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方题材电影的发展剖析与突破创新研究

2021-11-14 12:01贺琳雅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题材

□ 贺琳雅

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让片中的五个地方声名鹊起,热门电影带动热门取景地,知名度的提高必然提高关注度及引发旅游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国家政策环境和文化宣传的转变,近年来重要热门题材的接连出现,一直火热的革命战争题材以及正着力倡导的乡村扶贫题材等,该类题材电影取材渠道广阔,故事与地方紧密贴合,非常适合地方推出电影作品。相比大型政绩工程宣传地方形象,影视领域投入相对较少,受到的监督评论也更小,对于地方而言也就成了较为保险且有效的宣传方式。

本文所研究的地方题材电影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其一以市县级地方政府策划、投资为主,由专业影视机构制作,展现地方文化、宣传地方形象的电影;其二,地方市县并非主导,只是大力配合支持,却明显呈现地方元素,有助于提升地方知名度的电影。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其他一、二线城市中电影制作机构相对较多,往往成为大部分电影取景的首选之地,如《火锅英雄》的重庆特色、《求求你,表扬我》的南京风光等。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影响力大,因此本文的地方题材电影研究集中于一些中小城市和地方。不少地方近年来推出了多部电影,例如福建宁德于2011和2019年分别策划制作了《古田1929》《古田军号》两部影片,山东临沂则推出了《沂蒙之恋》《沂蒙六姐妹》《沂蒙小调》等多部作品。可见电影叙事中“地方”影像的介入,不仅折射出对现实地理的直接摹写,更是一种原生的创造,对地方文化的表达和形象的宣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影像的地域空间呈现包容性

尽管目前国内已经有大小数十家影视城,包揽了半数以上的拍摄量,但是很多重要的镜头场景还是会选择有特色的地方,通过叙事对空间进行整体性的描写也最有利呈现独特的地域气质。如著名导演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就选择在胶东的农村。因此,不仅电影制片厂会下去采风,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够登上银幕,风光之外最能向外推介的就是当地的“特产”,包括经济物产、历史故事、文化传说等。由于这些“特产”相对特殊,且深刻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因此出现在银幕上也是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比如江苏盱眙以龙虾知名,当地政府借着美食的热度策划制作了《泡菜爱上小龙虾》(2017年);山西以煤炭钢铁产业知名,反映当地国企和矿工故事的电影《愚公移山》;而在东南沿海城市“妈祖”文化一直香火鼎盛,因而推出电影《妈祖的传说》。

另外,革命战争和英模事迹是能够诠释地方文化的电影中比例最高的部分,包括以呈现地方鲜为人知的小规模战斗为主的革命战争,如《渊子崖战斗》《南口1977》;领袖、将帅、革命者的活动足迹,如《毛泽东回韶山》《邓小平登黄山》《徐海东喋血町店》《胡奇才决战新开岭》;英雄模范的故事,如电影《九死一生》讲述的是中国军工事业奠基人吴运铎在苏北研发武器的英雄事迹,《吴仁宝》则反映了天下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大地赤子史来贺》《村支书郑九万》均是当代模范在地方的奉献故事;电影《北川重生》的取景地四川北川,展现的是汶川地震后山东援建北川的故事,侧面呈现了山东人民热心奉献的形象,因此可以说是巧妙的结合;电影《沂蒙之恋》的开场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沂蒙山,而是在中国海军的舰艇——沂蒙舰上,通过军官和大学生共同寻找救命恩人的故事,展现革命老区的发展,也是一种灵活的创意。

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剖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地方特色为载体的地方影片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该类作品还不算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眼界的扩大、观念的更新,地方题材的影片迅速增加,地方特色也越来越明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市场化、多元化,在此之前,该类电影的制作机构一直是国家级电影制片厂,随后地方电影公司、地方广播电视台开始担纲主力,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影视企业逐渐成为生力军。在影视金融尚未成熟的时候,地方电影的资金除了上级投入、地方筹款之外,很多企业、商家也曾经出资出力,相应的产品品牌也得以在片中亮相。如电影《龙出海》讲述的是珠三角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电器展销的场景就出现了多个电器品牌,包括当下知名的电器品牌。但是地方题材电影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并非主流,影响力较弱。不可否认的是,以地方文化和形象为载体的此类影片,虽然数量越来越大但并不是影视行业的主流,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除了上世纪有限的几部佳作之外很少有出色的作品出现。首先,该类以电视电影、数字电影为主,很难进入影院,往往“影院一日游”,一天就被下线;播放最多的平台是电影频道,除此之外,在影片完成初期会在当地的电影院、电视台播放;之后一般投放网络平台,播放渠道看似较多,但观众群体十分有限。其次,该类电影本身就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度,甚至观众一看片名中包含地名,就不愿意买票或点击观看。部分影片曾经大力宣传但上映后几乎都一致被评为烂片,如《泡菜爱上小龙虾》7日票房67.4万元,豆瓣评分只有2.5。再次,此类影片几乎从未入围重大奖项评选,无论是金鸡百花奖还是其他电影节的奖项,尽管地方题材的纪录片获奖较多,但故事类影片很少亮相。

地区并不以高调形象出现。由当地政府策划主导的影片绝大部分取景地必然是当地景观,而由上级主导、地方配合的影片也会极力展现当地形象,尤其是当代形象。部分历史类影片会采用倒叙回忆形式,在开头结尾集中出现当地的现代景观与人文元素,如同形象宣传片。比如电影《古田军号》采用的就是典型手法,影片片头结尾都出现福建土楼的节庆民俗,一片红火。另外,地方临时组建文化影视类公司引入民间资本,以公私合营为主。而地方政府、宣传部门等单位都出现在片尾“鸣谢”单元,如电影《大会师》讲述的是红军在甘肃白银市会宁县会师的故事,影片的联合出品方之中,除了兰州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之外,还有甘肃地方影视文化公司。

剧本创作受限,艺术性不高。尽管地方题材电影并不把盈利作为首要目的,市场化、商业化痕迹较少,却并没有促进创作。即使其中以展示风光为主的影片,也没有出现清新的艺术片风格,反而却有浓重的宣传色彩。如由安徽广播电视台、浙江天光地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邓小平登黄山》,是中央确定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三大影视项目之一,质量水准在同类影片中均属上乘,有卢奇、魏积安、奚美娟等知名演员加盟,内容上提及了大包干、搞副业、文革拨乱反正等重大历史问题,以及领导登山景区却打算实施封山不准拍戏、不准买卖茶叶等生动细节,但影片重点还是着力于刻画伟人的高风亮节,只能说是一部高质量的献礼片。

作为以宣传地方形象为首要目的影片,电影中很少出现现实问题,尤其绝不允许揭露当代的负面问题,必须极力减少矛盾。如果片中出现代表当地形象的人物角色,也全部都是正面甚至是“高大全”,因此人物形象非常单一、完全扁平化。由于矛盾冲突被“取缔”,地方影片的创作很难做到思想深刻、矛盾激烈,逐渐成为皆大欢喜的热闹吹捧,因此也基本难出精品。

成本较低,制作水准相对不高。由于不注重收益,大部分地方题材电影并没有为自己树立成为精品的目标,因此整体制作水准都不高。其一,影片投资较少,导致场景、规模都十分有限。即使在电视、电脑小屏幕上,观众也能看得出场景狭小、布景单薄、道具缺乏、群演敷衍。而且该类影片很少用到特效,制作方只能在有限的经费中潦草地讲完整个故事。其二,制作团队经验较少,水平较低。比如即使是《邓小平登黄山》这样水准相对较高的电影,其中也出现了当代的发型、服装、道具。其三,大部分该类影片的演员都不知名,很少有观众的熟面孔,大量非专业演员。部分影片为了增加人气和影响力,也做了部分尝试努力,比如扬州电视台投拍的电影《飞刀》中,出现了王思懿、杨子、黄圣依、仲星火等众多明星客串,《泡菜爱上小龙虾》集中了众多香港前辈明星。尽管是喜剧电影,但极度夸张的表演、不接地气的设定和过于包装的所谓时尚艺术,让所有表演大失水准。

将感官品质最好的定为100分,将其权重系数设为30;破碎力越小越好,最低破碎力定为100分,设其权重系数设为20;含油量越小越好,含油量定为100分,设其权重系数设为 30,亮度值 L*越大越好,定为100分,设其权重系数设为20[14]。依据试验,以感官评分的最大值计为40分,其相应计分为(N1/感官评分max)×30;以破碎力的最低值计为20分,其相应计分为(破碎力 min/N2)×20;以含油量的最低值计为 30分,其相应计分为(含油量min/N3)×30。

突破创新的多角度思考

迄今为止,此类地方题材电影中影响力最大、宣传效果最好的电影当属《庐山恋》和《少林寺》。《庐山恋》打破时代禁锢、歌颂美好爱情,因为观众念念不忘,主演张瑜后来特意导演了一部《庐山恋2010》。《少林寺》因为采取内地和香港合拍的方式,注重商业化包装,不仅捧红了多名演员,也使得以“少林寺”为题材的武打影视剧一直经久不衰。不过由于产生于特殊的年代,其“新奇”的表现方式和先入为主的观影印象,使得两部片子的成功很难复制。因此,探讨地方题材电影的创作方法与突破路径,可从其他类型影片中提供借鉴。

放宽限制,减少创作干预。地方题材电影要想出现“爆款”提升地方知名度,关键是放宽限制,适当淡化宣传色彩,避免要求内容“好上加好”。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确保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基础上,允许更多题材出现,适当增加影片矛盾激烈程度。

电影《雪暴》讲述的是北方边陲小镇的一桩凶杀案件,尽管没有出现确切地名,但是其中芦苇雪地一片苍茫迷蒙的场景以及大雪封山寂静空旷的氛围,吸引了不少观众打听影片的拍摄地点,希望能够前去旅游,这无疑是间接宣传地方特色的很好方式。而《暴裂无声》则讲述与北方的一股黑恶势力斗争的故事,影片在包头拍摄,当地煤矿场景也让人过目不忘。本文不是倡导揭露黑暗更不是要渲染表现罪恶,只是提出影片创作中新的题材方向,尤其是在全国“扫黑除恶”的大背景下,该类题材能够挖掘出很多刻骨铭心、惊心动魄的故事,符合时下的观影需求。

宏大视角,贴近现实生活。地方题材影片的故事,无需全部“锦上添花”,完全可以“雪中送炭”,将目光集中于百姓民生的烟火之间,从细微之处彰显宏大视角,呈现社会变革和时代进程,抒发人性的情感光辉。比如电影《小巷总理》《香巴拉信使》《远去的牧歌》,都是在寻常的故事中灌注深沉的情感,主人公也有自己的痛苦纠结,但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生活中谱写了不平凡的故事,极具思想感染力。

尊重艺术,允许多样表达。电影不是讲完故事就足够的,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达,艺术应该有发挥的空间,艺术电影同样能宣传地方。对于主导政府、投资者而言,应以开放包容心态接受多种表达方式,对于艺术电影来说是很好的试验田。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不仅展现了上堡古国、大园古苗寨等湖南省绥宁县的迷人风光,也抒发了淡淡的亲情和乡愁,缓如流水的故事潜藏着情感的浑厚暖流,让观众为之魂牵梦萦。国内有众多极具才华的青年导演和制作团队,以足够的信任给他们一次机会,也许下一部就是佳作。

资本联合,提升制作水平。地方政府如果想要推出精品佳作,提升影片的创作和制作水准,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目前,国内影视投资机构很多,影视金融也相对成熟,影视行业融资渠道很多,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采用联合的方式引入更多资金,以提升电影质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影视投资机构尽管不缺乏资金,却不会轻易投资一个缺乏潜力的项目,必然会有严格的考核评审过程,这就意味着影片的策划方案、剧本故事都足够精彩有投资价值。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至少要在前期策划创作阶段加大投入。

挖掘潮流趋向多元化表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家对于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倡导,未来必将有更多的边疆故事被挖掘出来。而其中很多都是彰显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宏大题材,因此中西部地区完全可以提前着手,进行挖掘策划。对于中西部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雄浑壮阔的边疆风光出现在大银幕上,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观众对电影《冈仁波齐》《七十七天》的追捧,也少不了对藏区地域景观画面的惊叹。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的纪录片、电视剧甚至网络文学都已经将目光集中在改革、创业和发展上,挖掘行业故事,展现峥嵘历程,如纪录片《大国重器》、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等。目前的院线大片涉及这一领域还不算多,但是地方电影完全可以从中进行挖掘,因为绝大部分制造类产业都分布扎根在地方,而且不只是国有企业,民营行业同样广布四海、遍地花开。仅以江苏为例,集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集群就包括丹阳眼镜、南通纺织、泰州制药、苏州丝绸等,其中很多从清末民国就开始起步,交织过近代的历史风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异军突起。他们的创业故事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时代价值,无论是行业特色还是精神内涵,都符合发展潮流,堪称展示地方形象宏大的素材库。

综上所述,地方题材电影尽管缺乏影响力水平有限,存在各种缺陷和限制,但作为一个持续扩大的群体,业内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也有必要给予帮扶和支持。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这是展现地方形象、丰富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必然方向;从经济价值上来说,提升地方知名度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并作为典型榜样,形成集群效应,推动共同发展。因此,无论是影视行业和地方政府,都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包容胸怀、多样的视角对地方题材电影进行指导、挖掘和弘扬,让这一少为人知的潜流真正走向主流,汇聚潮流,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猜你喜欢
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