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剑
(广州交响乐团 广东 广州 510105)
依靠爵士小号声名鹊起的乐队并不在少数。得益于爵士乐的即兴发挥与小号演奏的特点,在音乐表现活动中适当应用爵士小号,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精神震撼,感受到爵士小号的表现风格。正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所说的,“小号带来的不仅是高音,而是一种穿透灵魂的东西”。当爵士小号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性特点出现在音乐的舞台上时,它必然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之相对的,爵士小号的演奏也必然要向着“登堂入室”的方向不断发展。
爵士小号的起源大约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研究认为,爵士乐的诞生带动了爵士小号的发展,这一观点不无道理。二十世纪初期,小号演奏家们依靠古典小号的演奏技巧来表现音乐当中的感性之美,在古典小号的带动下,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既然音无定法,那么古典小号作为铜管乐器,是否也能够表现出新的演奏技巧?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迈尔斯·戴维斯等音乐大师的出现重新定义了爵士小号的演奏风格,并让小号与爵士更加深入地融合起来。当小号在二十世纪的乐坛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其永远都不能忘记爵士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即兴演奏的初始阶段,爵士小号的音乐风格尚未完全定型,这一阶段爵士小号的演奏风格处于“探索时期”,爵士小号的音乐特点与表现力完全依靠小号手的表演。正如中世纪的肖姆合奏团一般,文艺复兴时期的小号更加青睐多彩的重奏,小号的音乐表现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在爵士乐彻底苏醒之后,小号手们才得到了彻底控制小号、彻底掌控音乐的机会。在二十世纪,每个小号手都有作曲家、创新者和演奏大师的多重身份,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特点为小号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帮助小号手感受爵士乐的调式与和声色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小号的感染力。没有人知道爵士小号未来的演奏风格是什么样的。在爵士小号所表现的音乐当中,音域、衔接、音色都有了新的概念,摇滚、咆哮、滑音等表现技巧正式宣告着爵士小号的成熟。对于当前的爵士小号来说,作为铜管乐器,其找到了一种新的声音,也找到了一种新的音乐情感。
爵士小号将爵士乐与小号整合起来,其站在音乐的角度上重新定义乐器,帮助观者、演奏者感受音乐作品的真正含义,从而使他们对爵士小号的表现力形成清晰的认识。爵士乐是奔放、快乐的音乐,与之相对应的,爵士小号也应表现出快乐自由的演奏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爵士乐与小号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爵士乐更加注重如何借助发音来创造一种音乐的感觉,爵士小号则更加强调音域、旋律的客观表现,二者的艺术特点并不相同。
了解爵士乐,才能完成爵士小号的演奏练习任务,正如约翰·麦克尼尔所提出的小号演奏理论一般:用小号去融合音乐。爵士小号练习者要尝试利用耳朵进行“演奏”,即在聆听中思考,不断培养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对爵士小号的大调、小调形成清晰的认识。爵士小号三和弦模式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爵士小号演奏中的拦路虎,因无法分辨具体的和弦模式,导致演奏者无法准确地把握音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聆听并不是判断对错的过程,而是要积极培养小号手的“爵士乐思维”,对音阶、调式和爵士乐的思维方式形成清晰的认识,在掌握调式之后,再通过转调来加深小号手的记忆,形成乐感。布莱恩·肖在《如何在爵士乐队中演奏主小号》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裸奏曲和伴奏录音尤其重要,当纸面上的符号无法说明音符的长度时,就要尝试着去听录音,并且去模仿它。既然爵士小号的发展得益于爵士乐,那么,对爵士乐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也算是解读爵士小号的一种有效手段。
爵士小号的演奏离不开音阶的支撑,而最为常见的练习方法,便是练习爵士小号演奏中的布鲁斯音阶,借助对调的重现强调,演奏者能够重新分析爵士小号的乐理结构,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不同的“元件”来看待:将爵士小号视为小三和弦,则中间夹杂的额外音符可以被视为根部上方的第四、第五音阶之间的额外半音阶的小五声音阶。而在演奏蓝调音阶时,通过对不同音阶的控制,又可以激发演奏者的想象力,使其摆脱音符、乐谱的限制,激发演奏者的创作热情。
现代的降B 调小号的体积约为18 世纪C 调或D 调天然小号的一半,乐器的吹嘴、材质和内部尺寸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硬件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小号能够更为流畅地表现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除展现出短号上的高音之外,还可通过对长度、管径的调整来干预气流等因素,从而使气流充盈于整个乐器当中。以较为常见的短号为例,在爵士乐演奏中,气流被压缩到整个乐器当中,借助肌肉核心的支持,能够形成强大的气流,很好地展现出节奏变化明显、整体风格欢快的爵士乐。值得一提的是,催生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乐器演奏的需求”,而依旧是爵士乐的音阶、音域对于爵士小号的影响,高昂的小号为了配合爵士乐,自身在结构上做出了让步。哈比森·比波普自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便有节奏地演奏第八个音符线,在借助“背舌”这一技巧表现爵士乐的同时,通过对音阶的调整来取得预期的成果,第八个音符线中的所有音符都很长,与之相对应的,音阶也应该发生变化。
如同二胡中的揉弦、颤弦一般,适当的表现技巧同样能够为爵士小号的表现增色不少。当前的音乐研究中,一些学者、爵士小号演奏者尝试将后舌音引入到爵士小号的演奏当中,但从其表现力与音乐价值来看,并非适用于全部的场合。以格伦·米勒在20 世纪30 年代所领导的乐队为例,其针对爵士小号的演奏特点制定了对应的演奏规则,但这些规则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应用,其所制定的第四条、第五条规则通常会被背舌法所取代,后舌音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一般的爵士小号演奏活动。
技巧上的练习,有助于演奏者掌握爵士小号的基本表现特点,从而形成独特的音乐表现技巧。爵士乐有着独属于自身的音乐调式,包含曲调、转调等要素,在技巧上理解这些要素,远比单纯地进行“吹号练习”更加重要。此外,爵士小号当中包含着独特的和弦进行,借助此对曲调上半音、下半音或全音进行转调,能够形成更多的调式。部分爵士小号演奏者的技巧练习从模仿独奏曲开始,这种练习方式虽然能够重走大师的思想之路,但破坏了爵士小号的演奏灵魂,“即兴”的演奏特点得不到保障。故此,技巧上的练习,要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开展,除按照曲谱进行演奏之外,更多地要依靠想象力、技巧和对和声曲式的熟悉程度来重新编排旋律,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织体,促使演奏者深入理解旋律。以最为简单的吹奏姿势为例,在基本音的吹奏中,需要用放松的姿势进行演奏活动,从而满足演奏要求。随着音调的不断提升,吹奏的姿势、速度也要发生变化,演奏者要具备出色的管理紧张肌肉的能力,从而实现爵士小号演奏的快速衔接。速度可控、衔接干净、音域灵活,这是展现爵士小号音乐表现特点的关键性因素,也是让演奏者“寸步难行”的技巧难关。
当小号与爵士乐相互碰撞时,乐器的演奏便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传统的爵士乐强调发音的清晰,要求音乐的表达具有清晰明确的颗粒感,在展现旋律的过程中,音头要与乐谱的标记联系起来,确保时值的准确、完整。但爵士乐并没有对音头的颗粒感提出硬性要求,在音乐表达活动中,其希望演奏者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抒发情感。
爵士小号的演奏要强调发音,将爵士乐这种独特的语言重新表现出来,在强调拐点、风格的同时,帮助演奏者重新认识爵士乐的表现特点,对爵士乐的符号、功能进行重新分析。以落音的技巧为例,根据上下乐章的变化,落音的位置并不相同,对于较短音符上的落音,可尝试借助半音阀、指法半音的修饰与和声泛音的滑音来进行,将其控制在五分之一的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音乐的表现力。但对于较长音符上的跌落,则要在音符最初停留之后进行表现,用滑音覆盖较宽的音域范围,一般以一个八度为宜。在发音的练习上,可选择Alan·Raph 的《舞曲乐队阅读和解释》作为参考,也可选择约翰·麦克尼尔的《爵士小号的艺术》进行后续的演奏练习活动,将包含各种发音和乐句风格的示范曲目带入爵士小号的演奏练习当中,掌握丰富的音乐技巧。
与古典音乐不同的是,爵士小号音乐并不强调对于乐谱的忠诚度,其希望通过即兴演奏和互动表演来激发演奏者的独特热情,从而使其在经验、情感上与听众进行互动。要表现出爵士小号的感染力,除了要在情感上与听众形成共鸣之外,演奏者更要尝试以全新的、独特的方式来诠释音乐,展现出爵士小号的生机与活力,让爵士小号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