中兴.双重预防机制与企业原有安全管理体系融合性探究[J].安全,2020,41(08):62-65.
[5]王凌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9(4):161-165.
[6]孟圓圆,邹本莲.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融合建设[J].山东化工,2019,48(20):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