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中的时代楷模形象建构

2021-11-14 10:49沈晓静陈心怡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电影文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楷模人物形象符号

沈晓静 陈心怡(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时代银幕描摹社会发展,电影是传承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助推时代前行是主旋律电影的重要使命。主旋律电影是我国电影发展史上一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且凝聚了时代发展内核的电影类型,贯穿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与集体主义精神是主旋律电影中涌动的炽热血脉。

从20世纪中叶至今,主旋律电影中关于时代楷模人物的主题作品不断涌现,此类作品记录了我国各历史发展阶段中值得学习和赞扬的楷模人物事迹及其背后的时代精神。从20世纪末经典电影《焦裕禄》到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再到《柴生芳》《黄大年》等影片,再到2020年彰显青年楷模力量的《秀美人生》,这些主旋律电影以各个时代的楷模为主角,将他们的形象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银幕观众的集体记忆中。

主旋律电影中的时代楷模形象建构,以人物背后的现实故事为基底,通过电影艺术性的人物塑造凝练时代风向,将一代代楷模形象变得立体丰满,用艺术的力量助力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让党的百年征程中闪耀的楷模力量随时代节拍跃动,不断激励全党和鼓舞人民。

一、“泛情化”人物塑造:楷模形象立体可感

主旋律电影由于主题立意和内容题材的特殊性,往往在影片中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社会文化内涵。泛情化的人物塑造手法将这些宏大抽象的内容进行了艺术化打磨和柔性化表达,在影片的楷模形象建构与银幕观众的心理认同间搭建了可沟通的桥梁,使得影片中时代楷模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感,深入人心。

(一)人物身份符号的双重建构

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是时代楷模题材主旋律电影引发观众共鸣,传递影片核心内涵的必要手段。贴近现实的人物生活背景画像能让楷模形象刻画的根基牢牢扎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土壤里,时代楷模题材的影片往往通过对主人公身份符号的双重建构,将其事业层面的身份与家庭层面的身份进行缝合,在影片中展现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为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伦理感情元素,拉近人物和观众间的心理距离。

电影人物身份符号的建构并不是封闭自足的,它与“他者”有着很强的双向联系,人物身份符号的建构是在与“他者”的互动与联系中逐渐确立的。在电影《焦裕禄》中,影片以兰考民众告别已逝世的焦书记的片段为开端,在这一场景中镜头多次聚焦人群中情绪格外悲伤的焦裕禄的妻儿,在影片的开头便通过对两类“他者”的刻画确立了主人公在影片中的身份符号。电影用民众的不舍与家人的悲痛合力建构了人物在影片中的双重身份——“大家”背景下亲民爱民的县委书记和“小家”生活里的顶梁柱。人物双重身份的建构取材于其真实生活,《焦裕禄》中没有一味地凸显时代楷模的伟大形象,而是用更加艺术化的手法将两个身份合并,从大家和小家两个维度充盈人物符号,让影片摆脱程式化的传记式英雄刻画,从而塑造一个贴近现实生活背景的立体可感的楷模形象。

程式化的楷模人物塑造方式并不一定能够为影片带来强大的感染力,“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主旋律电影在建构楷模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双重符号时,并不是像套公式一般只借助“他者”对人物的反应来塑造其身份符号,而是根据人物的现实生活素材有差异性地完成双重身份符号的建构。比如以时代楷模柴生芳为原型的同名电影《柴生芳》,影片是基于主角自身的视角,以烟花这一具体事物为纽带,将其人民公仆和慈爱父亲的双重身份符号勾连起来。电影中两处提及烟花,第一次提及是主角因公务繁忙未能实现陪女儿放烟花的约定;第二次则是主人公生命的最后一段,他连续工作17小时后在办公楼前看到了夜空烟花想起女儿。通过这两个片段对人物身份符号的建构,电影刻画的是对小家充满眷恋同时也把大家放在心头的干部形象,而非抛弃一切个人情感的程式化英雄。主角全片最后一句台词是其看着烟花的内心独白,“这个周末,我一定陪她放次烟花”,电影没有用宏大的视听氛围描绘逝世的悲伤,而是回归质朴的生活情感,让展现人物形象的双重身份符号在影片末尾得以合并,在建构主角鞠躬尽瘁干部形象的同时建构其慈爱父亲的形象,这让主角舍家为民的举动变得细腻可感,自然朴素的描绘饱含热烈情愫,比宏大视听的效果更胜一筹,赋予了影像真实动人的力量。

(二)情感化细节对楷模形象的完美补充

电影中的细节艺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细节的呈现不仅是立体化塑造角色的手段,还是差异化建构人物艺术形象的有效途径。“在大众文化时代,电影叙事要反的英雄也是假英雄、伪英雄、只见神性不见人性的英雄。”主旋律电影对时代楷模的人物符号建构也是如此,通过丰富的情感化细节来挖掘差异化的人物特性,从而对人物符号的意义进行填充,建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情感化细节的呈现能够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用微小细节元素建构灵动的人物特性,以此打破“神化英雄”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困局。楷模在影片中的双重身份符号,勾勒了贴近真实的人物形象框架,拉近了观众与人物间的距离,而电影中情感化细节的运用则是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丰满和完美补充,将其影片中建构的楷模形象与生活现实中的情感相联结,用大量与观众情感体验贯通的情感伦理逻辑支撑人物符号的建构,增进观众对楷模的全面理解,从而建构鲜活的人物形象。

“对于电影观众而言,从艺术接受的维度上对人物角色的表演进行欣赏,首先便要符合自身的‘前理解’”,观众对楷模人物的解读也是建立在自身认知体系之上的。因此,电影必须通过更完整的细节刻画来对时代楷模的形象进行完美补充,为观众提供解读人物符号的依据,降低其理解成本。影片《黄大年》,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建构了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既专注科研又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首先,影片在呈现黄教授归国早期因人员工作懈怠、事务流程处理缓慢等外部因素导致科研工作陷入困境时的心理状态片段时,用了一组情感化的细节来展现这位科学家作为普通人脆弱的一面。通过黄教授几次输错家门密码,急躁敲门,高声喊门,最后拳头重重地砸在门上这些情感化细节,以及雪中疾驰汽车的镜头对主角因重重阻挠而内心烦闷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刻画。这些细节的融入打破了楷模“高大全”的脸谱化人物符号,呈现了科学家作为真实的人所拥有的喜怒哀乐情绪起伏以及人性的弱点,给予人物符号更加贴近真实生活情感的内涵。这些情感化细节正是观众能够依照日常生活逻辑所感知和理解到的,细节元素让人物形象的张力充分释放,从而更好地营造共情氛围。其次,影片结尾众人探望重病的黄教授的片段通过不同人物的情绪细节串联成一组镜头语言,司机的痛哭与独白、老同学不舍以及妻子的深情,这些细节共同烘托了主角为人真挚而博爱的形象。尤其是黄教授在病床上将自己的西装称为“幸运服”送给学生,并嘱咐“学成要归来”这一细节,展现了其弥留之际但依旧幽默并惦记着科研传承的人物形象,悲伤基调中的温情满满,丰富的细节展现人物鲜活的个性,蕴含精神深处的感动。

这样泛情化的人物符号建构为主旋律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了伦理情感的内涵,其本身也具有耐人寻味的意义——时代楷模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人,他们的生活同样扎根在社会的土壤之中。楷模的成长不似英雄神话电影中上天赐予超人禀赋的突进式成长,他们成为时代楷模的道路是艰辛曲折且相对漫长的。人物符号中蕴藏的喜怒哀乐是其作为常人的真实底色,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则是其超越普通人的内涵所在。

二、楷模形象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

时代楷模之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不仅是其杰出的工作贡献和动人的事迹,还有其背后的精神力量以及对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诠释。主旋律电影中的时代楷模人物形象承载了与时代相呼应的主流价值观念以及家国情怀,电影对楷模形象的塑造承担了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重任。主旋律电影以时代楷模为切入口,运用符号表征以及隐喻的方式,冲淡电影的政治说教意味,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建立观众与楷模人物符号的心理联系,让其精神内核得以彰显,从而实现时代楷模题材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教育作用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社会功能。

(一)时代楷模精神的象征性呈现

当主旋律电影以著名事件或宏大历史场景为主要内容时,影片中主流价值观念的传递以及教育功能往往可以通过具象化的镜头语言直接地在影片中实现,如展现民族集体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历史经典场面或名人名句等具体内容,“而当主旋律电影从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日常叙事中体现和传达意识形态要求”。象征符号的运用让蕴含楷模精神内核的意识形态层面内容巧妙融入了电影中,通过一系列符号表征建构人物形象以此表达其背后的楷模精神内核。时代楷模电影中象征性的符号往往体现为与人物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如主人公的生活物品或工作场景中的平常元素,这些符号质朴细微而寓意深远,在影片中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逐渐释放。

2020年上映的纪念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电影《秀美人生》通过一系列与主角自身贴近的象征符号呈现出乡村扶贫事业中一股热烈涌动的青春力量,彰显了黄文秀在扶贫一线奉献自我的精神,用新时代青年之力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黄文秀的车是电影中一个关键的象征符号,影片开始她的车驶过乡村田野,汽车行驶线路的上方是高架桥上疾驰的高铁,这一简单镜头的背后蕴藏着意义的升华。文秀的汽车带动了乡村迟滞慢节奏的基调辅以远处疾驰的高铁,把乡村速度带了起来,汽车这一具象符号成为带动贫困乡村发展起来的象征。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文秀的汽车这一符号,在文秀驻村一年之际,汽车的仪表盘公里数正好满二万五千公里,仪表盘上的数字同样具有特殊意义,它象征了新时代青年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长征”,同时也契合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党员敢为人先勇担使命的文化主题。二万五千里“长征”蕴含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在影片中象征着黄文秀在脱贫攻坚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楷模精神。

与此同时,《秀美人生》中还有一组符号——黄文秀的扶贫队伍“百坭村乡村振兴地表超强战队”以及他们身着的红马甲。这些跃动着青春气息的符号象征了主角炙热的青年力量,“地表超强”是当代青年人常用的词汇,极具群体特点,这一符号既蕴含了文秀扶贫的决心,又在符号层面拉近了人物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而文秀身上红色的马甲则从色彩符号的层面充分发挥了“红色”的象征意义,马甲颜色之红,在乡村土地上播撒,乡村的冷色调逐渐被红色点燃,文秀穿着红马甲在乡村行走就像一团火一样,走到哪儿燃烧到哪儿,把温暖带到乡村的每一处。红色既象征了新时代“后浪”的青春活力,也象征了文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这些符号是艺术性的,却也是真实的,象征符号的运用不仅将人物现实事迹和艺术创作进行了巧妙融合,而且还凝练了时代楷模的思想内核,将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汇入楷模的人物符号之中,通过影片对时代楷模形象的建构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令人动容的精神文化力量。

电影《焦裕禄》中也存在时代楷模精神的象征性呈现,在林场老场长去世后主人公在沙丘上独自站立在一大一小两棵泡桐树之间陷入沉思。人物与树之间由低到高形成了类似阶梯的形状,这一镜头既是情节节点也是寓意深远的象征,展现了脆弱树苗长成能抗风防沙的泡桐树这一过程中需要的是人的努力与奉献,需要有人耐住寂寞与艰苦,同树苗一起扎根这片沙土之中,共同对抗风沙。其次,人与树构成的阶梯式形状本身也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时代楷模无私奉献、迎难而上的精神内核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在肩扛重任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一步一个阶梯地生发壮大的,这是象征符号与楷模精神主题相辉映的地方,也是对楷模精神塑造的进一步升华。

(二)个人与家国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表达

个人与家国的命运永远是休戚相关的,时代楷模个人的成长发展、进退起伏都在大时代背景的底色上展开,与所在集体紧密相连。主旋律电影将时代楷模人物形象的建构融入时代底色之中,通过主角和集体关系的艺术化表达以及隐喻性呈现,对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与共的价值观念进行有效表达。《秀美人生》《杨善洲》《焦裕禄》等多部主旋律电影都在建构时代楷模形象的同时融入了特定的时代性内容,比如特定年代的人物群像以及生活环境等。这些时代符号的运用都是为了将人物和时代大背景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现楷模与家国共命运、与时代共起伏的主流意识形态内涵,彰显时代楷模之于集体、之于家国的意义,真正把握时代主旋律,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并得到升华。

主旋律电影中每个时代每个集体都有不同的人物群像,这些配角人物的群像既是对主人公形象塑造的侧面烘托,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背景中不可磨灭的时代符号。主角与群像的联结给予了个人与家国命运共同体话语表达的可能性,电影并非对这些人物展开大而全的描绘,而是精准地抓到了这一群人的主要特征,着力建构主人公与其身处时代的深度联系。电影《秀美人生》通过百坭村“老中青”三代人的群像刻画了乡村脱贫攻坚的真实图景,主人公黄文秀“百坭村第一书记”的人物形象建构和故事讲述都围绕着贫困村落的三代人展开。固守乡土又带有守旧思想的老银匠、生活堕落妻离子散的中年人黄大贵以及不愿返乡的青年高才生阿布这三代人群像既是当前乡村地区脱贫攻坚现状的真实反映,又是牵引主人公行动的动线。正是这一群人的塑造,让时代楷模的形象建构真正融进了集体里,嵌入了时代发展的底色中。影片中以登山绳作喻引出主人公命运与家国命运的紧密联系,将文秀与家乡的关系比喻成系在登山队员身上的绳子,她从大山走到大学正是因为前面的人连着她,所以她也要用自己的力量连着后面的人,带他们走出贫困。登山绳是文秀与家乡的关系的隐喻,同时也是当今时代大批驻村扶贫干部与家国间关系的隐喻,这群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年轻人深知家国之恩,并用自己的青春之力回报家国,就如同登山一般,集体前后相连,共同攻坚克难到达山顶,其中的家国情怀不言而喻。

电影《杨善洲》中则是以水、人、树三个符号为意义连接点,水养人,人种树,树固水,将楷模与集体相结合,展现了主人公与家国集体的紧密联系及真挚的家国情怀。为全力提高农田单产的保山农民群众、齐心抗旱打造滇西粮仓的农村干部、勇上荒山的大亮山种树队伍,这些人物的刻画体现了主人公所处的故事大背景,也是时代的缩影,展现了在农村干部带领下群众同甘共苦建设家乡的时代性社会风尚。杨善洲义务造林是为报答这片土地和人民养育他的恩情,在他的艰苦奋斗之下荒山披绿衣,农民变富裕,影片重点突出了集体因素对杨善洲个人进退抉择的驱动作用,同时也凸显了时代楷模对集体的贡献,以此进行个人和家国命运与共的话语表达。

结 语

主旋律电影中时代楷模形象的建构是现实与艺术的交融,在现实题材的基底上对楷模形象进行电影艺术的转化,这些艺术化的手法无一不是对楷模思想内核和时代精神的强化。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承载着主流话语的时代楷模形象与更多普世情结相结合,让影片中的人物摆脱千人一面的模板,用更加饱满、更贴合时代语境和现实生活伦理情感的人物形象建立与观众产生真正情感交流的桥梁,从而实现影像文本的价值传递和楷模精神的彰显。在电影市场日趋成熟、观影群体年轻化的背景下,主旋律电影承担着传递时代楷模精神的重任,如何运用艺术化创作手法更好地塑造时代楷模形象,提升时代楷模对大众观影群体尤其是年轻观影者的主流文化教育作用,仍需要电影创作者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寻。

猜你喜欢
楷模人物形象符号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符号的由来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完美楷模
变符号
【时代楷模】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爱国奉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