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展
(福建省歌舞剧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小提琴是一种既能伴奏又能独奏的乐器,被誉为“乐器之后”。小提琴的音色独特且多变,同时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乐曲的整体表现,所以对于音色的处理是小提琴演奏和教学中的核心与难点。一个好的小提琴演奏家一定会根据乐曲的背景、内容、情绪,而控制左右手的揉弦、运弓力度,产生丰富多变的音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内容,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力求创造更好的听觉效果。将音色运用到音乐中,服务好音乐,这才是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中,演奏者通常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演奏音乐,给聆听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老师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讲析乐曲,让学生得到充分理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演奏出悦耳的乐曲,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情感。无论是演奏者还是聆听者,内心都会充盈着饱满的情绪。
而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过程中,则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如果仅仅只是没有感情的、单纯的旋律重复,那么小提琴本身的灵活性就会大大降低,演奏者无法传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聆听者也无法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
所以,在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中,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教师,都一定要在做好基础训练、强化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技巧的同时,考虑演奏技巧、乐曲情感、演奏情感、个人特色的变化与确立等,从根本上提升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应用。
所以本文将从正确认识音色、演奏技巧的选择、情感展现、建立个人特色等多方面,综合简析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着许多类型和风格,同时因为表现手法的因人而异,哪怕是同一风格的曲子也有着极大的差别。导致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音色。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的旋律,演奏者就无法向聆听者传播感情。所以准确把握小提琴演奏时的音色,能够反映出演奏者的音乐情感和乐曲的音乐文化。
音色也称为音品,指的是声音的品质,所以只要是声音就会有音色、就会有品质。在进行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时,音色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在非专业人士看来,音色在乐曲中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音色方面仍然存在争议与分歧。
但需要肯定的是,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为音色的多变性,同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演奏技巧来演奏同一首乐曲,完全可能演奏出不同的音色,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所以为了带来极致的听觉感受,在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中就要重视音色所带来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正确认识音色。
音色的变化并非是不可控的,通常是由一些细节而造成的。因此专业素养较好的演奏者,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感需求来转变小提琴音色的。虽然每个人天赋不同,但只要通过足够的练习,就可以自如地控制音色变化。当然,在此之前需要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这样才能在演奏与教学中找到练习的方向与目标。
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因素可控,有的因素不可控;有的因素影响大,有的因素影响小……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演奏技巧与演奏情感是两个可以控制且对于音色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
1.演奏技巧
演奏技巧包括右手运弓的轨道、力度、速度及各种不同弓法和左手触弦点音准的掌握。例如,在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左手指尖的触弦和右手运弓的力度、弓速来控制音色。但如果运弓用力过大,琴弦就会发出噪声;用力过小,音色又会发虚,缺乏活力和表达。所以,在练习和演奏中,就可以通过合理控制用力和发力方式,选择正确的演奏技巧,从而来改变音色,达到保证音色优美的目的。
2.乐曲情感
小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或教学的过程中,自身情感的赋予也是影响音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想要优质的音色,就必须要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不能直接照搬理论,而是要多关注演奏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音色。只有充分掌握演奏情感,才能在演奏与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音色、展现音色。
音色与情感的关系,不仅有上文提到的乐曲情感,还包括演奏情感。前者是指演奏者对于乐曲感情的理解,后者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传达给聆听者的情感。乐曲情感在前文已经简析过,所以此处仅简析演奏情感。
音色的魅力在于其多变——在小提琴演奏中通过不同的位置、手部力量等,从不同的情感角度去创造、演奏音乐,给聆听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展现不同的乐曲情感。例如,音色较为平缓柔和,演奏效果也随之变得委婉含蓄,向观众传达的情感则为忧伤、怀念、哀怨等;若音色较为尖锐,那演奏情感多为愤怒、恐怖、紧张等;若音色轻快明朗,演奏效果较为集中,演奏情感则为愉悦、美妙、灵动等。
由此可以看出,音色与情感展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演奏者对于乐曲情感的理解,影响到演奏与教学中音色的展现,音色又影响着演奏情感的展现。所以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情感展现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小提琴演奏者有着不同的演奏习惯,因此,音色也必然会有巨大的差异,最终的演奏效果也会天壤之别。所以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演奏习惯,而是应该通过调整音色而确立独特的演奏个性和特征。所以此处将简析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应该如何获得理想的音色,从而达到情感展现的目的。
小提琴演奏的技巧都是相似的,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建立鲜明的个人特色。音色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在演奏与教学中,老师应尽快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风格,精准定位自己的演奏角色,从而给听众带来深刻且难以忘却的印象。
例如,在演奏或教学《圣母颂》这一类优美婉转的作品时,演奏者就可以使音色趋于灵动、飘逸;而如果是演奏或教学《流浪者之歌》这一类回肠荡气的乐曲时,演奏者则应该使音色趋于热情、亢奋。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不同主题的演奏与教学中,演奏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演奏角色,从而以一种更具有代入感的方式为聆听者呈现音乐作品,从而建立鲜明的个人特色,使演奏过程更加流畅的基础上,获取理想的音色。
小提琴演奏的基础训练,不仅包括正确的演奏技巧、力度控制、弓速和弓段的分配等,还包括音色与演奏方法之间的关系。音色极易变化的特性,就导致只有技艺足够优秀的演奏者才能够实现灵活运用音色这一目标。而技艺优秀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基础训练。
合理选择演奏技巧,灵活运用各类音色,是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难点。但不同学生的专业素养、天赋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演奏与教学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音色之间的完美转换,达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
而在基础训练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最重要的应是左右手的合理配合以及揉弦和不同弓法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演奏出均匀、饱满、悦耳的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理想音色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一定要不断提升演奏技巧,不断完善其中音色。
音色的调整和展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演奏者的演奏能力、技巧等具有一定的要求与标准。所以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基础训练,增强学生对于音色的敏感度。如果基础训练没有做好,那么整个小提琴演奏的过程就会变得混乱,甚至产生噪声。在做好基础训练的前提下,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在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演风格,从而增加小提琴演奏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音色的获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长期且困难的过程,只有对曲目十分熟练的演奏者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所以,老师应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学习和探究,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和演奏技艺,在演奏前熟练掌握相关曲目。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下,才能获取理想的音色。
在现代交响乐团的演奏中,小提琴是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因为其既能重奏也能独奏。而这一特性,就要求小提琴演奏者除了要与其他乐器进行合作,还要注重个人能力与技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掌握好小提琴音色的练习方法,是成为一位优秀小提琴演奏者的必经之路。
这也就是为什么音色虽然是一个抽象且不可触碰的事物,但是我们仍在研究它的原因。哪怕现如今有的群体认为音色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这依然不能否认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中始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因为音色的转换,乐曲变得更加具有表现力;因为音色的多变性,声乐作品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感……所以无论是在演奏中还是教学中,都应该坚定这一观念——进行音色训练是学习小提琴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使小提琴演奏出更为优美的乐章;使小提琴表达更为强烈的情感;为聆听者带来更极致的感受……这就是小提琴音色的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音色对于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音色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做到音色与不同乐曲的完美融合。但是仅仅靠教学部分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音色。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再加以不断的研究与练习,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