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奥“四两拨千斤”

2021-11-14 10:41耿向林
少林与太极 2021年9期
关键词:落空周身单脚

耿向林

“四两拨千斤”是各门派习武之人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尤其太极拳主张以静制动、以弱胜强,更应修炼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当然,“四两”和“千斤”都是比喻用词,其内涵就是对方用强大的力(“千斤”)进攻,或者说对方具有可以发挥的强大的进攻优势,我只用很小的一点力(“四两”)就可以把来力拨开化掉令其击不中我,使对方之力无用武之地。

经过老师言传身教和多年的推手悟练,要修炼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我的体会有如下四点。

一、切实贯彻“舍己从人”这一太极推手的战略思想,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前提。

“舍己从人”是太极推手的战略思想,是道家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世界观的体现。舍己从人,才能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做到静观其变、乘虚而入、以弱胜强。推手时舍己从人的做法是“不想动、不主动、不妄动、随人而动”,否则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从思想到动作,内外相合,要时时处处舍己从人。推手时不是想我如何进攻,而是时时盯着对方,看、听对方如何动,我要做到“逆来顺受”,来者欢迎让位,走者欢送跟进,在没有找到我顺人背可以顺势而发的时机时,自己的运转都是在对方的推动和带动下随同而动,并通过阴阳变换自求平衡和稳定。

二、切实采用“引进落空”这一太极推手的战术思想,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必由之路。

“引进落空”就是对方进攻哪里,我哪里就让位出来,引其进入,毫不费力使其扑空;或者稍加旋转,而且是借对方之力被推而旋转,使其力沿切线滑掉。“引进落空”是最省力又不挨打的战术,是以柔克刚的打法。当然要具有既能闪让旋化又不失中定的功夫。否则,不是采用“引进落空”的战术,而是顶着打、进行“阵地战”、硬碰硬,必然是拼消耗,费大力,绝不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只有采取“引进落空”“游击战”的战术,才能保存实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才能伺机寻找对方弱点,在对方落空之时集中兵力、合力反击。只有树立了先放进来的思想,才有取胜的余地,“引进落空”就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或称这种打法,就是“即化即打”或者叫“化就是打”,是弱者取胜之路。当然,对于具有绝对优势的强者而言,可以采取“一触即发”“彼微动,己先动”,或者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打就是化”的战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术思想。但太极拳是道家的功夫,主动出击的打法是太极拳不主张的做法。

三、熟练运用“不顶不丢”这一太极推手的基本原则,是达到“四两拨千斤”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

“不顶”,就是对方进攻时,我不在对方进攻的点上顶着阻挡其前进。只有做到“不顶”,才能做到以小力胜大力,才能没有不必要的消耗、浪费。“不丢”,就是对方进攻时,我不能退得过快而超前离开对方,对方后退时,我也不能跟得太慢而落后离开对方,总之是进退均不离开对方,始终与其连随,像蝇虫落在人身上一样,黏贴在接点上随人而动。只有这樣才能保证自己不费大力,而又能借到对方之力,达到“四两拨千斤”之神效。“不顶不丢”,既是初学太极推手的基本要求,也是推手进入上乘功夫的检验标准。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不顶不丢,也就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轻灵圆活、随心所欲的神明阶段。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不顶不丢呢?换句话说,不顶不丢的分寸是什么呢?把握准分寸是在无数次推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功夫,我体会分寸就是接劲就走、毫不迟疑。走的要领是以身带手,走身不走手,手不单动。对方进得慢,我就退得慢;对方进得快,我就退得快。我的退完全是被对方推动的,与对方同速度。这就是“急来急应,慢来缓随”的拳经要诀。这样做,对方力量再大、速度再快,也无奈我何。就像一只蝇虫落在拳头上,不管拳头出击多快、多猛,也不管拳头如何挥舞,因同在空中同速同向运动,只要碰不到物体上,蝇虫就会毫无损伤。其奥妙就在二者合一,阴阳相伴。双方沾在一起后,没有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就没有了伤害。那种为防止被挤扁,先要有一定的掤劲阻挡、先掤后化的做法,我认为是不符合“四两拨千斤”技巧的做法。如果掤劲过大,就不是轻灵运化的做法,其实质仍属于“顶”的范围,顶就有超过“四两”的较大消耗,就达不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所以,要做到“引进落空”“不顶不丢”,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推手掌握的分寸就是要“接劲就走”,而且是接轻劲就走,或称沾上就走,不管什么位置,只要感觉对方刚一出劲,我立即就走,无抵抗之意,也无本能反应的顶抗之力,让对方感觉空洞无物。我是顺对方力而走,是周身同动而走,是以身带手而走。

做到接劲就走需要有一种沾劲,此种沾劲既是引化劲,也是一种“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周身圆整的掤劲,只不过这种劲力度很小。这很小的“四两”掤劲就叫沾劲。沾劲既不会“顶”,又确保了“不丢”;沾劲既能听劲,又能引劲,尽管小却是实现“引进落空”必不可少的劲。这“四两”劲就是吸贴劲、沾连劲,起着引领对方落空的向导作用。

采取了上述“舍己从人”“不顶不丢”接劲就走的做法,如果对方劲没有我劲长,我直引就可把对方劲力引空;如对方比我劲长,我除了走还要有转来配合,到适当时机要适时旋转,让对方劲沿我旋转圈的切线走掉落空。这一旋转,符合了“拨千斤”的“拨”字,但实际上这里的“拨”不是横拨,而是让对方的劲力随我旋转而落空。这一引进过程中我只是用了“四两”沾劲,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对方也承受了我“四两劲”。换句话说,就是当对方刚刚发出“四两劲”时,我就牵着对方引其落空,尽管对方具有千斤之力的能量,也只能用上与我相等的四两劲,余劲对我来说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太极先贤称之为“牵动四两拨千斤”。以上是“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具体做法,或称作技巧。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刻苦修炼,不具备相应的功夫,不但不能引进落空反而会招致引进落实、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练出一身过硬的太极功夫,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基本保证。

要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需要什么样的太极功夫呢?粗略划分,需要的太极功夫一方面是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本身应有的基本功夫,另一方面是有外力推动时应该具有的功夫。细一点分,这些太极功夫中有松沉劲、柔韧劲、整体劲、中定劲、听劲、懂劲、沾黏劲、走化劲、变换劲,以及单脚承重(大虚大实的柱式身形)等功夫。(因“四两拨千斤”研究的是走化功夫,所以发劲没有含在其中。如果讲发劲就不只是“四两”了,当然,到了随心所欲、完全借力打力的神明阶段,还是可以做到不用大劲即可发人的。)现略分述如下。

1.松沉劲:周身皮、肉、筋、骨通过修炼全部放松,骨节松开,筋腱放长,皮肉松软,全身松净、松透、大松大软,自然沉劲上身。而且,只有松才能轻,只有轻才能灵。松就相当于加“润滑油”,推哪里哪里就能轻灵地随同转动。只有真正松透了,才能真正达到不顶。否则,如果有一处不松,就相当于在一处使了闸;如果一处有闸,就影响周身转动使其不灵;如果有一处不灵,就产生顶劲。

2.柔韧劲:仅仅是形体大松大軟,也有可能会产生散、懈的毛病。所以,松净松透、节节放松后,还必须用意念导引,达到节节贯串、上下一体,周身膨胀圆撑,松而不懈,松而能弹,只有这样整体才会像根藤条或弹簧一样富有弹性,才能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3.整体劲:经过形体和意气的修炼,达到身备五张弓,并且五弓合一。运动时上下相随,左右相通,内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其身法和运劲要诀是:手领腰动脚紧跟,脚领身随手相合。前贤曰:“梢领中随根节催”“劲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实际运作时,周身一家,上下内外一动同动,“太极乃一气”,完整顺随合一。周身行气若一,肌肉若一,无有先后之分,通体旋转如麻花拧劲,均匀合一。

4.中定劲:人体重心垂直于支点的稳定状态叫中定;能够维护人体重心始终垂直于支点,确保稳定的劲力叫中定劲。中定劲不仅在静态时需要,在动态中,尤其在快速变化的动态中,更需要中定劲来维持平衡、确保中定。吴式太极拳是柱式身形,人体重心在左右两脚间轮换,弓步有中定,坐步有中定,转换过程中也始终不失中定,人体重心通过脚与地心相合,脚就像沾在地面上一样松沉下落,身体不易倾斜。维持中定的要诀是:腰不离脚(垂直),脚不离腰,腰脚分离要跌跤。

5.听劲:通过长时间推手,逐步修炼出灵敏的听劲,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微小来力即可听出。只有做到对方来力的方向、大小、快慢以及变化均能即刻断定,才能实现“因敌变化示神奇”。只有有了敏锐的听劲,才能判断正确,运化合理,我顺人背,得机得势,顺势借力,后发而先制。灵敏的听力是轻灵运化的基础。听力的功夫是由骨听、肉听、皮毛听逐步升级修炼出来的,只有到了皮毛敏感的阶段,“一羽之力”也能听清,才能达到以“一羽之力”相配合的轻运阶段;只有有了轻的功夫,才能达到灵的变化;也只有达到轻灵,才为“四两拨千斤”提供了可能。

6.懂劲:经过长时间推手训练、招法变换、劲路运行以及应对的方法训练,各种劲力在大脑中烙印深刻,不仅“心知”(思想懂劲),而且“身知”(身体懂劲)。身知以后就有了“身意”,身体像有了意识,不等大脑下命令身体各部均能自主及时地做出灵活正确的应对,身体对来自外部的刺激形成了条件反射。“身意”的修炼方法是,先用心意导引,让身体某点练出感觉,然后渐渐使该点生出身意而去掉心意,如此点点扩展,渐至全身都练出身意。身意比心意反应更迅速灵活。因为如果依靠心意,接触点的感觉需要先传到大脑,大脑再下命令给接点,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尽管时间很短,但在双方较劲的一刹那也会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所以,靠心意指挥,有时来不及闪让转化,就导致引进落实而被打。只有练出了身意,达到了身体懂劲,能够随对方的运动而进退往复、缠绕旋转,推手中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7.沾黏劲:太极推手中双方搭手后,我即可以小劲沾住对方,不顶不丢、连随不断,连随中含有黏逼劲,进必黏逼,退必沾提,如胶似漆,使对方欲进打不中、欲退走不脱。虽然是“舍己从人”“引进落空”“随人而动”,自己“球形转动靠推动”,但主动权仍在我手,因而可“牵动四两拨千斤”。沾黏劲在身,可以从人开始,以制人告终。

8.走化劲:推手中,走化劲是实现“四两拨千斤”极为重要的功夫,只有走化得轻灵迅速,才能牵其四两而控制千斤。走化的方法,一是纵向的退化,二是横向的闪化,三是弧形的平旋、立旋和多向旋化,三者往往结合运用。要用得好,必须有吞吐深长的运化功夫和活似车轮的旋转功夫,做到定步大幅度进退而不失中定,当定步走化不了时也能活步自如,劲力不断,进退平稳,人不知我。只有这样才敢大胆将对方引进来而又对我没有威胁,使对方进则感到如临深渊。要达上述功夫,需要弓步、坐步桩功好,而且弓步坐步互换,以及进退步运行时平稳连贯,劲力不断,动步而对方不易感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顶不丢、接劲就走。走化的功夫由大圈到小圈,也就是由最初的手化到身化,再到意气化,内外相合,走化轻灵。走化的要领是:以心行气,以气领身,以身带手,整体似球,走转结合。如此方能达到走而能化“四两拨千斤”。

9.变换劲:推手运行千变万化,要维持中定状态就必须具有灵活变化的功夫。只有变得及时、迅速又轻灵,才能进退升降自如、圆转无滞,达到随心所欲的神妙境界。要想“四两拨千斤”,就必须采取大胆引进的战术。要大胆引进,一方面必须具有快速闪让而又不失中定的功夫。所谓闪让,其中既有左右脚间的重心转移,又有身法的灵变。当对方劲长,进攻威胁我中轴时,我可及时快速换脚承重,甚至轻灵撤步,闪过对方的进攻,使对方来力落空。要大胆引进,另一方面要形体旋转灵活如珠,像装上轴承又加了油的车轮,受力即转。转得快的关键是形体松得净、匀、透,意气走得顺、速、连,否则,转动不灵,千斤之力就难以沿切线走掉,就要挨打。身法运转要诀是:两手虚无转,中轴摇又旋,上下松一统,脚下阴阳变,形体不做主,意气帅全盘。

10.单脚承重、虚实分明的功夫。只有单脚承重,才是真正的大虚大实,才能避免双重。单脚承重,步法变换灵活,不用调整重心虚脚就可进退自如,不失中定。单脚承重,转动轻灵,身体就像圆规轻灵转动画圆。单脚承重的功夫,是在长期的行拳修炼中逐步形成的。

以上十项功夫,均需经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刻苦的基本功训练以及推手磨炼,只要有恒心,有痴迷心,功到自然成。修炼中切记内外双修、阴阳互补、阴阳合一,做到以心行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形到、形到劲到,内劲与外劲相合,形成刚柔相济的混元劲,也叫太极劲。只有将这种劲用于推手,才能达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如“四两拨千斤”歌诀一首云:

接劲就走是不顶,

走而不离为不丢。

不顶不丢其中窍,

只用四两千斤休。

舍己从人不主动,

被推同步己不愁。

急来快走慢来缓,

肘入胯中身带走。

中轴让位保中定,

旋转擦边来力空。

落空之时气下沉,

顺势吐发任自由。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落空周身单脚
漫散时刻
百发百中
绘画
单脚立
倔强
听一首歌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谁跳得远
“单脚捉人”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