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保
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将语文学科与当地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本文探讨语文课思想教育与地方红色资源融合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地方红色资源 融合渗透
语文学科教学在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应高度重视培育学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学科在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作用之外,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把教材和地方红色资源进行融合,大大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一、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品德是培养人才的首要条件,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程标准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在平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人才的培养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要求。要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红色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与物质文化,是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和汲取世界先进文明的综合产物。红色资源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革命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显著的价值。地方红色资源是各地特有的文化财富,包括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其中包含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党的理想信念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语文课思想教育与地方红色资源融合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皮亚杰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受到社会经验的制约与影响。社会经验是指在与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儿童在与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不仅接受人类社会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接受社会期望的观点、信念和价值观,进而实现社会化。由此可见,语文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最佳方式,对学生心理发展和思想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发现,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丰富,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出现了“成人感”,这些变化会对他们的道德情感产生重大影响,如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有明显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并不十分成熟,也不善于自控,所以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是最佳选择。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挖掘教材之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开发与语文学科思想教育功能相契合的地方红色课程资源,非常必要。
地方红色资源可以和语文学科进行很好的融合,对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也可以看作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体现出“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
(二)可行性
定远县藕塘革命老区是皖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有着“小延安”之称的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因此藕塘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辖区内有藕塘革命烈士陵园、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中原局二次会议遗址、中原局三次会议遗址、界牌集保卫战遗址、五尖山战斗遗址和许多英雄人物故事,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资源。针对这些红色资源,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搜集整理运用。
(1)调查法:对语文课本中体现红色思想教育的篇章进行筛选并分类,看看针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查找存在的教育缺漏。对当地红色教育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
(2)文献法:搜集整理地方红色资源材料,开展相关教育。
(3)行动研究法:组织学生走进红色资源,去亲身感受、体验、思考,感知地方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丰富教育内容,并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
(4)人物访谈法:通过人物访谈了解当地红色资源,包括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访谈了解参战老兵的英雄壮举,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一手材料。
以地方红色资源为抓手,立足学生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把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与地方红色资源有效地融合起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语文课思想教育与地方红色资源融合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