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俄音乐交流对“一带一路”的作用

2021-11-14 12:25鹤,柳
戏剧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俄两国

赵 鹤,柳 笛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正日益壮大,不断进取。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中国力量在世界得到强有力的回响。2020年在全世界、全人类面对困难时,中国不仅勇于面对困难,更为世界各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及表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在“一带一路”思想的推动下,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以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文化互动为推动逐渐形成了世界各国交流的平台及沟通方式,如今“一带一路”在中国的不断推进中,成员国已经发展至65个国家,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的“新丝绸之路”,更将中国文化及传统带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也有机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得各国文化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共同进步。

一、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历史渊源

中国与俄罗斯历来就是友好邻邦关系,在历史上两国人民更是亲如一家,早在17世纪中期,我国达斡尔族与苏联就有文化交流,达斡尔族在俄罗斯被称为“达斡里亚”,达斡尔族民歌有着丰富的题材、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欢快的节奏,歌颂着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音乐风格多样化且富有民族特色,其中民歌、说唱、歌舞音乐、民族乐器都体现了达斡尔族丰富的音乐特色。由于地域因素,达斡尔族位于中国与俄罗斯边境,虽然没有专属的文字,却用音乐传承着他们的文化,促进了两国间的融洽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达斡尔族已成为两国音乐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搭建了两国之间传统音乐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着两国音乐文化的不断融合、共同进步。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音乐交流方式

我国与俄罗斯音乐交流历来已久,虽然两国音乐文化存在差异,秉着音乐无国界的原则,俄罗斯的音乐犹如西方国家的文化之门,不仅富含积极乐观的民族文化特色,更将西方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其中,并在音乐交流过程中使我国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加快。我国也不断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从开始的自成一派到如今的师承百家,到最后的独具特色,中俄两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更成就了诸多中俄两国的知名音乐家,这都要归功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中俄两国互相促进,注重培养,形成了集教学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教育模式,全面推动了两国之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如今在哈尔滨每年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更是作为中俄两国友好往来和交流文化的桥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

(一)中俄两国音乐文化交流模式

中俄两国之间文化接触丰富且多面,特别是在东北文化中一些俄罗斯音译词汇,如布拉吉(连衣裙)、苏伯汤(红菜汤)、格瓦斯(面包发酵饮料)等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用语,可见两国文化融合交流之密切。在音乐交流上更有《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著名曲目,成为大街小巷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果有机会漫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耳畔中响起的音乐基本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俄罗斯犹如西方文化的窗口,将世界文化带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更是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去了解、融合俄罗斯文化及世界文化,并将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在音乐文化的融合中,较为突出的有著名歌手朴树对俄罗斯民歌《白桦林》的改编,使整体风格更具中国民歌特色。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多元化、民族化的音乐风格,在乐器方面更是独具特色,如古筝、琵琶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同时,俄罗斯的音乐在世界上也备受瞩目,不仅在音乐创作方面,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也居世界领先地位。多年来,中俄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虽然两国之间的音乐风格存在差异,但通过融合又自成一派,拓展了音乐文化的思路。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两国以音乐文化为中心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如音乐教育的培养及音乐交流演出、互动等。

中俄两国音乐文化教育间的合作,为两国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目前,两国多以高校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为主,其目的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同时也搭建了中俄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虽然我国目前有很多演奏能力卓越的音乐家,但是在音乐创作方面缺乏人才,创作和演奏能力兼备的人才更是稀缺。针对这些方面的不足,多年来两国举办了大量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促进中俄两国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实施下,开展音乐文化的交流且不断升级,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些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研讨不断调整和完善音乐教育的运行机制及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一些教育机构及民间组织也与俄罗斯方面建立了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通过互相访问、研讨报告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元的活动,促进了两国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和谐亲切的互动方式。

(二)文化交流的辐射作用

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枢纽,哈尔滨这座城市在中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音乐交流方面,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等地标性建筑和设施,为中俄音乐交流提供了硬件条件,无愧为“音乐之都”的美誉。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大剧院等活动周、音乐场馆的存在,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来哈尔滨演出、观摩,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艺术家愿意来哈尔滨长期工作,这为“一带一路”中俄音乐交流架起了文化艺术的桥梁。

而音乐交流所带来的辐射作用也是巨大的,许多俄罗斯籍艺术家在哈尔滨生活后,纷纷表达了对哈尔滨东北菜的喜爱,同时他们也将“俄货”带往中国,他们中部分人还做起了“代购”事业。此外,中国传统音乐的“东方曲调”也深深感染着他们,被他们称为“古老的东方音乐”,如《梁祝》《茉莉花》等音乐,被其改编后回国演奏,起到了传播和弘扬中国音乐文化的作用。

同时,音乐文化的交流也带动了教育、旅游、服装、外卖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如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已经被列入“一带一路”成果清单,中俄音乐交流正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其他产业和方向的“红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音乐交流的差异融合

俄罗斯音乐教育得益于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及传承,由于其古典音乐的保存完整度及西方国家的历史、宗教熏陶,使其音乐的教育模式更为完善,更有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世界级音乐家孕育了俄罗斯音乐培植的土壤。在培养音乐人才的模式上,俄罗斯会提供给学习音乐的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他们不仅每周都有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而且积极参与国际艺术交流及比赛。而相比之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练习大师的作品来提升音乐感觉,音乐文化的熏陶略逊一筹。

我国音乐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音乐文化的断代较多,传承度相对较差,一些悠扬传颂的曲调只在文献中出现,而且更多的是只见其词,不闻其曲。如《诗经》等历史悠久的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到了现代更多的是模仿西方音乐的教育模式及方法,却轻视了民族传统音乐的血脉。此外,历史遗留的一些固有思想更是使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直到改革开放中期,音乐教育才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育方面多以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为基础,直到近些年“国学”的崛起,传统音乐及乐器才逐渐回归大众视野。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给我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建造了丝绸之路。虽然中国音乐文化与俄罗斯音乐文化存在地域性及历史传承性等诸多差异,但从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的文化、音乐交流从来没有中断过,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而且我国音乐文化类型丰富、传统文化浓郁、特点鲜明,只要有效地取长补短、择善而从,两国的音乐发展定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推动两国音乐的不断前行。

四、中俄音乐交流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自“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以来,中俄两国秉承了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模式不断发展两国关系,中俄音乐交流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一带一路”为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中俄两国的音乐交流也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全球文化新模式的构架,更是促进了除文化交流外两国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例,自1961年开办以来历经近六十年的不断发展,俨然成为了哈尔滨人民的文化节日,从开始的文化节发展到现在的哈尔滨之夏音乐周,节日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感和愉悦感更是让哈尔滨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两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一带一路”形成了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相互联系,正契合了“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同时创立的音乐文化交流形式也成为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标志,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中俄两国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