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家校合作”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13 21:22洪颖慧吴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洪颖慧 吴玲

摘要:某段时间,家长与教师的矛盾十分突出,起因是教师在“家长群”布置的任务过多。家长代改作业事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部分省份还出台了相关法规对其进行治理。本文针对此事,以家长为分析对象,讨论家校合作、亲师共育的作用,明确提出问题的产生是家长缺乏“家校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家长的“家校合作”意识。

关键词:代改作业 亲师关系 家长教育

一段时期以来,“家长群”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原因是有媒体报道家长与教师不断产生矛盾,矛盾的起因是教师在“家长群”布置的任务过多。家长抱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放学或是周末,班群里以班主任为首的老师发的任务信息蜂拥而至:从作业监督、发视频反馈、批改作业到小程序打卡、问卷调查……任务繁多,数不胜数。关键是,有一些操作流程过于烦琐,家长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本是为亲师能有效沟通而建立的“家长群”,缘何变成“闹心群”?

“不辅导作业,亲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犬不宁”。牛年春晚相声《如此家长》,对此也有形象刻画——它凸显了父母的焦虑与无奈!久而久之,一部分家长脾气变得暴躁,在班级群中顶撞教师,使得亲师之间关系紧张,孩子成了“风箱里的老鼠”,左右为难。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境况,教育部提出“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公开表示:“对于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个问题,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面对这一禁令的颁布,家长似乎借助舆论支持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作业战役”。可是,作业批改问题,只是新时代家校合作实践问题中的其中一个。在不少老师看来,学校教育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希望通过个别化学习帮孩子拾遗补阙,因此在作业上应该家校协同,家长有责任督促孩子的课后学习。面对汹涌而来的对老师的指责,教师也有一肚子苦水: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再加数倍的学生家长,都要面对、都要回应……

我们认为,现代大教育是一个有机系统,“三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综合作用于人的成长成才。在辅导孩子课后作业问题上的亲师矛盾,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所承担角色的重叠和错位导致的。随着在线教育的演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功能上的交叉与融合将成为新常态。面对我国学校的超大班额情况,家长比教师要更熟悉自己孩子,尤其是他们在家的表现。

显然,建立“家长群”本身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就“愤而退群”。但是,修复好关系需要一把好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相互理解。就目前大多家庭的教育水平来说,如果想要保证家校合作顺利进行,家长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教育缺失,家长缺乏“家校合作”意识!

一、代改作业争议中的“家长问题”

亲师矛盾的持续发酵,一方面,暴露出部分教师未掌握好教师权利的尺度,家校协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长本身缺乏监督教师的意识,即使有些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处理矛盾的方式有些过激。

(一)家长获取养育智能途径不畅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家庭教育素质,但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却起步晚、问题多、参差不齐。回望历史,家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应,家庭教育形式上普及而功能有限。很多的家长只是通过书本、媒体平台或者听取别人的一些经验,碎片化地接受一些育儿知识,很少能做到有意识、有条件并且有理论体系地进行养育知识的学习并针对性应用。加之专门的培训机构收费不菲,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来源传统的经验、个人生活阅历以及身边他人的教育经验。

于是,不同阶层的父母在观念上,以及资源获取上出现两极化——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长此以往,家庭教育甚至成为加剧社会分化的变量。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以及终身教师,没有一个“家长资格证”,仅凭血亲关系的生理条件就直接上岗,这显然与我国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和目标相悖。

(二)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未能及时更新

在祖辈、父辈中,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生计负担沉重,所以家长对孩子成长能付出的有限。如今的父母,文化程度和生计压力早已不同往日,可仍有部分家长固守旧观念,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托教师就万事大吉,不再费心。

有不少家长,把自己当成“消费者”,把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看作成一种货币交换来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家长只想看到孩子受教育的结果,不愿意参与艰辛的教育过程,不愿意承担应做的辅助工作。

其实,就孩子教育而言,至少包括来自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的教育(有时还要接受社会教育),对应的是父母也有教育孩子以及参与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权利)。但是,有些家长为了逃脱责任,课后花重金把孩子交托给机构,以求代替家长责任。比如,以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布置的一些亲子手工作業为例,不少家庭敷衍糊弄,甚至为让孩子作品获奖,直接买成品弄虚作假。这种不端正态度,大多是家长对自己身份没有正确认识的结果。

(三)“夸好群”传递的家长家校合作态度失真

与传统的熟人社会完全信赖教师的家长截然不同,现在的家长,接受了完备的中等或高等教育,他们往往思想多元,不循常规,对于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他们会和教师意见相左,加之沟通不充分,久而久之,导致对教师不信任,这也给家校合作带来许多挑战。

除了有家长拒绝老师布置的任务(气愤退群),“家长群”变“夸好群”,似乎也成为另一种常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清一色回复“收到”;对教师分享的通知或学生状况,家长们即使内心抱怨,表面上也表示对老师的体谅和赞美。这种沟通模式,看似互动密切,实则家长们并没有提供有效信息、真实态度和建设性意见。这种“家长群”已经异化为“夸好群”,处处散发虚伪气息,既使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失真,也违背家校合作的初衷。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