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兰州城市学院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音乐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是作者对于某种情感或者想法的表达体现,通过体会声乐作品能够更好掌握词曲作家作品潜在的内涵,欣赏其魅力。声乐训练除了要从声乐技巧方面入手,提升训练者的演唱能力外,更需要从音乐审美能力方面入手,实现训练者思想认知和实践技巧方面的同步提升,增强参与训练人员的音乐素养。比如选择《送别》《驼铃》等经典声乐曲目来开展训练,就可以在有效掌握相关训练技巧的同时,理解背后所蕴含的战友情、亲情和家乡情,引发训练人员在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内心感情的代入来更好实现声乐训练,使其在声乐演唱中也可以具备相应的情感提升演唱效果。同时也只有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内部感情,才能够正确的进行作品的演唱表达,实现个人声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升。再比如选择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种具备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感情基调极其丰厚,将其应用于声乐初级教学,就可以尽快将参与训练的人员带入作品中,通过作品内部所蕴含的感情,来带动学生演唱,提高训练效果。
声乐学习根据声乐演唱水平分为不同的阶段,所以这就对于声乐作品的选择性有了不同等级的要求和标准,各个声乐阶段的学生在技巧演唱功底等方面都是有所差异的,同时声乐训练与声乐演唱水平高低有差异一样,需要循序渐进,通过不同阶段和类型的音乐作品来循序渐进的提升声乐演唱能力。尤其在声乐初级阶段,参与训练的人员不能以自身偏好来进行声乐曲目的选择,如果选择一些超出自身能力的作品,自身不具备相应的技巧方法,既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导致声乐训练缺乏有效性,同时还可能损害自身的声带,带来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所以合理选择声乐作品是声乐训练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合适的声乐作品才能起到锻炼训练人员基本功的目的,为今后的声乐进阶奠定良好基础。以“发声练习”为例,只是一个简单的旋律和母音,并没有歌词,在训练中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各种发声技巧入手来进行训练,借助音乐自身的旋律来带动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在熟练掌握相关发声技巧后,就可以进一步增加训练作品难度,将这些发声技巧带入具体作品中进行进一步的锻炼,不断巩固学生发声技巧,实现声乐训练的基础目的。
参与声乐训练的人员在天赋、音色、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最为常见的就是分为高音、低音和中音,部分学生的音域天生较低或者较高,并不能够在其他音区进行演唱或者演唱效果较差,虽然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但是也难以起到极其有效的训练效果。并且如果刻意压制学生的特点或者特色,让其选择一些不适合的声乐作品来进行训练,必然会影响其声乐技巧的提升,甚至还会损害声带,因此在声乐训练中,只有围绕学生特色特点,合理选择声乐作品,充分发挥其优势才可以加快其声乐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声乐训练效果。其次,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统一采用相同声乐作品,一方面如果作品难度较大,就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无法保证基础水平差的学生在训练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如果作品过于简单,就会影响其他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突破和进步,所以必须保证所选声乐作品的科学合理。与此同时,声乐作品的合理选择,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训练中积极性的增强,通过选择其感兴趣或者符合个人特色的作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提升训练效果。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在声乐训练中会得到明显体现,尤其在声部特征方面,这种差异与生俱来,所以教师为了提升声乐训练的有效性,缩小学生差异,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就必须准确评估学生的声部特点,以此为基础来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不仅三个音域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并且男女之间的高音、低音和中音跨度也会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音域,但是如果训练不科学,音乐作品选取不合理,就会由于学生声部天生因素影响,难以快速掌握各种声乐技巧和发声方法,对于不合适的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会非常差,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极其明显的训练差距,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做好声乐作品的科学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声部的确定时,需要按照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鉴定,在有效保护学生声带的同时,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声乐作品的选择提供准确依据。
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教学都存在学生素养能力方面的差异性,这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在声乐训练中,部分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非常快,是因为其在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方面非常强,可以在声乐训练中快速通过各种声乐技巧,体会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但是有些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比较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练习和学习。不同的音乐修养对于声乐训练和声乐作品的难度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如果声乐作品的难度和音乐修养不匹配,必然难以起到应有的训练培养效果。首先,在声乐训练教学前,必须先评估学生的音乐修养,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以及自身音乐基础,以此为基础来为其选择相匹配的声乐训练作品,不断提升其声乐能力。对于基础好、领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应该增加声乐作品的难度,通过适当压力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加快声乐能力提升,而对于基础弱、领悟学习慢的学生,则需要从简单作品入手,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其次,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也需要实时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如果学生的学习进度较快,学有余力,则可以额外增加难度和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丰富声乐训练内容,而对于学习进度较慢,难以完成所制定声乐训练计划的学生,则需要调整训练内容,有序促进声乐演唱能力的进步。除此以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在音乐鉴赏和领悟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声乐作品来帮助学生领悟各种风格、特色、情感的声乐作品,提升音乐修养,加深音乐情感认知。
在声乐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考试,整个声乐学习过程非常漫长,就需要通过持续科学的声乐锻炼才可以提升训练者的声乐演唱水平。但是在具体的声乐学习中,训练者的学习程度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训练者在声乐练习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强,练习时间久,对于声乐演唱技巧和素养方面的提升程度就会比较明显,更趋近专业化,而有些学生练习时间少,主动性积极性差,技巧和素养的提升弱,演唱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声乐训练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声乐作品的确定,在初级学习阶段,作品应该以程度较浅,节奏旋律简单,容易上手的作品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声乐演唱信心,锻炼各种演唱技巧和方法;而在中期学习阶段,则可以通过技巧丰富的音乐作品来开展训练,加强学生对于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其实践能力;在高层次学习阶段,则可以从情感丰富,技巧更强的作品来开展声乐练习,加深学生在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其声乐演唱技巧。
教师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需要把控声乐训练的尺度,制定声乐训练计划,与最终训练效果密切相关。教师的曲库量直接关系着其所能开展的声乐训练类型,教师只有掌握相关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和内在感情,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所以在进行声乐作品选择时,应该尽可能依据教师曲库来开展选择,保证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曲库量较小,在进行声乐训练作品的选择时局限性就会比较大,不能全面应对所有学生在声乐训练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需求,并且还会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信心和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只有不断扩充教师的曲库量,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声乐指导训练,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结合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需求,选择各种类型和难度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声乐训练。同时曲库量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只有进一步扩充曲库量,才可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声乐教学要求,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高质量高水准的声乐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合理选择声乐作品是提升声乐训练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现阶段,声乐训练教师要从学生的声部特性、音乐修养、学习程度等方面入手来合理进行声乐作品的选择,保证学生在每个时期和阶段声乐训练的合理科学,同时还需要重视对自身曲库量的不断扩充,为学生提供更多声乐作品选择,提高声乐训练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