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钢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为了更好地提升市政道路路基质量, 要强化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施工人员需依照施工地点的实际地质状况、 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技术进行选择。 同时, 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要严格管理和监督, 及时更新设备与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
综合以往城市公路工程的施工状况, 不难看出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 工程的施工周期限制、 市政施工范围有限和已有管线线路分布复杂等。 施工周期限制指的是: 为了降低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意调整施工工期, 尽量短时间内完成, 但是由于规模较大, 给施工单位增加了难度。 这个标准的实现, 就要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有时甚至需要缩短工期。 因此, 大部分单位为了追赶进度, 在施工中难免出现失误, 在某个环节遗留安全问题, 给后续使用埋下风险。 施工范围有限指的是由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地点多处于城市的交通发达地带, 车辆出行和市民居住都是现实不容忽视的问题, 必须尽可能减少给周边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要彻底排除不利因素。 市政管线线路分布复杂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经济的正常运行, 尽可能减少地下原有的管道线路的破坏。在工程施工前, 要综合施工地点的管道分布作出合理的规划, 难免会增加公路工程建设时长和运营成本。
在市政工程中, 材料属于基础内容, 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会影响后续施工质量。 实际施工中部分企业为了控制施工成本, 对材料质量管控工作缺乏重视, 只注重价格情况, 导致材料质量与规格不满足施工标准, 未严格按照道桥项目施工特点科学选择材料, 在材料进场会后未严格执行随机抽检等检查工作, 未科学储存与管理施工材料, 导致后续工程建设不达标, 造成安全隐患。 大型施工工程数量较大, 材料更庞大、 复杂, 若材料不达标, 会降低后续的施工技术水平。
根据市政工程建设的特点, 工程施工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干扰, 主要有人员、 设备、 原料、 方案以及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等。 在这些因素中人员分配是重点, 施工中当以组织建设为主。 从工程的立项、 招投标开始、 现场施工到项目的最终验收, 均离不开结构组织的重要作用。 工程组织的建立应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设置, 以防指令传达不到位导致实际执行时出现指令冲突。 事实证明, 只有建立切合实际的企业内部组织模式, 才能进一步保证城市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 质量进度达标、 企业收益达到预期计划。
市政道桥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的管控工作, 提升施工环节的质量。 开展实际施工活动时, 无法有效控制施工质量问题, 如钢结构的桥梁工程,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应注重质量管理的精细化, 如果某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会降低施工工程的质量。 以钢板焊接为例, 如果焊接操作不规范, 会影响焊接的牢固性, 影响桥梁的质量、 使用寿命、 安全性。 为了提升道桥工程施工质量, 应积极开展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工作。
在公路建设施工阶段, 施工人员的水平和文化素养对于项目的有序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人员招聘中一方面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 准入门槛低, 员工无实际工作经验, 需要入职后经过学习, 熟练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进度。 另一方面, 在人员管理上, 无科学有效的分工管理体系,对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内容无明确指示。 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 员工干好干坏均不影响其收益, 因此一部分人得过且过, 在工作中敷衍了事, 操作工艺达不到实际的标准, 员工缺乏积极主动性, 给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在问题发生时也没有相关考核责任人, 因此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一直相对较为低下, 根本不可能有效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使用。
在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中, 市政施工单位均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深入到施工场地, 做好全面的勘察工作, 针对周边的地形和工作环境作出科学的判断。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划分,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可行性方案。 比如, 公路的基础施工阶段, 考虑的重点是施工场地的地理特征, 同时做好水源勘察。 当地质土层相对较软时, 要根据土质特征、 含量分布等选择适宜的现场操作技术。 通常来讲, 如果软土占比不大时, 可以通过换填技术进行施工。 也就是用强度达标的碎石土等取代软土层, 碾压平整后再展开其他工序。 在软土含量较多且土壤中水分含量大时, 首先要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 随后在深层搅拌机的辅助下完成路基铺设工作。 在施工方案的确定中, 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 选择适宜的管理办法。 同时, 要科学搭配工程现有人员、 工器具及原材料等, 为公路工程的有效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水泥材料试验阶段, 市政建设项目的核心部分是将水泥原材料的质量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水泥在规范标准范围内, 应符合市政道路建设的相关要求, 所有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水泥需进行合格性检验, 工作人员要重点落实取样以及送检工作, 如水泥强度由于受某种原因出现强度下降, 则应做好记号。 同时, 如检验结果未达到合格要求, 可及时淘汰原材料, 以此保证市政道路路基的整体施工建设不受影响。 此外, 在砂石试验阶段, 要重点考虑细度模数, 若进料量较多, 则需重新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 若砂石进料量较少, 应该根据计算结果适当添加粗砂, 搅拌均匀之后再次进行筛选。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时, 须体现信息化的特点, 对每个环节应严格实施质量监管, 并建立实时沟通机制, 及时统计、 分析、 处理相关信息。 例如,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 及时进行工程质量相关信息发布,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跟踪处理。 使各方了解工程质量现状, 协同解决相关问题, 对多发的质量问题提高重视, 避免再次发生相关问题。 除此以外, 应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控体系, 施工人员应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强化质量和管理力量, 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 可在有关方面建立激励机制, 对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有效解决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
在施工过程时, 要对道路每一个施工点进行严格勘察。 考察路线设计是否有偏差, 原材料选择质量是否过关, 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是否达标等等方面。 安全始终是道路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切的工作都必须围绕安全展开, 最大程度上提高道路的实用性。
施工企业应结合市政道桥项目具体情况, 构建精细化的质量管控体系, 在施工各个环节中贯彻质量管控工作。 在各个施工环节中, 应重视细节问题, 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1) 设置精细化的质量管理目标, 采取 “分级分层分部” 的模式。 施工企业构建管控体系过程中, 需要明确所有环节、 部门、 不同阶段的质量管控目标, 防止由于工序施工不达标影响后续施工的现象。 除此以外, 可根据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 开展质量管理评价工作, 提升相关人员质量意识和管理积极性; 2) 建立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为了实现道路桥梁质量管理的精细化, 应注重对具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 从质量管理角度建立考核体系, 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 例如, 质量管理意识、 态度、 专业能力等均可作为考核项目, 从多角度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强化质量管理效果; 3) 基于精细化理念优化道桥项目质量管控流程。 在具体工作流程制定与优化中, 体现质量管控理念。 例如, 开展施工活动前, 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将开工申请单递交给监理单位, 通过审批后再可开展施工活动。 这一环节应融入质量管理内容, 分析是否满足开工要求、 质量风险、 影响因素, 控制质量措施等。 完成施工后, 施工企业应积极针对质量问题展开自检工作, 承包商进行验收通知单填写工作, 质检结果满足施工要求后, 监理工程人员应签收验收单, 开展后续工序施工活动, 若质检不达标, 应进行返工处理。 完成分部分项施工后, 承包商将交工证书递交给相关单位, 建立单位开展审查工作, 在全部审查工作均满足标准要求后确认验收。
当前,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保障了城镇化建设,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数量持续增加。 基于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背景, 使市政道桥工程得到充分发展, 为保证城市交通水平、 民众出行便捷性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 为了确保道桥项目可快速、 高效投入使用, 在开展施工活动时, 应强化质量管控工作。 对材料管理问题、 施工过程质量管控不足、 施工管理较为粗放等, 应通过加强施工材料管控、 强化施工监督与管理、 构建精细化质量管控体系等策略进行优化。 在施工环节中, 要想保障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 需对土壤含水量、 压实施工因素以及设备等因素合理组合和运用, 对工艺以及质检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从而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 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