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洳彤
摘要:由于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逐步渗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互联网发展,将互联网使用渗透到各行各业,就连高校教学也十分重视,在高校逐步实现大数据时代。目前,在高校审计教学改革中,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将互联网融入其中。因此,我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建立了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框架。而在公共部门中审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此类人才还较匮乏,所以我国高校教育应注重对审计学科人员的实践培训,培养符合审计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审计文化。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型;高校;审计;实践教学
高校所培养的审计人才通常是指审计机构,在利用有关资源处理业务活动和进行内部控制时,对其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后,进行确认、评价、咨询的行为,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从而创造效益。随着大数据在生活工作中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逐步实现将审计人员从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解救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率,同时也说明审计工作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由此促进学校培养审计应用人才事业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我国高校教学现状、教师配备、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高校审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因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其中大部分属于应用型人才,而且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与普及形成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也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就对高校进行审计教育提出要求,需要将高校审计人员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这就为高校培养审计应用型人才提供条件,因此在高校内应该本着“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理念,促进实现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二、审计教学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
现今在科学技术不断改革与创新的情况下,各个行业都步入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起来,致使审计所接触的对象和面临的内容都变得复杂多样,审计所处的现实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审计难度和问题。如今的审计不再是单纯的统计监督,审计对象已逐步延伸到电子化信息中,因为实现审计信息化不仅能大大提高审计能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也能使審计工作完善度更高。所以实施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不可置否的,这也是促进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进步发展的主要措施。
三、影响高校审计实践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现在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教师队伍的学历要求较高,要求至少是硕士,甚至部分本科院校在招聘是都以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为首选,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都很高,论学术水平更是毋庸置疑,但是在制定教学课程时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体系去选择并授课。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他并未接触实务,他所接触的审计知识只来源于书本,并没有实际的去计师事务或者实习来接触实际审计环境和运用。虽然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很全面和充分,但是理论和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在高校审计学科毕业生在现实中无法从事审计工作,因此现在高校开始了对审计实践教学改革,可即使有了这样的模拟实训课程,这些教师因为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也无法提前告诉学生在今后从事审计工作时可能遭遇的困难和解决方式。
(二)学生上课积极性差
对于审计学科来说,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有趣,审计理论性较强,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所大部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较低,而且在学校无法实际接触审计,只能通过书本进行知识了解,就很难静心思绪来听老师讲授审计内容,所以审计课程的授课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学校在进行审计教学改革时,应将设计的审计模拟实训设置在亲自了解审计工作环境和具备相应的审计知识的教学环境中,只有在教学前对审计知识进行实操训练,懂审计业务的操作流程,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才能真正知道如何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才能采用案例或者讨论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活跃上课氛围,才能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三)审计教学设备落后
在全新的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被计算机充斥着,我们已经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转变为媒体教学,就以审计模拟实训教学来讲,如果我们想将审计知识与现实操作相结合,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实还原审计场景,目前看来我国很难实现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例如,学习审计的我们都知道,制作财务报表是审计工作的内容之一,而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是如何获取审计证据,而在制作过程中只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总结出自己的审计结论,从而发表最终的审计意见。在很多高校的审计实训课程中,是需要备审计单位的很多资料,比如各个公司与经济业务直接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报表账簿、针对针现金的盘点表以及应收账款、银存款的函证等资料,而在高校审计课程中基本没有审计模拟实训所需的必要材料,虽然有些条件优越的高校使用审计软件进行模拟审计训练,但是仍有很多高校在教学中无法使用这类的审计软件。
四、审计改革信息化的建议
(一)优化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
对于高校来说,现阶段需要培养一批审计信息化人才,才能满足审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以培养审计人员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系统操作运行能力、信息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审计决策能力等为目的。所以在面对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人员的挑战时,我们需将审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转化到信息化审计或者大数据审计上,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必拘泥于传统之中,可以主动与时代脚步并行,针对市场需求来科学设置专业,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而且,信息化审计或大数据审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性学科,对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要融合会计学原理、审计学原理;还要设置计算机基础、信息化系统等课程。对审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于审计或是计算机的单一培养,必须是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同时精通审计、会计等经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我们人是一切活动才是现实社会的依靠,为了发展审计信息化,需要清楚认知到只有具备大量优秀的审计信息化人才基础,才能实现审计信息化的进步发展。只有让他们将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审计信息化人员对本专业有深层次探索。
(二)建设审计信息化应用平台
我国现阶段处于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进行有效结合[2],所以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在我国现有的审计信息化设备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先进的审计信息化的软件,并研究开发适合高校审计信息化要求的软件,特别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信息化。只有研发出适合高校审计专业学生使用的审计信息化软件,才能切实实现高校审计信息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才能深化高校审计信息化的改革。因此,我们应该创建应该专属于审计信息化应用平台。
(三)提高审计教师教学水平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审计教师应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上课时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理论可以选用精选仿真案例组织讨论的形式,因为案件事实才接近生活需要,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可以组织专业讲座,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业界人士为学生讲授工作实例,在增加学生的专业间接经验的同时加强教师的经营培训;可以积极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让教师在假期时到专业的审计业务工作单位进行学习,让其更好的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对应,增进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从而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让教师带着相关审计专业的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商贸流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教师对其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将其所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虽然看起来很多步骤是不需要老师进行的,但是这样的优势在于,老师在陪着学生进步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感知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很好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學生能更好地将枯燥乏味的审计知识学透,更有利于实现高校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在提高审计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校方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保障促进审计信息化实践培训的进程,促进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实践教学改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的高校以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这一形式亦是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潮流,而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国内高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在审计专业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改革,国内高校必须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以及规范实践教学管理,重视审计行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审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今后的高校审计教学改革计划模式中,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各种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诸实践,相信我国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而且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裴燕丽.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1):244-245.
[2]李慧.提升大数据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9(07):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