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诺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种类,是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整理、加工、创新,以及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它以民族舞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艺术的传统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了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是一种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蹈。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曾说:“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课程是我国综合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同学们的必修课程,课程中大部分的训练内容是“身韵”。身韵以其特有的身体韵律,构建出具有传统东方古典韵味的肢体语汇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发展和中国古典舞创作的走向。但如今,很多中国古典舞课程过于侧重“身韵”的教学和训练,忽视了中国古典舞其他方面的训练价值和意义。
在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 级舞蹈学系的同学们在王熙老师的教学和指导下第一次接触“角色塑造”,通过另一种方式、角度来学习中国古典舞。“角色塑造”顾名思义,就是运用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和动作语汇来扮演一个角色、塑造一个形象。与传统的古典舞“身韵”不同的是,“角色塑造”还融入了戏曲中的一些技巧和特点,动作上更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角色塑造”组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都是以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出发点设计衍生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古典舞身韵组合,其目的更侧重于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韵律性。
在古典舞训练中加入“角色塑造”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会更具有训练价值。“角色塑造”最大的特点就是赋予一段舞蹈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这段舞蹈拥有了“灵魂”,其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符合人物的形象特征,每一个神态都需要传达出人物此时的情感。这就对学生的动作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锻炼学生动作的表演性和神态的表现性。传统的古典舞“身韵”更注重身体的外在表现,强调“提、沉、冲、靠、含、腆、移、拧、倾、仰”等动作元素,审美形式较为单一。而“角色塑造”更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强调“走进人物、模仿人物、成为人物”,在古典舞的动作基础上融入一些戏曲的特点与技巧,动作更具有综合性。此外,“角色塑造”的审美没有过于程式化的要求,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展现出人物角色自身的“美”。
“角色塑造”组合比“身韵”组合多的一个要点是眼神中神韵和情感的传达。“身韵”组合中虽然也有眼神训练,但那只是在单纯地训练视线的“收”和“放”,以及眼神与手位、身法之间的配合。而在角色扮演组合里,眼神中是需要含有神韵的。向观众传递出角色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不仅需要动作到位,更需要眼神的配合。所以,眼神中的神韵是角色扮演组合的难点,也是其亮点,而且眼神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古典舞的表演,也有利于其他舞种的表演。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一直单纯地训练古典舞“身韵”可能会较为乏味,导致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适当地加入一些“角色塑造”的组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角色塑造”经常会借助道具来塑造角色形象,所以开展“角色塑造”训练时要能够掌握各种道具的使用方法。比如,在剧目《胭脂虎》中,演员扮演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时就使用了团扇这一道具。同一道具的不同使用方法能够传达人物不同的情感。比如,转扇表现了王熙凤的活泼俏皮,举扇半遮面表现了王熙凤的娇羞,扇尖朝前轻扇表现了王熙凤对老太太的阿谀奉承,扇尖朝左前方点扇则表现了王熙凤在面对敌人时的心狠手辣。在使用道具时,学生如果内心带着角色人物想要传达的情感,就更能够抓住动作的精髓。比如,在通过扇尖朝前轻扇的动作来表现对老太太的阿谀奉承时,学生能够在轻扇中表现出小心翼翼的感觉;而在通过扇尖朝左前方点扇的动作来表现对敌人的心狠手辣时,学生能够在点扇中做到快和狠。类似的道具使用方法、技巧在角色扮演的训练中能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学习和锻炼,让道具在表演中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个体,所以在“角色塑造”中一般都会存在人物情感的转变。比如,《胭脂虎》的前半段表现的是年轻时期的王熙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一面,而后半段则表现了中年时期的王熙凤在面对丈夫的背叛和小三的介入时内心的仇恨和手段的狠戾。
在“角色塑造”组合的前半段中,舞者第一次正面亮相时,右脚在后踏步点地,身体呈子午相,左手手背叉腰,右手执扇,手腕领着向上,在身体的右侧画一个大的半圆,到达头顶正上方后,大臂小臂不动,扇尖带着手快速下压,一拍时间内使扇尖正对身体的左斜下方,同时头从二点一拍甩到八点,形成造型。在这个动作中,最后一拍的亮相和微微探出的左腮是最能体现王熙凤直爽、高傲的性格特征的。随后,眼神依次看向左上角、右上角和右下角,灵动、外放且凝聚的眼神透露出了王熙凤的聪慧和精明。突然,仿佛是听到了老太太的声音,王熙凤马上收起了本来高高在上、俯视众人的舞姿,视线一拍内投向八点方向,双手在胸前做了一个小转扇后将扇子平摊,左手在扇面轻拍一下,借着拍扇子后反弹的力将身体从半蹲的舞姿带起,向八点方向转一圈后,右腿在后掖腿蹲下,上身向前微倾,双臂向左下方延伸,仿佛要去抚平老太太裙角的褶皱,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对老太太的阿谀奉承。
而到了组合的后半段,情绪快速转变,舞者的步伐不再轻快,重心下沉,动作比起前半段更加沉稳、大气,神态也从轻快、明朗转变为沉痛、狠戾。舞者面朝八点方向,右手执扇柄,左手扶扇沿,将扇子微贴于胸前。当第一声鼓点响起时,胸腰从后发力往斜上方一顶,力量传导到头顶,重心踩在前半脚掌上,胸口带着人微微向前探,仿佛是王熙凤乍一听到自己深爱的丈夫纳了小妾时的震惊。当第二声鼓点即将响起时,舞者重心慢慢向后移动,直到即将倾倒时,右脚向后撤一步,左脚合着第二声鼓点在四点方向后点地,重心下沉并稍稍偏向左后腿,扇子落在右胯旁,上身微含,头微低,视线下移,表现了王熙凤对丈夫的失望和被背叛的悲伤。当第三声鼓点响起时,左腿蹬地发力,重心迅速向前推,左脚向前一步并站直,同时执扇的右手迅速向八点方向的斜下方刺出,扇尖冲前,仿佛舞者此时手中握着的不再是圆润、轻巧的扇子,而是一把出鞘的闪着寒光的利剑,体现了王熙凤的心狠手辣以及对丈夫和小妾的恨意。
“角色塑造”组合中常有人物性格的转变,转变前后的动作性质、神态特征都会有所改变,这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学生一步一步地揣摩、分析和学习,并不断尝试通过动作和神态表现出其中的差异,这个过程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作表现和神态表现的能力。
要想扮演好一个角色,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就是要真正深入了解这个角色。要想真正了解一个角色,需要分析角色所处的时代、环境、背景等客观条件,并结合角色自身的性格特征,从角色自身的角度出发,揣摩角色当时的心理活动、情感状态和动作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一位人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这有助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除此以外,学生还能从别人的人生经历或者故事中得到启发和教训,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也能够通过“角色塑造”进行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角色塑造”训练能够从更多角度、更多方面训练学生和培养学生,具有更深、更广的教育意义。同时,对于部分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而言,“角色塑造”的训练会更加具有教育意义。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同学在跳舞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自信,所以有时候动作会放不开,面部也没有与舞蹈动作相符的表情。而“角色塑造”训练可以帮助这部分同学解放天性。因为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随着对角色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们会经历从走进人物、理解人物到模仿人物、成为人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放下自己的性格特征,而将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从不敢直视前方到逐渐敢将眼神放出去,从不会变化表情到逐渐能够用不同表情传递角色的情绪,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这就是学生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得到的提升和进步。在表演不断外放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肢体动作也更能放得开。由此可见,“角色塑造”组合的训练对于性格较为内敛的同学来说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这一价值或许会促使“角色塑造”训练在未来走进中小学的美学教育中,同时在舞蹈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