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劳动观念

2021-11-13 22:21赵昌新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策略

赵昌新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目标,知识的学习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新课程改革后的又一个教学任务。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科知识的讲解来渗透劳动教育意识,这样学生的劳动观念才可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本文以立足数学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劳动观念为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业内同仁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新的觀念,也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劳动观念;策略

引言:

在中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应该通过拓宽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通过数学的教学为学生拓宽了劳动教育的阵地,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改变当前教学形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教学,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课堂是为培养学生能力而设置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从而打破传统教学当前教育的束缚,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赢得学生的青睐,这样他们才能够积极投身到课堂学习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与此同时,数学教学的改革要能够对于知识进行正向迁移,让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的内容在生活中得以检验,这样他们才能够体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原则,这样课堂的教学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水平,也能够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在“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这一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图的画法,那么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结合家庭的用水情况来制作统计图,以反映家庭全年用水量。那么在上课时我们要让学生来借助统计图,对家庭用水量进行合理分析,之所以学习数据分析是要让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并能够根据数据的变化找出影响它的因素。通过学生制作的统计图,我们可以发现,每当七8月份家庭用水即将迎来高峰,这是因为夏季到来以后,人们经常会在家中洗澡冲凉,这时用水量较其他月份有所增加。此时教师设置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哪种节约用水的方法来减少家庭的这项开支,就成为了这节课学生所探讨的问题,在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节水策略的制定来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节水意识的培养也是提高学生劳动观念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人的道德认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深挖手中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多元化技能。”赫尔巴特这一观点对我们当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数学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光讲述数学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将知识背后所隐藏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提升才能。

例如:我们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首先要注重对勾股定理发展的历史进行浅显的讲解,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发现了勾股定理的存在,企业这一发现叫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前了500多年,这也是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的辉煌一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呢?在课堂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用数学语言的表示方法,即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用公式表示是a2+b2=c2。那么勾股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便是选取任意的三边组成一个三角形,看三边是否满足这个关系,从而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来任意选取教室地面上的一个角,然后将两条直角边选择一组勾股数,看一看斜边是否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以此来验证教室墙角是否为90°。在这个环节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此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能够通过自己的验算来检验自己的猜想,这样对于他们解决问题能力来说是一种提升。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劳动教育渗透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某些定理和公式是需要学生通过推导来完成的。在推导公式和定理时,需要学生借助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完成教师所创设的任务,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劳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教师设计教学时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想让学生能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就可借助对判定定理内容的数字化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由于三角形及自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当我们给定学生某些条件以后,他们便可以借助教师的已知来做出一个相应的三角形。验证“边角边”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已知三角形ABC,并给学生已知条件,要求学生用尺规作图做出∠B,在∠B的两条边上,分别截取已知线段AB、BC。接下来连接BC,看是否能够做出与已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在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来深入的认知问题,从而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在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将会不断发展,这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劳动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发展,就必须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劳动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米秀英.核心素养下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实践[J].新课程,2021(33):50.

[2]李相伟.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36-37.

[3]马学斌.劳动教育情境下数学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1(29):24.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