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月(九江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电影作为一种动态的叙事艺术形式,其设计与架构基本原理必然要遵照与叙事学理论的指导,首要的便是对时间与空间两个部分的解析与把握。时间概念一直都是叙事学理论中研究与分析的重点,几乎所有的叙事都需要在时间框架内完成,人物的变化、情节的演变、故事的走向都需要借助时间的依托,并由此出发深化电影内各要素变化的特性;空间问题则是叙事学的另一个焦点,时间是叙事的维度,而时间叙事中所涉及的人物、环境等存在物则是归属于空间的,需要在空间场所内完成对于时间叙事的记录,才能够完成电影立体化的故事承载。电影是具有综合性的时空艺术结合体,其叙事的完整性必然需要时间与空间两者的共同作用,共同构成“一种复杂流动而又灵活多变的假定性世界”。
在电影最为基础的镜头语言之中,时间和空间都作为电影叙事的基本维度,在导演精妙的处理中被组成复杂多样、情绪丰富、内涵饱满的排列组合,将有限的视听元素呈现出不一样的叙事效果。由此电影在能再现社会现实的同时,也能基于现实基础进行想象与创造,导演在叙事表达与影片风格上的把握则能通过时空叙事的结构处理有效实现。《少年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历时12年记录梅森的成长带领观众细致品味孩子、父母的变化与岁月流逝的动人痕迹,《敦刻尔克》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非线性的多时空叙事理性地讲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多维度历史与影响。
新晋导演顾晓刚在电影《春江水暖》中,并未参考一般类型电影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常规处理方式,而是有着自己对于电影时空叙事上的特殊理解,他尝试从中国传统的艺术修辞手法、审美偏好、民俗规律等内容中寻找灵感。他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中,挖掘到电影的灵感,借鉴画作的思路完成整部电影的时空叙事框架逻辑安排,也借此表现出富春江畔寻常百姓家的人情冷暖。
电影中的时间是电影叙事发展的坐标横轴,时间变化对应了人物角色、景色环境、物质社会等电影各要素的不同状态与阶段,电影的时间叙事长短、快慢等叙事处理手法也会赋予这些要素的变化特殊的情感、意蕴、氛围,加之与变化的空间场所在情境上进行渲染,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电影的叙事逻辑中,加深观众的电影沉浸式观感,从正确的方向带领观众对电影进行理解,一般来说电影在时间上的叙事结构主要有线性时间叙事、交织对比时间叙事、回环重复时间叙事与片断组合时间叙事四种类型,不同叙事模式各有所长,电影导演会根据电影叙事需求进行相对应的选择。
电影《春江水暖》主要讲述了富春江边一个普通三代家庭的日常生活,虽然也有与父母反目成仇、被黑社会追债砸店、被警察抓捕入狱等戏剧性的情节安排,但是电影的主题更多侧重于人们不具有复杂性剖析和呈现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普通生活,因而导演顾晓刚选择了较为简单、直白的线性时间叙事模式,在线性的时间流动中完成电影世界的构建。
并且,电影以普通生活作为主题也决定了电影叙事空间的特性。急速变化、激烈震荡的空间并不符合平淡如水的普通生活主题要求,而是需要能够烘托平淡、真实又些许悲凉主题特性的具有稳定性的空间环境,导演将杭州市风景秀丽、水色佳美的富春江畔作为电影的固定空间,以此承载普通生活的时间线变化,围绕奶奶展开的三代人的故事在此缓缓拉开序幕。
寿宴上其乐融融的一家在奶奶突然病倒确诊老年痴呆后,因为赡养问题一点一点地撼动着原本和睦的亲情关系,兄弟四人都有孝敬老母亲的真心,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无法承担起赡养的重任;大儿子夫妻原本视若珍宝的乖女儿因为心上人与父母关系恶化,甚至划清界限离家出走;以打鱼为生的二儿子夫妻原本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为解决儿子婚房问题拿出所有积蓄和房屋拆迁款,只得蜗居在渔船上艰苦度日;赌棍三儿子既要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又要躲避四处追债的债主,铤而走险非法经营赌场挣了钱,又迅速破败锒铛入狱;四儿子忠厚老实但又过于憨厚,尝试追求爱情均以失败告终,孑然一身。
富春江流淌的水、两岸的树木、江中的鱼,有季节上的微小变化,但是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没有变化的空间。在这个固定的空间之中线性时间缓慢地流逝着,简单平缓,不因为欢喜而停留,也没有因为悲痛而加速。
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如普通人的生活一般发生着变化,奶奶身体越来越不灵活,脑袋也越来越糊涂;四个儿子不再年轻,脸上满是艰难生活碾压过去的无奈与沧桑;媳妇们也退去了姑娘时候的天真,眼里看重的更多的是物质利益;孙女则摆脱父母的全方位保护,一点点找到自我,明确人生追求,开始反叛。不变的空间中,人物角色的脾气禀性、价值追求、生活观念在变化的时间下发生改变,尤其是一个维度的不变将另一维度的改变凸显得更加明显,不变的富春江美景,将生活琐事中的平淡、无奈、悲伤的灰色面乃至丑恶面的情感渲染得尤为深刻。
电影《春江水暖》的影片名称取自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初春时江水开始回暖后的景象,导演以此作为电影题目,旨在将春季的喻义置于电影开头,并作为电影时空叙事的季节开端,由此展开富春江边春夏秋冬的四季故事。电影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作为时间流逝的重要环境依据和剧情设置的时间大结构,电影按照春季温馨贺寿、夏季情爱萌芽、秋季危机酝酿、冬季矛盾爆发的季节变化,安排着时空叙事情节,又以春季回归家庭和睦再聚作为结尾,将四季更迭作为一个轮回的逻辑暗示,这也赋予了电影直白线性时间叙事安排更深一层的喻义,四季流转,命运轮回。
影片在春夏秋冬轮回的时间叙事基础上还设置了围绕富春江畔展开的婚丧嫁娶的命运轮回情节,将奶奶、大儿媳、二儿媳、孙女四人在不同时空下的相似命运在同一时空下以轮回演变的形式联系在了一起。奶奶年轻时的婚姻无法由自己做主,第一次父母将她嫁在了上海,第二次则把她嫁往富阳,没有人在意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年轻时的婚姻给奶奶的心理造成了无法修复的伤痛,身患老年痴呆后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痛苦与无奈,她多次向孙女强调“人这一辈子,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不然要后悔一辈子”。奶奶的一生都留有对婚姻的遗憾,并且带着遗憾死去,至此人生的痛苦才得以终结。
大儿媳和二儿媳的爱情与婚姻,没有被父母强行安排的无奈,却有着因为爱情做出巨大抗争的辛酸经历。大儿媳的父母曾经将装满开水的茶壶扔向丈夫,其舅舅也举起斧子追砍过丈夫,这些抗争虽然从他们回忆来看欢笑多过泪水,但是也难掩在争取爱情的时候所付出的代价。影片虽然未交代二儿媳的婚嫁过往,但在对侄女婚姻的感慨中可见她的遗憾:“不是每个女孩都能像(侄女)那样,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大儿媳、二儿媳为自己的婚姻抗争完毕之后,又投入到为儿女谋划的事业中,费尽心思挑选合适的婚配人才,伏低做小讨好亲家,花光一辈子积蓄购置儿女婚房。
命运轮回将婚姻问题抛给了孙女,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长大的姑娘因为婚姻违抗父母的意愿,拒绝与母亲看好的“金龟婿”在一起,而是毅然决然地想要嫁给心仪的“穷小子”,为此不惜几次三番地与父母吵架,甚至断绝关系,私自完婚。婚丧嫁娶像是一场环形的接力赛,上一辈将问题交给下一辈,下一辈再依次传递,被锁在轮回中的人无法逃避,直至死亡才能终结这场轮回的命运。死去的奶奶走出了这场轮回,而活着的人,他们仍旧面临着接力传递,在富春江畔一次次上演着轮回的戏剧。
电影艺术所呈现的拟态现实与社会现实会存在一定的出入,在审美特征与风格呈现上受到个人性的影响,即电影人会有意识地选择特定的自然环境、服化道具、角色长相等电影元素进行序列组合,重新构建一个拟态现实。因此,影片中导演所生活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影响到电影的个性呈现,从最基本的叙事逻辑到审美风格,均会对同一场地、同一时期、同一人物的同一故事进行不同的演绎。
梦或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诗意现实主义的浪漫法国电影,重视理性冷静描绘的同时又会加入出其创意的俄罗斯电影,着重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超现实主义意大利电影,在闲静、幽玄中探寻某种哲理观念的具有物哀美特征的日本电影……从各个国别的电影特征来看,电影叙事会受到长时间以来所积淀的文学底蕴与艺术审美的影响。
中国电影也同样受到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影响,导演们在电影创作之际纷纷尝试从艺术作品中寻找创作思路和灵感,在电影中融入中国特有的民族意识、哲学思考、文学内涵与艺术审美。电影《无极》引入道家老子关于道的终极性定义,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的哲理思考;电影《影》将中国水墨画融入了整部电影,在中国特有的绘画手法中展开权势谋杀;电影《流浪地球》中,在全人类危难的假设面前展示乡情难忘、故土难离的情怀与不惧牺牲的集体精神……
导演顾晓刚的处女电影《春江水暖》的创作构思灵感源自元朝画家黄公望以富春江两岸边的人物风向志为素材历时七年绘制的名作《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先生的山水画及其强调对时间感的呈现,记录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真情实感的日常生活,以此搭建起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感。导演顾晓刚将这一画卷的构思引入了电影中,将山水画如卷轴般徐徐展开的特征进行了呈现,在时间记录中对景中的人物一点点进行游观。
导演设置了远景、中景、近景等大量景别与长镜头,从多个角度呈现出富春江的景色,以一家三代人变化着的日常生活作为主要记录对象,不断延续变化的时间之感和固定不变的空间之感,《春江水暖》如《富春山居图》一般是某一时期的历史见证。有限性的见证与固定的空间范围碰撞出一种无限的时空体验,观众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国艺术作者特有的宇宙观,或叫宇宙感。
这种中国特殊艺术形式下所蕴含的关于世界、人类、时间、空间的美学思考与源自西方戏剧的电影观念和审美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体验,以生活化的方式融合了不同的日常场景,在贡献了一个中国社会学生趣盎然文本的同时,追寻中国一直以来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在自然呈现的时空叙事中进行极具中国文人式特征的人生观念、轮回观、宇宙观等观念的表达。
影片将历史记忆、时代变迁与现实丰富的细节结合在一起,将平淡生活中命运的无常与无力感同宏大叙事编织在一起,打造出极为真实且丰沛的情感内容。电影对富春江美丽景色的呈现与中国社会生活的记录不是电影最为惊艳之处,而是导演将创作的起点置于东方的审美传统,突破对西方文化与审美的盲目崇拜与追求。导演顾晓刚还在电影《春江水暖》的时空叙事上进行了新的解读和尝试,从中国传统的艺术修辞手法、审美偏好、民俗规律中寻找灵感。日常场景、情节与人物角色的描绘在不同层面进行了艺术表达,完成了一部极具中国传统美学与哲理特征的时空艺术品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