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露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督导室 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国戏曲纸艺和戏曲剪贴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对于幼儿来说特别具有感染力。从事幼教的老师对剪贴画本身很熟悉,但戏曲剪贴画在日常学前教育中却是极为少见。几十年来,笔者一直在幼儿园京剧教学中做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在前几年也在昵图网上传了几幅戏曲剪贴画,作品《穆桂英挂帅》富有童趣,情景动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便于教师们学习下载和用于日常戏曲教学,而创作灵感也源于和孩子们一起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经过对幼儿戏曲的教育研究,笔者体会到中国戏曲纸艺、戏曲剪贴画可能是开启幼儿园戏曲教育大门最好的一把“金钥匙”。
引导孩子们通过戏曲剪贴画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了解戏曲,激发孩子们对戏曲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笔者做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与尝试。首先必须根据3-6 岁孩子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活动,再适当加入戏曲元素,通过戏曲小故事配上戏曲剪贴画,从“听”“看”“赏”开始。
动手动脑,在玩玩做做中体验到参与制作戏曲剪贴画的快乐。
积极挖掘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纸艺材料,创造性地开展戏曲剪贴画的制作,鼓励幼儿自主自愿参与。
孩子们对戏曲是陌生的,开始也并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大都喜欢画画,因此可以引导他们画戏曲剪贴画,从欣赏戏曲剪贴画开始走进戏曲。
尝试在各种游戏活动前为孩子们提供欣赏戏曲艺术的机会,无论是戏曲音乐还是戏曲表演,都积极地去引导和讲述,当孩子们对戏曲中的人物比较感兴趣时,立刻将有代表性的人物挑出来,以孩子们的视角来创作一些戏曲人物的卡通剪贴画,如戏曲剪贴画穆桂英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我们会问他们穆桂英头上戴的、身上披的、手中持的、脚下蹬的是什么。他们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是很难,应先引导其观察,再试着讲述戏曲人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探究戏曲的兴趣。有时会让他们尝试“画戏服”,制作简单的戏服后,再制作一些简单的剪贴画。他们的作品往往颇具童趣、极其可爱,穆桂英从头到脚的穿戴都让他们感觉特别好玩,他们也喜欢模仿老师的作品。孩子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虽在模仿实则在创作,作品表现的是儿童对戏曲故事的另一种演绎,是通过戏曲剪贴画这种极具魅力的“符号”来实现的。
由画戏曲人物到做戏曲剪贴画,激发孩子们欣赏戏曲的兴趣,以戏曲游戏的方式让他们爱上戏曲。让戏曲成为他们的玩伴,以戏曲剪贴画穆桂英作为案例,穆桂英的姿态,是以幼儿的视角,借助动漫的元素设计创作的,穆桂英扬起双臂,披着战袍,手持红缨枪并高举,孩子们喜欢模仿她的动作,我们为他们准备丰富的自制道具供他们玩耍,幼儿也尤为喜欢与他们想象中的人物进行游戏和玩耍。在模拟情景中,有的孩子们会用双手做成“剪刀手”,或是学着去用废旧报纸制作红缨枪与戏曲人物进行玩耍。
最后我们将戏曲剪贴画中人物头上戴的“盔帽”,手上持的“刀枪”,身上披的“战袍”、“盔甲”与“靠旗”,以及脚下蹬的“靴子”,都变成了孩子们特别喜爱的自制玩具,或是学具以及户外体育游戏和活动的道具,又或是舞台上表演的道具。戏曲剪贴画有各种“变身”,可以成为幼儿的特殊“玩伴”,带来无穷的快乐。
在许多的戏曲游戏活动中,扮演戏曲角色,模仿戏曲人物表演是幼儿园戏曲教育教学中最有挑战性的一个方面,因为戏曲表演确实太专业了,不是一般的老师能教的。我们除了会请专业人士教老师外,也会找准幼儿园戏曲教育的定位,就是以培养兴趣为主,从小培养戏曲观众,让幼儿自主自愿学习戏曲。我们想让更多的孩子们参与戏曲活动,特别是一些男孩子,比如他们喜欢剪贴画中的林冲,而林冲表演起来难,我们就化繁为简,以激发兴趣为主,将戏曲剪贴画中的角色放入区域游戏活动中,在表演区让他们自由表演,富有创造性、游戏性地表演。
幼儿用自己绘制的服装道具进行装扮,在戏曲故事情景中表演,戏曲剪贴画中各种生动的表情和姿态为孩子们提供了想象和模仿的空间。探究人物、了解故事,幼儿间互相交流沟通。模仿活动是幼儿戏曲游戏教学的开始,通过一幅幅戏曲剪贴画的制作,为幼儿提供构思角色、模仿扮演的线索与内容,体验与感知戏曲中各种角色的互动,无拘无束地玩起来,尝试扮演戏曲角色。
在幼儿园开展集体性的中国戏曲纸艺与戏曲剪贴画活动,在戏曲教育活动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埋在孩子们的心田,已成为园本研究课程的教育目标。因此,应将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用戏曲剪贴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开展中国戏曲故事区域教育教学特色活动,不仅仅是京剧,也可以尝试一些地方戏,例如豫剧《花木兰》,在戏曲剪贴画活动的基础上,与主题区域戏曲活动“花木兰替父从军”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在戏曲活动中欣赏戏曲剪贴画,了解故事内容。“画戏服”,“做道具”,“听故事”,“演故事”,“创编故事”,先演绎自己身边生活中的小故事,再模仿表演中国戏曲故事……将幼儿的戏曲剪贴画作品呈现在班级主题墙上,在幼儿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让环境与戏曲融合。将花木兰的唱段与表演融入表演区;而美工区为花木兰绘制服饰;道具、建构区则为花木兰搭建军营和城墙。就花木兰的相关戏曲故事而言,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深感骄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巾帼女英雄形象值得我们赞扬,我们的孩子也需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做一个既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使戏曲剪贴画成为一把“金钥匙”,让幼儿追求他们的梦想。
在开展戏曲游戏活动前,借用幼儿自制的道具进行组织,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了解初步的戏曲知识。将戏曲中的唱、念、做、打,与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开展《道具歌》的教学,边做边学边玩,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和游戏。
活动设计的构思:
所谓舞之蹈之,肢体语言本就是幼儿时期孩子们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我们从幼儿的这一特点出发,借助戏曲道具,比如马鞭、水袖、扇子等开展游戏活动,借助道具让幼儿模仿戏曲人物的动作,以“表演性动作”和“表态性动作”来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再以“表述性动作”和“表意性动作”开展学习。运用戏曲的身段动作,及其多层次、多类型、多形态的表演特征开展戏曲语言游戏教学活动。结合幼儿语言表达的特点,将象声词用于游戏活动。
活动名称:戏曲语言游戏教学活动《道具歌》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戏曲活动的兴趣及对戏曲知识的粗浅了解,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道具歌》,以及象声词“叭叭”、“呼呼”、“哗哗”、“嗒嗒”,量词“一个“、“一对”、“两只”,学习词语“道具”。
3.运用丰富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戏曲表演的热爱。
活动准备:
1.自制马鞭、水袖、小手绢、小花扇等。
2.戏曲的音乐及课件和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导幼儿玩“包子”和“胖子”的手指游戏。
活动目标是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并通过手指游戏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
2.观察活动,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完整地欣赏一遍《道具歌》。
引导幼儿自主地表达讲述。小马是怎样跑的?小手绢是怎样转动的?水袖是怎样舞动的?小花扇是怎样抖动的?
活动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这些道具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为下一个模仿活动做好准备。
3.模仿活动。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骑着小马跑一跑,握着手绢转一转,挥起水袖舞一舞,开合小扇抖一抖。
活动目标是通过模仿活动让幼儿熟悉各种道具发出的声音,加深对象声词的体验和感知。
4.表演活动。在前面观察活动、模仿活动、听道具发出来的声音的基础上,开展象声词和量词的学习和模仿。
活动目标是教师通过生动夸张的舞蹈动作,边跳边舞,同时发出象声词的声音,让幼儿模仿体验,为下一阶段学习《道具歌》做好各项准备。
戏曲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游戏活动《道具歌》的组织与设计源于戏曲剪贴画,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性强,他们边做边学边玩,趣味十足,使戏曲活动游戏化开展有了清晰的思路和目标。
今后我们会不断尝试根据戏曲剪贴画为孩子开展一些可操作的活动,创造性地发现幼儿园戏曲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也会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挖掘孩子们对戏曲活动的兴趣点,在传统戏曲教育的引领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