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微纪录片的创作浅谈

2021-11-14 12:52吴湘琼
声屏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创作

□ 吴湘琼

电视微纪录片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

从社会层面看,新媒体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影视行业的巨大变革,纪录片创作模式与传播媒介深受影响,网络新媒体时代为纪录片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征,结合现代大众接受信息的需求特点生产篇幅短小、内容凝练、主题亲民、叙事温暖的微纪录片,促进电视纪录片在新语境下的发展,是当下电视微纪录片生产的创作原点。

从个人层面看,微信、快手和抖音各大视频软件上传播着大量微纪录片,通过平凡人的视角讲述和记录着人们身边的平凡美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时尚新颖的主题表达,也为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新生力量。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近几年电视微纪录片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微纪录片从30秒到6分钟时长不等。主流媒体将官媒纪录片大制作、大投入生产方式逐步转向轻巧的微纪录片创作,并充分利用了传统媒体对宣传主题的精准把握以及强大的创作实力,推出了一大批如《如果国宝会说话》《故宫100》等微纪录片精品,产生优质传播效果。同时,微纪录片创作风还吹向了抗战胜利70周年、国庆70周年、抗疫、建党100周年等很多主旋律宣传领域,大批优秀电视微纪录片作品深刻影响着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微纪录片中呈现的这种个性化特征与当下主流受众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我国2019年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显示,微纪录片受众主要年龄群体集中在18至30岁左右。由于这类人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个体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较强,碎片化时间较多,他们通常通过手机观看电视媒体的客户端。这使电视微纪录片的发展恰逢其时,但也更需要创作者对受众群体有更多了解和理解,才能创作更适合的作品满足需求。

电视微纪录片发展现状

《人生一串》的导演陈英杰就曾经表示,纪录片能够呈现的种类、时长、分寸、类型,都比原有的世界要宽广得多。微纪录片的创作也远不止是一个“微”字这么简单,主旋律、社会时事热点、普通生活小事都成为创作者挖掘故事的窗口,大批视频爱好者的进入也让微纪录片生产领域如火如荼,它可能呈现的世界也远超人们的想象。然而,电视微纪录片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电视微纪录片创作手法和特征没有形成完整创作理念和体系;另一方面,还缺乏深层次分析与研究,大部分都是结合现有的微纪录片进行单个分析,没有涉及到如何拍摄和制作方面,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因此需要更多创作者结合实践,总结经验,分享思考。

电视微纪录片的策划与影响

电视微纪录片前期策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主题,搜集资料。要想创作出优秀微纪录片,必须选定好主题立意,对相关材料信息进行仔细筛选,确定最合适的人和事。第二,样片实验。为保证同一个主题系列成片风格统一,务必在前期进行样片试验,确定最匹配的影像风格,从而确保整个策划呈现统一风格气质。第三,系列化成片。电视微纪录片单集时长较短,必须有系列化的播出规模才能更好产生传播影响,以广东卫视珠江频道为例,该频道目前已成立工作室专门从事微纪录片系列节目的创作,2019年,策划制作了105集4K超高清微纪录片《广东名片》,每集用3分30秒讲述一个广东故事,将广东各地的人文、历史、城市建设镌刻进一张小小的名片。虽然每天只有210秒的电视呈现,但105集的播出规模和电视、手机两端的同步高密度播出,让这个系列成为广东台2019年度一大播出亮点。收视率高居频道前五,触电网单集点击量频破10万+。

电视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叙事策略在微纪录片中有着重要意义,以《故宫100》为例,叙事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保持微观平易叙事视角,《故宫100》站在平凡人角度,采用内外视角相结合的形式,而不是沿袭以往宏大而全能的叙事视角,在第7集中,用拟人手法生动活泼地介绍了宫里狮子,超强的贴近性和趣味性一下拉近了与观众距离。其次,叙事结构开门见山,在32集中,讲述乾清宫牌匾“正大光明”时,直接进入故事讲述,短短几分钟将其历史背景交代清楚,利用零碎时间完成快速视听体验。最后,要有大众文化的叙事理念,大众文化是消费主流对传媒起了推动作用,因此电视微纪录的叙事只有切口小、知识性强、趣味性足才能在海量传播里抓住受众,引发收看和转发兴趣。《故宫100》展现了当下人对故宫感受,第50集以溥仪口吻讲述出宫之举,真实解构了当时历史情况,描述的是有血有肉的个人,让观众迅速找到共情点——原来皇帝也有普通人的烦恼。整个短片充满人文的意味,带给观众不同体验,展现了新媒体语境下大众文化传播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独特视角。

电视微纪录片的主题呈现、人物选择与故事挖掘

微纪录片具备纪录片的所有特征,但越短越难做。如何在叙事结构上一改传统纪录片的冗长复杂形式直奔主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需要创作者有更高的创作能力,能在短小精悍的篇幅里记录现场、讲好故事、传递思想。

主题呈现是媒体较为擅长的,尤其在把握党委、政府的宣传工作重心上,电视媒体从业者能比自媒体更快更深层次理解当前宣传重点,并把这样的理解贯彻到策划思路中。但宣传主题如何透过人物和故事来更有意思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选择和判断。选择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是微纪录片成功的关键,人物选择要尤其注意个性化特征,避免“伟光正”的脸谱化;选择一个好的故事能够给观众带来真实、新鲜和共情体验,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身影引起共鸣,这样有利于微纪录片的二次传播。此外,在微纪录片制作上要目标明确,突出故事性,突出审美趣味,避免逻辑思维不清楚、表达模糊、主题不明确等情况,从而提高微纪录片质量。

2018年,汕头电视台推出首部微纪录片《非凡的匠心》。该片围绕“汕头工匠精神”在人物选择和故事挖掘上精准切入,30个故事选择了“非遗”传承人、企业掌门人和科研领军人物等30个人物,多家上市公司掌门人首次接受电视专访,引发观众极大兴趣。该片收视率位居全台第二,在新媒体平台网络点击总量200万+,其中单集最高网络点击达23万+,创自制节目点击量之最。

电视微纪录片制作要点

电视微纪录片有着短小精炼、微观细致的特点。所以,后期制作的要点之一就是结构和节奏的把控,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故事的节奏来表现并调动观众情绪,凸显出故事的层次性。比如,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就充分体现了故事节奏感,把无形的主题植入到有形的人生经历和故事里,让片子在起承转合里变得更好看。此外,影片节奏还可以表现在视听语言上,解说词抑扬顿挫在故事氛围营造上有着更大意义。

电视微纪录片后期制作的要点之二是声音与画面的细节处理,需要根据叙事风格和创作理念来进行合理剪辑和加工,使作品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画面处理上要有较高审美表达,简单明了表达主题,并根据影片整体风格选择音质和音效。电视微纪录片的创作一般兼顾电视和新媒体平台两端播出,尤其在新媒体平台会直面观看者的点评,所以电视纪录片创作人员必须提高专业能力、规范创作流程、保证出品质量,才能获得更高的完播率和破圈转发。

结语

综上所述,微纪录片既是传统纪录片创新变革的体现,其发展深深影响着人们看待社会事物的思想观念与态度主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受众接受影视文化的方式和视角。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微纪录片不但改变了传统纪录片拍摄方式,而且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乐趣和享受。随着我国媒体行业壮大与发展,为电视微纪录片提供了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电视微纪录片将人们碎片化时间充分进行利用,从而获取了更丰富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互动。现阶段,我国电视微纪录片领域处在发展前期,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提高作品质量,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创作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