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娟
(东海县外国语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清醒,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整理新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随着思维导图理论的不断成熟,思维导图的多感官学习特性和放射性思考能力等优势被更多学者或研究人员所关注,并被充分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当中,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是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所采取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将生物学科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仍然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学校积极适应改革潮流,有效地改进了教育方法。由于中学生物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简单的教学就掌握所学的知识。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生物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并不能全部掌握,也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不理解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在考试复习时,就无法快速有效地复习,降低了学习效率[1]。
教师要求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点思维导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预期、学习、实践和评价方面有明显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渐增强,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忽视了对生物知识进行整理,导致知识点杂乱无章,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思维导图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思维,然后将各个知识点罗列出来的过程。在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首先,在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有条不紊地复习生物知识,有效保证复习的效率;其次,学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频繁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加深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活跃了教学氛围;最后,在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赢,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教学策略,保证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2]。
中学阶段生物学科是一门典型的理科课程,但很多人会误以为生物学科为文科课程,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学科中的内容比较繁杂,其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初中生物课程主要是以概念为主,比如遗传、基因、进化、染色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生殖等多个概念,都是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在考试中也是围绕着概念内容进行对知识的考查,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多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概念知识内容,但实际上通过考试发现,学生虽然可以对概念类的内容熟记,但并不能将概念类的内容转化到实际中,也不能很好地运用概念内容来解决实际问题,忽略了生物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各个概念间的联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把握核心知识点,提升思维能力[3]。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在制图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这可以帮助学生对某一章节或者某一部分知识点内容有更加完整和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复习“人体循环系统”知识点时,该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非常琐碎,为了帮助学生对该知识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课上,教师可以先画出大概的范围,再让学生进行演练和构图思考。如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为中心,发散到血管、心脏、血液、双循环路径等多个子关键点,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采用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条将不同的主题连接起来,如果学生可以自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则说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制图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部分章节或者知识点的内容比较复杂、烦琐,学生自己有时很难进行全面、准确地绘制,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囊括到一起进行总结,因此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通过成立合作小组,实现组内合作或者是组间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小组成员的学识和能力,对制图工作进行分工,梳理某一知识点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最后像拼图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导图,将知识体系完整地呈现出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划分小组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优势和能力共同完成导图绘制。在绘制导图之前,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知识点内容以及小组成员分工进行讨论和研究,确保导图内容丰富、完整。同时还要加强组间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和品质。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导图绘制,最后派出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思维导图编制的思路和过程,对导图中的内容进行全面讲解,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绘图和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介绍以及所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点评,纠正错误的地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调整和创新,更有利于让全班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4]。
生物学中少不了实验内容的教学,学生若想高效开展实验内容,首先必须清晰了解实验的步骤,从而按部就班开展实验内容。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实验步骤,而后让学生制作具有自身特色的思维导图,并标注难点重点,辅助实验的例如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此实验的目的以及要探讨的内容,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及器材的可重复利用。然后,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框架,譬如,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中,首先应该检验实验器材,如镊子、洋葱、小刀显微镜等,接着利用小刀割取洋葱表皮,并标注洋葱表皮要薄薄的一层,取洋葱表皮时不可过多,而后,把洋葱皮放置在载玻片上,并用盖玻片盖住放置显微镜观察,了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上述所有内容讲述完成之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每个条条框框中填出相对应的内容,并标识出容易出错且为重点,难点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实验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提高对实验过程的了解,还能够感受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然后更好地体验实验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5]。
本文以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单元知识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展开生物课程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教学内容“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这一单元包括了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两个内容。其中,呼吸作用主要是介绍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公式,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点,呼吸作用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应用等内容;蒸腾作用介绍的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原理、意义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二)教学过程首先,针对“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展开预习工作。这其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先学习一些思维导图知识,如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思维导图的微课视频,使他们了解关于思维导图的故事、学习例子以及具体的形式内容等,从而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展开有效的预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一些常见的思维导图类型: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所需、课程知识,尝试利用上述思维导图对“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单元内容进行预习。比如,在归纳单元内容时,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第一种括号图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从而大致理清、理顺课程知识点,进而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及难点。最后,在正式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关于课程内容的相关问题。比如,请学生区分“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所需条件、主要场所、原料、产物、实质等方面的不同。此时,学生可以利用上述气泡图进行问题的集中分析,以“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区别为主题,运用气泡图来描述二者的性质及特征,引导学生有序、直观地分析二者的异同点。(三)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单元知识进行分析与归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且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