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姚佳丽
[摘要]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就强在历史文化传承力、核心价值凝聚力、共同价值引领力、先进文化创造力、国家形象展示力五个方面。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激发民族复兴精神伟力、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价值共识、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共识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文化强国;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5—0091—05
[作者简介]李斌,男,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姚佳丽,女,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准确把握文化强国的科学内涵,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强国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既取决于经济等硬实力,也取决于文化等软实力,文化强国主要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强大。“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购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1]此后,文化软实力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得到普遍关注。学者沈壮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现实结果,认为“文化软实力”即“文化国力”。[2]还有的学者从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硬实力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整体实力的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其核心是一种价值观。[3]本文认为,所谓文化强国是指具有强大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力的国家,是实力与能力有机统一的综合性概念,主要以历史文化传承力、核心价值凝聚力、共同价值引领力、先进文化创造力和国家形象展示力为表征。
(一)历史文化传承力
历史文化传承力展现文化强国强大生机活力。传承是一个历史性范畴,表征着一个民族对其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的传授、继承、发扬发展的过程。历史文化传承力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延续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力和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积淀厚度、重度和发展延续度的重要指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孕育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伦理智慧、精神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精髓凝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类文化演进历程中,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经过各种文化元素、基因的传承、融合和创新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在五千余年的历史演进中坚持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历史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延续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传承力构筑文化强国建设基础。基础厚则根基牢,传承力优则软实力强。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就会失去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深刻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选择、发展与创新,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有着强基固本的重要意义。只有不断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重视其时代价值,文化强国才能内容充实、根基扎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强化历史文化传承力,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支撑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二)核心价值凝聚力
核心价值凝聚力是文化强国的核心要素。核心价值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成员的價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凝聚着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认同,承载着一个国家最深层次的精神力量。核心价值凝聚力具体体现为主流价值观汇聚价值共识、整合价值追求和引领价值实践的不竭精神动力。文化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反应,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映射,核心价值内核于文化之中,是以文化为载体生成,符合社会实践本质属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凝聚性特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它凝聚和寄托着中华儿女共同的夙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需要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力为核心要素,以核心价值凝聚价值追求,形成最广泛的价值共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人民团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义无反顾、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核心价值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当代中国主流的价值观,是对人民未来生活的承诺,是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5]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和人民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集中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核心价值追求,起着凝聚核心价值的关键作用。建设文化强国,是汇聚中华儿女价值观的“最大集成体”,引领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支撑着人民的精神追求,凝聚着人民的精神动力。
(三)共同价值引领力
共同价值引领力是文化强国的重要表现。作为一种哲学范畴的概念,“价值”所要体现的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关系,也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对人这一主体的意义。共同价值作为一种关系范畴,具有鲜明的客观性、普遍性、概括性和共同性特征。共同价值引领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文化国力的集中体现。共同价值引领力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倡导的共同价值是否客观反映利益关系,体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发展利益,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一论断基于人类共同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发展利益,以全球视野、人类情怀考量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引领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有着本质区别。“普世价值”论是西方资产阶级主导的价值关系,其最终维护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利益,并非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利益,而人类共同命运的价值理念,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利益观,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成为引领国际价值共识,为整个人类社会作出了独具中国智慧的价值表达。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引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需要秉持人类共生、共存、共荣的大格局理念,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为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如果一种关于未来世界的设想不具有和平与发展属性,而是内含诱发战争或冲突的理念,那么定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愿景,才能切实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理念就是具有鲜明和平与发展属性的理念,它超越了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狭隘性,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中,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基础上的休戚与共、和合共生,这就需要以和平的方式合作,坚持以对话解决问题、解决争端。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据,消除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二元对立状态,相互合作、互利共享、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向世界,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四)先进文化创造力
先进文化创造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对于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来说,创新性与创造力都是事关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内生动力。先进文化创造力表现为文化发展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发展方向的先进性;是在不断继承、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够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建设文化强国与强化先进文化创造力之间具有鲜明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同向同行,先进文化创造力与文化强国相互支撑、共同进步,文化强国以先进文化创造力为依托,先进文化创造力助推文化强国建设。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就会失去建设文化强国的动力基础。中华民族通过不断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实践不断创造出来先进文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夯实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动力。
先进文化创造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经历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单靠科技的力量发展是不够的,于是逐渐关注到文化的力量。作为世界性的文化大国,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明确提出在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强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必然要求不断增强先进文化创造力。只有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才能够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才能保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提升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才能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才能激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机活力,才能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互鉴之中,不断增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主权和文化话语权。强化先进文化创造力有助于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强先进文化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五)国家形象展示力
文化强国形象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国家形象展示力是指我国的国家形象在国内国际社会层面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展示真实而全面、立体而多彩的大国形象,进而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不仅包括国内公众对国家的整体评价,还包括国际社会对国家的评判。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具体体现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国际社会对我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的积极评价。在面对国际冲突的时候,不仅仅强调本国的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类的共同利益,采取和平、协商、合作的方式进行国际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抗击疫情期间,我国与其他国家积极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向多个国家提供帮助,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抗击疫情,彰显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息息相关,良好的大国形象塑造有助于文化国力的整体提升。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塑造文化强国形象,不断提升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形象,提升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进而掌握国际话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国家形象展示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表现。国家形象包含内外两个维度,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国家整体实力的主观感知,这种感知既包括对国家经济等硬实力方面的感知,也包括对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认同。国家形象展示力就是对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层面。国家形象展示力是建设文化强国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大国形象。对内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主导认同,让每个公民都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担负起维护国家形象的责任;对外明确大国形象,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向国际社会注入先进文化基因。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顾内外,面对现实,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与其他制度下的文化强国相比,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历史文化传承力、核心价值凝聚力、共同价值引领力、先进文化创造力、大国形象展示力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生共存,不可分割。文化强国,以历史文化传承力为支撑,以核心价值凝聚力为内核,以共同价值引领力为方向,以先进文化创新力为动力,以大国形象展示力为表现,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目标性、指向性有重要意義。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意蕴
(一)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把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转化成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和实践,让人民真切实感地感受到国家的目标一步一步转变为现实,从而最大限度地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追求凝聚在一起,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共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事实,我国在达成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兼顾文化的发展,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实现,人民群众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梦想随着民族、国家的梦逐步实现,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蓝图是中国民族一致认同的价值选择,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是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途径。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强大精神动力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引领中华儿女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进一步发挥中国的文化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伟力。
(二)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是判断标准、行为准则,也是价值目标、实践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形成普遍且坚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共识,是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要前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们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总是能够团结一致、自强不息、接续奋斗,这恰恰是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的体现。中华民族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实质是文化的凝聚力。中华文化是维持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纽带,它把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记忆、民族情感凝聚在文化基因中,形成了荣辱与共、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需要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强力支撑。
(三)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经济、军事等为代表的“硬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力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以物质力量为主的硬实力,更離不开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力的支撑。与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有着一股无形的力量,对内表现为本国文化和意识形态能够对国民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表现为本国的文化对他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因此,拥有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是支撑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够长久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建设文化强国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于内是安定之邦的支柱,于外是受人仰慕之国的必然条件。对当下中国而言,在硬实力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自信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打消西方宣传的“中国威胁论”,就必须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彰显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话语权,展现中国魅力,提升文化吸引力。
(四)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价值共识
建设文化强国,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蕴含着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想。古往今来,追求和谐稳定发展可以说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共同的价值追求。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古希腊哲学家对和谐的定义,到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所做的设想再到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展望,这一切都表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目标。建设文化强国作为中国关于面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社会方案和智慧型表达,以“兼收并蓄,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吸引、感召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更加符合各民族共同的利益需求,更有利于和谐稳定发展的世界价值共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至此中国共产党把争取全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区域共同体到国与国之间的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深化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人类的自由解放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势,是一种不可逆的历史规律。在物质生活条件不充足的条件之下,人们对共同体的生活质量上有着期待,所以用群居生活来满足生活需要。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从整体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共同体生活,在精神文化上有着更多层次的需求,建设文化强国,反映的是整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引人向真、向美、向善出发,提升个人的理性、修养和文化自觉,满足每个人的文化需求,建设“文化精神家园”,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论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7.
[2]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123.
[3]项久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之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812-817.
[4]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
[5]习近平.青年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