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儿童动画中“拙”的审美趣向研究

2021-11-14 12:01段婧瑛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动画建构儿童

□ 段婧瑛

“拙”在《说文解字》中意为:“不巧也。”东汉末年,赵壹在《非草书》中也同样有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这里的“拙”与“巧”相对立,意为“笨拙”。但作为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范畴,“拙”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道家之“拙”的审美理念突出“本真”的内涵追求,禅宗“拙”的美学思想,追寻“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事实上,关于“拙”这一审美范式的研究,更多的还是置于碑学范式之下。在人文意识的影响下,北宋中后期,书法的审美趣味发生了转变,从追求笔法之“巧”向“拙”转变:“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相较于书法字体的“精巧”与“媚好”,以黄庭坚为代表的北宋书法家更喜好以书法抒发个体精神内涵,追求“不计工拙”的酣畅性情,“拙”的审美意味逐渐丰富。

“拙”所蕴含的如婴孩般“稚拙”、本真的审美特征,虽多见于碑学范式之下,较少出现于当代影视作品的审美趣向研究中。但事实上,其内涵正与大量优秀的中国儿童动画的审美追求相契合。回首望去,从中国动画制作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开始,到动画成熟时期的精品短片《三个和尚》《雪孩子》,再到新世纪的电视动画作品《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马丁的早晨》《毛毛镇》,这些优秀作品蕴含着的共通审美趣味,在角色塑造层面皆体现出禅宗美学思想中回归本真之“拙”“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在美术风格中,则积极探索“古朴”“拙厚”的审美志趣;在主题上追求“真”的内涵表达。充满“稚拙”之美的儿童动画作品,是孩子们成长中的好伙伴和知心人,搭建了通往孩子心灵深处和本真世界的童话桥梁,在启迪儿童想象、培育基本判断和守护童真童趣方面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是一切优质儿童动画作品的普遍特征。

“物我两忘”:角色塑造的泛灵之美

在儿童动画的影像世界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皆可赋予灵魂,使其具有人的意识特性与行为特征,成为动画创作中具有生命意识的灵性角色,正如禅宗美学所主张的回归本真之“拙”,并突破“拙”的阻隔,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追求。动画艺术家紧紧抓住儿童阶段的独特天性特征展开创作,通过桌子、椅子或是树叶、落花的拟人化想象,建构了一个生机盎然却又“井然有序”的想象世界,一切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灵性和人性,在润物细无声和自然而然中拉近了儿童与世界的距离。优秀的儿童动画在培养孩子们想象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守护其至纯至善的本真天性,努力帮助儿童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朴素认知。

例如,在动画短片《雪孩子》中,主角“雪孩子”是一个由冰雪堆砌而成的雪人,在孩子充满泛灵之美的想象世界中成为了具有人的喜悦与忧思的“雪娃娃”。最终,雪孩子为拯救大火中的小兔而牺牲奉献,最后以水的形态回归天地自然。影片以充满想象力的角色建构、纯真柔和的叙事语态,向孩子讲述了生命与自然最简单本真的循环规律,培养了孩子们最基本的“天人合一”概念认知。“雪娃娃”的牺牲,一方面彰显了伦理之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使和谐共处的概念深入童心之中,很好地培养了儿童基本的生命观和自然观。再如,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哪吒虽由人类母体诞生,但在肉身毁灭后由莲花中涅槃重生,这种人与物的相生关系,同样是本心清净、回归本真的审美体现。在电视动画《毛毛镇》中,狐狸、斑马、大象、河马等动物皆化身为“毛毛镇”家族中的一员,创作者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关系“赋予”动画角色设计中,以拟人化的手法拉近了孩子和动物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共生意识与和谐理念,在意趣盎然中孵化万物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观念,有益于儿童日后形成高远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意义。再如,电视动画《赛尔号》虽对未来世界中的人工智能与人机互动设想还非常浅显,其体现的人机共生的理念同样意味深远,片中主角是一位创造未来的“机器人”,孩子们在动画建构的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中浮想联翩。影片中展现了科技带来的“绚烂至极”的未来城市图景,却又不仅仅停留于此,最终归于情感的回归,使孩子们对匡扶正义的“机器人”由衷产生情感认同,帮助他们建构朦胧的科技理想和科学幻想。

“宁拙勿巧”:风格建构的稚趣之美

优秀的儿童动画绝非站在成人视角信马由缰创作,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儿童进行“说教”与“劝服”。傅山书论中提到,幼童的书写呈现出“奇古”之美,展现出自然而然的真性情流露;过度追求“媚熟”“妍质”的画面风格与精巧的叙事线索,反而失去了幼儿的本真与率性。李贽在《童心说》中言道:“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优秀的动画艺术是由衷而发的,艺术是情感的结晶体,发自内心和真情创作的艺术才能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为此,动画艺术创作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稚趣、质朴和自然的语态,守护和培育儿童的童稚之心。

一方面,稚趣之美和灵动风格是动画与童真交融的重要黏合剂。面向儿童创作的动画作品,其审美标准不应浅尝辄止和蜻蜓点水,相反,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动画作品,对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的期待更高,对艺术创作高起低落的水准要求更高,检验着艺术家的美学素养与精神境界。譬如,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充满稚拙之美的小动物就出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笔端,摆脱了雕琢伪饰之“巧”,呈现出质朴、凝练却又气韵生动的水墨画美学韵味。全片通体灌注着稚趣和童真之美,成功演绎了高起低落的审美理想,黑白水墨意境营造的氛围如梦如幻,让孩子们在充满稚趣的自然界尽情遨游。又如剪纸动画《葫芦兄弟》,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创作蓝本,用充满装饰之美的造型语言与鲜明的色彩搭配,建构了一个童趣盎然的神话世界。这些优质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美学风格,又具有深入浅出的思想内容,将真情实感和艺术创作融为一体,为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优秀作品中的“稚拙”并非仅有“拙”而无“巧”。事实上,在艺术创作中,由“拙”到“巧”再回归本心,超越为“拙”的过程,才是审美对象物化为具有审美趣味的客体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是儿童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点。纵观儿童动画的创作史,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和稚趣盎然的情节建构与形象设计十分重要,是儿童动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些创意特征契合了儿童的心灵和精神特征,满足了儿童富于幻想和想象的心理特征,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例如,在电视动画《马丁的早晨》中,主角马丁每天醒来都会拥有新的身份,获得不同寻常的人生体验。在中国动画中,意向的装饰性意旨往往高于叙事。装饰按照一般理解是一种无用的技巧,但正如贡布里希所言,“它不同于功利性的构图,因为它无需去适合行为世界的人和用途,或者说除了为感觉直觉提供一个对象外就无须去合适任何用途”。在部分优秀动画中,在装饰性所带来的无须言说的、极度自由的叙事空间中,为儿童受众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如在电视动画《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人物造型对现实进行了极度的艺术夸张与变形。这种超越现实的装饰性形象设计恰恰贴近了儿童喜爱拼贴现实、想象创造的心理结构,看似“不着边际”的情节设计,恰恰符合了儿童的“游戏”与“童话”心态,让复杂的经验世界以童真的语态进入孩子的世界之中,创作者精准捕获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从儿童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出发,获得良好的审美价值。

“去伪求真”:人格内涵的伦理之美

儿童动画因其视觉化、直观化、生动化的视听语言特征,更易于被儿童所接受,是处于成长期的儿童最喜闻乐见的精神食量。儿童在观看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感官快乐,同时对基本的好坏、是非、高下、美丑、善恶和对错有粗浅的认知,对孩子们真善美的朦胧认识和判断起到重要作用。假以时日,他们的伦理之美和道德之美就会逐步建立起来,他们对生活、社会和人的认识将逐渐清晰,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长和建构意义重大而深远。优秀的动画作品应将真、善、美贯穿于动画作品之中,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能够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浸润、陶冶和孵化的良好作用。例如,电视动画《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以诙谐的家庭趣事为故事主线,讲述了家庭伦理中和谐观念的重要性,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心中。又如经典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该片将原著中的斗争背景删除,着重刻画“哪吒”舍已为人和无私无畏的品格,以正义与邪恶的碰撞培育儿童的“善”“恶”观念。再如经典动画电影《不射之射》,该片改编自中国典籍《列子》,主角纪昌为了成为天下第一射手,不惜做出射杀自己的箭术恩师飞卫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暴力行为。当他看到仙士甘蝇可以不用弓箭,即可将大雁从天空射下时才幡然醒悟:真正的强大不是箭术而是无箭,妙在无为而无不为,不战而屈人之兵。随后,纪昌用五年的时间悟通“至为为无为,至善为无善,至射为无射”的哲学思想,至此邯郸城射手皆羞于用箭。从这些具体作品不难看出,“拙”所代表的求真的人格张力与对软媚流俗的反叛。

然而,在已经逐步进入“景观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产儿童动画在不断追求视觉奇观、探索奇巧叙事,以技术与视觉的炫目,追求获得更多受众进行“视觉消费”的可性能。事实上,作为承担“化人养心”之能的儿童动画,对于视觉与技术的过度崇拜,不仅会影响其美育功能,更会降低其审美品格。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纵观近年来的现象级儿童电影,无一不在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崇尚“奇观美学”,丧失了“稚拙”的审美趣味与狂狷刚强的人格追求。注重以伦理之美孵化和培育孩子们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判断,这是优质儿童动画电影的共性特征。对于“拙”的审美追求正是对于回归孩童般本真的境界追寻。一部优秀的儿童动画作品,其影响力可能会超越儿童阶段伴随孩子们一生的成长过程。动画创作中蕴含的想象力、童真稚趣,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作品的精髓所在,其润泽心灵、陶冶情操和人格完善的审美价值很重要,艺术家以动画之美守护着孩子的纯真世界,以艺术的形式为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守望着诗意的栖居家园。

注释:

①赵壹.非草书[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②黄庭坚.论书[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③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动画建构儿童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做个动画给你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建构游戏玩不够
留守儿童
我是动画迷
六一儿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