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2020 年常州历史中考的第17 题,学生直呼其难,无从下手,甚至连很多身处一线的历史教师也评价试题偏难。那么试题是否真的那么难呢?又难在哪呢?本文将以2020 常州中考历史卷第17(1)题为例,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建立了世界霸权。接着,英国又单先废除奴隶贸易,占据道德制高点。到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实现了工业化,英国的霸权达到高潮。从19 世纪末至二战后,英国不接受德国利用战争方式进行的霸权挑战,却接受了美国和平方式的霸权转移。英美两国霸权转移历经1899-1940 年的互补阶段、1941-1945 年的同盟阶段、1946-1948 年的协同阶段。
——摘编自潘兴明《英国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英美两国霸权转移不同阶段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英国接受美国和平方式实现霸权转移的原因。
本题重点考查了英美关系的发展,以“霸权转移”与“霸权治理与全球治理”为主题立意,贯通了自16 世纪以来至今的列强霸权兴替历程,对于考生深刻认识霸权主义实质,确立新时代反对霸权主义、居安思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教育意义。选取的材料和主题都很新颖,学科特色强,真正考验学生的历史能力素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素养,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而不仅仅是教材知识。新材料的使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使“游离于教材之外”的“教考分离”趋势更加明显,以往的中考专题复习初三教师大多局限于大国崛起、中美关系、美苏关系等主题,本题突破了初三教师专题复习的常规套路,令教师和考生都有点“措手不及”。
本题共分为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找到材料中英美两国霸权转移不同阶段的特点为“1899-1940 年的互补阶段、1941-1945 年的同盟阶段、1946-1948 年的协同阶段”,找到特点后需要针对不同时间段举例说明其特点。例如:1899-1940 年属于一战期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或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数”政策得到英国等国的同意,又或一战后美英等国共同签署了《九国公约》,以此证明这一阶段英美两国是互补关系。1941-1945 年是二战期间,美英等国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共同开展反法西斯军事行动、共同商讨谋划战后世界秩序等问题,说明英美两国这一阶段是同盟关系。1946-1948 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英国支持并参与美国的遏制战略。第二小问需要先在材料中找到原话,材料中提到“英国不接受德国利用战争方式进行的霸权挑战,却接受了美国和平方式的霸权转移”,此现象出现在19 世纪末至二战后,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美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国的霸权挑战模式更容易为英国所容忍和接受,且美国尊重当时的国际体系和英国的国际地位,此外,英美两国还有共同的文化和血缘纽带关系。
可以发现,中考历史试题的趋势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框架,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情境,都给考生呈现了“新”的东西,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这些东西。2020 常州中考第17(1)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三大要素,但考生拿到题的思路,往往只是找到不同阶段的特点,很少有学生能对照不同阶段的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接受美国和平方式实现霸权转移的原因,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历史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全球教育的共识。2017 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所谓的历史核心素养,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好,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直接的考查方式就是面对不同的历史材料能否灵活应用和解释。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我认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马飞龙·马顿和罗杰·塞里欧在1978年提出的,他们把“深度学习”认为是学生对知识内容“深度加工”,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区别于“浅层学习”。2014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全身心参与体验、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更应是一名具有独立学习、批判创造的优秀学习者。简而言之,“深度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引领促进者,学生具有面对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下图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创立的SOLO 分类评价理论,更加形象清晰地描述了学习结果的五个层级。“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达到第四第五个层级,需要教师重建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和命题框架。
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核心素养渗透给学生,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深度学习:
首先教师需要有坚定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课标的导向作用。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只有紧扣课标展开教学,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鲜明的主题意识,优化教学复习策略与模式。2020历史中考的材料题就告诉我们主题立意,是近几年常州历史中考的趋势,在日常的教学与复习中,必须树立鲜明的主题意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搭建“问题链”,引出学习主题,使课堂环环相扣,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深入主题教学,还应加强史料研习,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大关键,通过丰富的史料,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深入历史主题,探究历史发展。还可运用历史细节,烘托主题,加强家国情怀教育,尤其是对战争史的教育,帮助学生融入历史情境,加深感受和思考,通过细节描写感受历史的真实,触摸历史的温度。只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才有能力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转变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己说,自己做,自己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吸引到历史的教学当中来,将学习的压力变成探求知识的动力。但要注意的是,学生主动地学并不意味着完全由学生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深度地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不能把两者割裂。深度学习反对的是教师一言堂,完全掌控整个课堂,但不反对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有深度的引导,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活动,给予方法指导、及时提醒和答疑解惑等,开展有深度地教学。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最直接客观的方式就是考试。提升教师日常选题命题的能力,把握习题深度和高度,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2020 历史中考试题充分反映了主题立意命题特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针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变化,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贯彻深度学习理论,钻研中考命题特点和趋势,寻找规律,提升选题命题的能力。知识点的选取是命题的基础,教师应选取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注意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联系时代背景,提升育人功能。试题的立意可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史料积累程度,结合课标和知识点来确定,选取史料时应谨慎甄别,选取恰当、科学、更有价值的材料。命题时,模仿中考真题的结构,设置导言、过渡、材料、问题和答案。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层次,不仅仅只考查其中某一种素养,参考答案的设置要保证科学性和规范性。教师提升选题命题能力后,再通过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检测,注重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同解题,规定时限给解题过程施加压力,面对错题应放手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思,重新解题,老师在旁及时指出问题,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教学中多给学生思维难度大的材料解析,带着学生分析材料,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答题的规范性,做到解答问题要点化、序列化。通过选题、命题及解题的训练,及时评价,有利于推动深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开展有效的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自身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常州历史中考是开卷考试,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总觉得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历史考试也只要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但近几年的历史中考试题却推翻了考生对历史学科的一贯印象,原来历史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好的。如今的历史学科,掌握书上的知识是基础,不但要熟记,还应理解和运用,对考生和教师的要求都提高了。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学生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开卷考试,避免每道题都翻书的错误倾向,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答时间,学会答题策略。当然,考场上是否能自如地发挥,都取决于平时的努力学习,归根到底还是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加强深度学习,为学生在考场的自如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对2020 年常州中考第17(1)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异常重要,历史学科不仅要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贯彻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深度学习,给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历史教学道路上我将进一步开展学生深度学习,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