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11-13 21:22刘凯李志格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9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思维能力小学

刘凯 李志格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内容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 数学活动 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内容组织课堂教学,探索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时代需要。

一、在数学情境中激趣,引导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情境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认知冲突与联系,是诱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源头。在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植树规律和感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我设计了一节数学实践课“坐公交车”:师生来到操场,模拟设计公交线路,坐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我们准备好了东西便来到了一路公交车站牌等公交车(师旁白:我们等了10分钟,车来了,上车)。我说:我们要坐15站才能到敬老院,每一站要3分钟,中间停车时间是30秒,再加上等车的时间,那么我们去敬老院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一位同学说:第一站不用时间的,那就相当于14站,一站3分钟,这样就算出乘车的时间是42分钟,还有中间停车的时间,14乘以30秒等于420秒,也就是7分钟,再加上之前等车的10分钟,所以一共是59分钟。我说:算得不错,反应真快。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时另一位同学说:可以把每站用的时间和停车的时间在一起算,等于3分钟30秒,再直接乘以14,就能算出坐车花费了49分钟,最后加上等车的10分钟,一共用时还是59分钟。我说: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来比较一下。同学们热烈讨论后认为:第一位同学是从每站走的时间、停车的时间、等车的时间三个部分去思考的,第二位同学是从整合每站走的时间和停车的时间、等车的时间两个部分去思考的。思路不同,解题方法有所区别。本题适合理解间隔数、棵数等植树问题规律,易于学生感知和思维整合。

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因题施法,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多角度思考,探究不同思路,训练发散思维。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比较”的内容,比较89与78的大小。课上很多同学都用通分来解决,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两种情况来比较:

第一种情况:

89=6472,78=6372,根据同分母分数比较法则,因为6472>6372,可得89>78。

第二种情况:

89=5663,78=5664,根据同分子分数比较法则,因为5663>5664,可得89>78。

有的同学说可以转化为小数比较。89转化为小数是循环小数,这时可以保留两位小数为0.89,78转化为小数是0.875,而0.89>0.875,所以89>78。这时,我引导说,比较物体大小时,能不能逆向比较呢?一位学生大声说道:老师,可以先用单位1分别减去它们,比较它们的剩下的,剩下得多,原数就小;反之,剩下得少,原数就大。1-89=19,1-78=18,根据同分子分数比较法则,因为19<18,所以89>78。也可以把单位1看成一个完整的饼,剩得越多,吃得就越少,反之同理。遇到问题时大胆猜想,开拓思维,不只要习惯于顺向思维,还要敢于逆向思维。

三、抓住课堂思维训练机遇,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知识点时,引入故事:一个快要死的老磨坊主,将3个儿子叫到身边,告诉他们:“儿子啊,这17头牛算是遗产了,大儿子占1/2,二儿子占1/3,三儿子占1/9。若分不好就去找邻居李爷爷。”说罢,他就死了。请问: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分别有多少头牛?

听完故事,大家都拿出纸来开始算。不用问,如果用17头牛来除的话,肯定是除不掉的。大家的做法不一,但都不够理想。这时我说,都分不好,那我们去问李爷爷。李爷爷听了,想了一下,笑着把自家的一头牛也牵进去让他们分。爷爷看了他们的愣样,就自己分起来:大儿子有9头,18÷2=9(头);二儿子有6头,18÷3=6(头);三儿子有2头,18÷9=2(头),9+6+2=17(头),李爷爷又把自己的牛牵了回去。同学们想一想,李爷爷其实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对,就是今天要学的最小公倍数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在课前开展思维风暴,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四、抓住“错题”教学机会,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习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时,在课堂小练习中出现判断:公约数只有1的数叫互质数。这道题本身是错的,可有的学生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对比定义“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引导学生思考“公因数”的意义,强调“1”和“两个”。接着发散:互质数一定都是质数吗?互质数有几种情况?经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两数互质有以下几种:①两个数都是质数,如5和7;②两个数都是合数,如9和10;③一个质数、一个合数,如5和9;④1和其他数。这样纠错,老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层层推进,这种抑“错”扬“对”的教学,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架构互质数知识框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抓住思维训练关键,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时,引导学生理解洗水壶是烧水的前提,而开水、茶叶、洗杯又是沏茶的前提。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箭头图(图1)来表示:

一般办法要14分钟,我们发现只需要11分钟。如果要节时、提效,就要抓住烧水这一关键环节,而不是用水壶接水环节。洗茶杯、找茶叶合起来共3分钟,可以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是不是到这里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呢?”孩子们纷纷思考。这时,我大声说道“不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关系图能不能再优化?大家纷纷进言献策,最终形成共识:洗茶杯、找茶叶没有什么先后关系,因而可以合并成为图2:

我适时追问:如何用数字表示上面的图形呢?小组中有人汇报写成图3:

“小题大做”,发散思维,统筹思考,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将题目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针对题目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实现思维碰撞,从而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思维的成长。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观察学生的發言情况,在结束后邀请班中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讲解,这样既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又能开拓其他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振鑫.生长数学课堂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一题多变的数学问题的课堂为例[J].中学数学,2019(10):22-23.

[2]汪国祥.数学教学精准追问时机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20):44-46.

[3]陈萍萍.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20(18):3,5.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思维能力小学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