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蓉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美术馆从18 世纪诞生以来主要承担收藏、陈列、展览、研究等工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美术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逐年提升,我国的美术馆正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美术馆除原有的主要功能外,正逐步发展为普及文化艺术常识,提高公众文化艺术修养,进行公共休闲、学习交流、资料获取和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
目前,中国国家级省级大型美术馆硬件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充足,频繁举办各种活动,能较好地发挥其公共教育功能,在2020 年疫情期间也努力探索一些线上公共教育活动,如依托数字美术馆、微信、抖音等载体,推出在线展览、讲座及网络慕课等全新公共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但很多线上公共教育服务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活动形式及内容有待改进和完善,地方美术馆更是需要探索符合受众需要的线上公共教育服务模式。
1.线上展厅服务探索成果
线上展厅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产物,是展示汇报的重要手段,能给观者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并能通过互动给观者留下深刻的记忆,目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知识讲座、信息传播等多个领域。国内美术馆线上展厅功能实施较好的有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南京美术馆、四川美术馆等大型美术馆。
目前国内美术馆线上展厅一般选择质量较高的展览进行制作,包括以往的优质展览。展览一般从进入展馆开始,用VR 视角可进行360 度全方位观看,即使没有真正去过美术馆的观者也可真切感受美术馆的整体风貌和内部结构,获得线下参观的体验。可详细阅读展览的前言、结语、宣传海报等,可获取平面图或位置图,明确了解作品所在的展厅和位置,观者可以有针对性、目的性、选择性地观展;进入每一个展厅,不仅可以看到展厅的整体面貌,还可以仔细参观每一件作品,作品支持放大缩小观看,便于观者深度了解作品,参观过程中还可选择音乐伴奏,感受展厅的艺术氛围。
2.线上展厅服务存在的问题
线上展厅服务主要是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馆公共服务功能,受到很多人的热烈欢迎,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必然存在很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宣传引导不够,很多受众不了解,使用的人较少
通常认为有网络终端的地方就有线上展厅的受众,受众涉及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但真正有效使用的人却较少。比如观展人群中有部分年纪稍大的受众因受到网络信号及网络工具操作的困扰不能享受线上展厅服务;年轻受众选择线上展厅一般是满足普通学习研究需要或进行休闲娱乐,要进行深入研究,或时间充裕,还是选择慢生活的方式去展厅仔细观察原作;年幼的观者,会因没有大人引导陪伴而不能观展;还有一部分人对艺术不了解,对线上展厅了解关注不多,也不会去用,所以目前真正经常使用线上展厅的人还比较少。
(2)配套专业服务不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和审美需求
首先,线上展厅服务还在起步阶段,许多大型展馆都因人手不够等原因没有配套的专业语音讲解,更不用说针对不同人群的多样化语音讲解,很多业余观者只能初浅地逛逛,知识普及和艺术教育功能难以较好地实施;其次,线上展厅的作品放大功能有限,不能满足观者技能技法学习以及进行细节研究的需要;再次,配套的线上讲座及技能技法体验供不应求,迫切需要增加高质量讲座及体验的场次;最后,完整高质量的线上展览不多,很多线上展览还处在展览导读、展览预告的初级阶段,观者想要深入地了解作品还必须到展厅观看原作。
(3)专业设备及技术人才不足,观展效果不能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需求
很多美术馆的线上展厅服务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发展迅速,但专业数字技术人才很难短时间内全部配备,地方美术馆更是如此,特别是专业美术馆中的数字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数字技术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欣赏美术作品、掌握美术作品绘制步骤等,否则制作的数字展厅可能存在色彩、拍摄角度偏差较大等问题,不能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高质量体验需求。
有的美术馆还根据受众需求和知识普及宣传需要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举办相关讲座,并与受众互动,解答他们在观展或创作体验过程中的疑惑,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公共教育服务活动,需求量大。线上讲座虽然解决了专家路途遥远、行程周期长,以及美术馆接待、讲座现场人手安排费用高等问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讲座太少,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讲座要根据展览或观众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需要提前安排和计划,而展览馆的展览并非每一次都是提前计划好的,一般只能对多年来的届展等常规展览进行提前计划,地方美术馆更是如此,而很多近期内安排或临时穿插的展览不一定都能针对展览提供高质量的线上讲座和互动体验。
2.一般地方美术馆经费有限,不能请到更多更好的专家
一般的地方美术馆每年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举办展览、公益性讲座,开展公共教育和观众体验拓展活动,业务活动用房小型修缮及零星业务设备更新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分配到公益讲座上的资金有限。一般来说,讲座主讲专家的知名度越高,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就越高,那么讲座的时间安排在节假日参与度和效果自然更好,但是需要支出的费用也越高,专家的时间安排更不方便,所以一般一个月能有一次专家讲座对于地方美术馆来说难度都较大。
3.讲座者与观者的互动太少
很多参与地方美术馆讲座活动的听众属于比较积极地想提升自己综合素养的人,或者是陪伴家人一起学习,但相关的知识储备不够,通常是抱着被动学习的心态,带着一颗敬仰的心来听专家讲解的,在互动环节提问的人很少,即使有提问,问题的质量一般也不高。
4.讲座的种类和形式太少
由于资金限制、相关工作人员不足、专家日程安排紧等原因,本来能够举办的讲座就有限,所能涉及到的形式种类就更有限,不能较好满足不同知识层面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要。
目前,由于人民物质财富快速增长,个人自我实现需求日益提升,国家美育政策贯彻实施等原因,国人在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地方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投入也不少,各大美术馆为公众免费开设的公益体验项目逐渐增多。比如有的美术馆开展美术技能亲子体验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引导观者进行国画等的创作体验,不仅宣传了文化艺术知识,弘扬了传统文化,还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亲子互动,留下美好的记忆。
美术馆的公益体验活动大受欢迎,但由于地方美术馆各方面基础薄弱,而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而相关知识普及、体验活动等公共服务很难短时间内与人们快速增长的精神需求保持一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地方美术馆的体验活动主要针对孩子,对于老年人的关注不够,针对有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普通老百姓的关注也不够。
中国高校数量众多,且学校类型、层次和专业都比较齐全,其中大部分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改变原来以理论研究为主,与社会需要和工作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要把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研究、项目实践相结合。因此,高校需要广阔的不同层次的实践平台,高校教师们为了更好地教学,需要与企业和实习实践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而很多高校美术馆在这方面已有探索,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地方美术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平台和已有的技术人员,主动联合地方高校,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优势,在现代数码、人工智能、理论研究、项目拓展、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线上线下长期合作,地方美术馆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践平台、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等,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美术馆除了与地方相关高校达成协议,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以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募多种类型的志愿者,从多维度出发储备人才,缓解人员不足和资金有限等问题。
目前,中国的脱贫攻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全国人民正在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向前,物质生活满足的国人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比如很多退休或有富余时间的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想要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度过快乐时光,或者单纯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有部分大城市的人愿意到小城市做志愿者。
地方美术馆可以搭建具有合理管理制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者平台,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使他们与美术馆长期共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普通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解决部分专业人才不足,专家缺少,体验实践活动不能延续等问题。
利用高校、志愿者、专家等资源与美术馆原有的宣传推广活动相结合,实行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把公共教育做成常态化服务,比如合作企业平台推广、合作高校平台推广、观众资源推广,加大美术馆活动宣传和相关知识普及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受众一起加入到宣传推广的队伍中来。
美术馆的线上公共教育服务功能是后疫情时代美术馆公共教育服务功能快速转型的产物,也是国人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满足后的迫切需要,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短时间内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美术馆、受众及相关人群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一起开创美术馆线上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