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春
(枣庄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艺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黑白到色彩,从平面到3D,从长镜头记录到科技特效剪辑结合的图像表现方式变化,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音效变化,这一切变化皆源自图像叙事的内在需求,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讲述故事,并通过故事来传递一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来源的真实性为影片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借助影像叙事的力量,通过艺术化、生活化的图像叙事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具象呈现,使其成为主旋律电影的代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机长》中的叙事紧扣故事本身,将着力点集中在平凡人物,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物,这种深入观众身边人物的叙事手法往往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可,从而对其传递的核心价值观更容易接受与内化。由于叙事取材于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所以,这部影片实现了对平凡人物生活中偶发事件的典型叙事,正是事件的偶发性和新闻性,使其传播效果倍增,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递。
从电影的选题看,取材的真实性构成了影片的叙事张力,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挡风玻璃脱落,经机长刘传健等机组人员的妥善处置和及时到位的空地密切配合,确保了机上128名人员的安全,是全球民航史上的奇迹。”张涵予塑造的机长形象赋予了观众对机长刘传健硬汉形象的审美期待,实现了对这一新闻事件由文字传播向图像叙事的直观呈现,形成了更具视觉冲击的审美体验,同时将这一事件中在个人层面彰显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具象而又直观的阐释。在《中国机长》这部作品中,电影作为有效的叙事媒介,以动态图像的逼真叙事方式艺术化还原了事件的经过,以语图互证的形式实现了对新闻报道中川航事件的艺术呈现,既传递了故事的本质内涵,又传播了核心价值观。
影片叙事节奏紧张有序,从一开始由手机计时器带入的紧张氛围,一直到飞机起飞前一系列检查的细节表现,再到飞机驾驶舱风挡的破裂,故事情节在紧张的叙事过程中起起伏伏,片尾响起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又进一步将整部影片的情感升华,也深刻唤起了观众的心理共鸣。紧张的叙事节奏推进了故事的发展,也一步步将观众带入设定的情境,综合化的图像叙事手段实现了价值观的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强烈的叙事张力,引发了观众的深层思考。
在影片人物的图像叙事过程中,导演一开始并没有将所有机务人员塑造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在人物塑造中不仅有刘长健这样沉默寡言的英雄形象,同样也有副驾驶徐奕辰的浮夸造型,以及第二机长梁栋花花公子般的形象塑造,但却正是这种叙事方式使影片更具生活性。“电影一开始便似乎在性别魅力和业务能力上对徐奕辰进行了否定,让观众感觉这一人物与刘长健式的稳重成熟的机长形象相去甚远”。甚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第二机长梁栋在飞机头等舱与一位姑娘的聊天过程也使观众对影视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所要传递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似乎这些与影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达格格不入甚至相背离,但影像叙事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这种叙事反倒显得更加生活化和真实化,如同观众在平时生活中对周围人物的认知一样。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事很快便颠覆了观众对这两个人的认知,差点把命丢掉的徐奕辰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倒,在被拉回驾驶舱后的沉着、冷静使前面的浮夸形象荡然无存,以至于在飞机平安着陆后他对乘务员黄佳的比心动作反倒显得可爱和令人感动。同样地,梁栋在深知危险的情况下毅然返回驾驶室的壮举则重塑了他的责任与担当,正是由于对这两个人物在平常和危急时刻不同表现的图像叙事对比,更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传达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内涵。
正是生活化与艺术化叙事的结合,使影片从不同人物、不同视角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内涵。头等舱中刁难机组人员的富豪,喝酒后难以控制自我情绪的乘客,去西藏看望战友的老兵,乘机回家的藏区母子,影片从形形色色的人物比较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更加丰富和饱满。这一系列或正面或反面的图像叙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行为规范直观于画面,无须语言的评判,图像中呈现的不同行为及其传递的价值观在观众心中已有答案。在此,《中国机长》通过对川航事件的图像叙事,实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这部影片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正是贯穿始终的,其影响必然也无处不在。
在读图时代,借助图像叙事的力量,将单一的、抽象的文本语言转化成生动的图像语言,使观众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完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价值的体验,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效果。《中国机长》这部影片通过艺术化的图像叙事手法,从不同人物、不同视角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叙事。
爱国,这一抽象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图像叙事的过程中,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细节。在狭义的认知中,爱国一般理解为对国家的忠诚,与之相对应的叙事往往表现为战争影视叙事作品中对背叛与忠诚的叙事比较,尤其是在外族入侵国家危亡时的个人表现。但和平年代的爱国往往是具体而细微的,就像这部影片叙事中所展现的对机上乘客生命的关爱,从机长到空姐,在危急时刻,大家无一不是从大局出发,从乘客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这种叙事恰恰表现出爱国的具体性。在一般意义上,爱国的概念往往显得抽象,在叙述这种抽象的概念时也往往缺乏具体的描述,但《中国机长》这部影片实现了对爱国的具象叙事和微观表达:爱国正体现在每个个体对个人职责的遵守与热爱。
敬业首先表现为极强的时间观念。影片一开始,画面中出现的手机时间指向凌晨3点,时间的准确性暗示出工作与时间的密切关联,由张涵予扮演的刘机长洗凉水澡的叙事画面和桌面上手机计时器的转动增添了影片的紧张情绪,也紧紧地将观众吸引在画面前。对人物主角的有序叙事暗示出这是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场景,背后折射的是对本职工作的坚守和自信。
敬业又表现为对重复性细节的重视。以刘长健为代表的机组在整个上班过程中的详细流程记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观众从来不曾关注的视野,尤其是一开始近乎教科书式的专业程序。从报到过程中机长们身份核对,健康检查等细节展示,到中国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气象中心的天气情况通报,以及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对这种天气可能发生情况的预警,再到对乘务员的专业化检查的细节表现;从检查手指、对时间这些细节,到航线细节介绍再到危险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机长之间的客舱氧气使用时间与释压数据的对照,飞机上客前乘务员对飞机的各种详尽检查,驾驶舱的各项仪器检查等,这些对普通大众来讲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视野,但这种飞机起航前的每一程序无疑都是相同的,包括我们乘机时的安检,也仅是这些检查中的其中一环。经过这部影片对机场员工敬业精神的图像叙事,受众对敬业的认知与理解也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对机场工作人员也就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安全意识也得以提高。在整部影片的危机叙事过程中,从机长到机务人员、机场调度人员沉着应对的叙事表现,展示出大家对本职工作的坚守与忠诚,正是这种对本职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才造就了危急时刻的沉着和冷静,这背后折射的正是敬业精神。“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乘务长毕男的这番话在此不仅展示出其专业的自信,更将敬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坚守。
影片通过视角的转换真实再现了不同人物、不同视角下对诚信的定义,也进一步将诚信的内涵扩大到彼此的友爱、信任、责任与担当。“满儿,爸爸今晚下班以后回来给你过生日”。正是这句看似不起眼的语言构成了刘机长对女儿的承诺,也构成刘机长在高空极寒条件下的心理幻象,但正是有着这样一个承诺和未曾对乘客说出的承诺,让他产生了坚强的毅力去克服面临的所有困难。
飞机在高空遭遇的险情和乘客口中索要的知情权,造成了机组人员与乘客之间的诚信危机,并由此触发了乘客的一系列情绪波动和行为失控,但这种情绪背景下退伍老兵的呵斥“你要相信机组人员,冷静”。以及毕男对广大不安的乘客心理安慰:“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需要你们的配合,需要你们给我们信心,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我们的家人也在等着我们,我们会一起回去。”“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家”(五号位周雅文所说),这一系列叙事画面从不同视角表现出相互信任的重要性,更传达出诚信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小到父亲对女儿的承诺,大到危急时刻退伍老兵、毕男等人物的出场,正是彼此之间信任关系的重新建立才保证了机舱的安全与稳定,而刘机长的内心独白“一定要挺住,冲过去,我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地带回地面”则进一步升华了对诚信的叙事表达。所以,诚信是大众彼此信任的基础,乘客对飞行安全的信任是乘客选择飞机的基础,机长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是飞机乘务人员的信任基础,而飞机乘务人员的沉着、冷静和专业化操作又是构成乘客信任的基础,也是保证机长能够安全驾驶飞机的后盾。正是建立在大家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机长才最终将飞机与乘客安全地带回了地面,而飞机上两对普通乘客开诚布公的坦白又构成了诚信叙事的诙谐和感人画面。
在刘机长临行前怀抱小狗滴眼药水时说“多可爱的小狗啊,怎么有人说扔就扔了”,这里的细节叙事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一想到友善一般人往往只关注人与人之间或者是更为深刻的层次,但这种微小的举动同样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也在无形中与弃狗者构成了形象对比。在影片中,刘机长对待副驾驶徐奕辰的态度看起来似乎不太友善,但通过整部影片的前后叙事对比,这种态度正是一种对国家、对乘客负责的大爱,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友善。同样,在飞机上面对乘客的刁难,毕男所表现出的隐忍其实也是一种友善,在灾难来临时面对飞机上众人的不安、恐惧甚至是出格的行为和质问“为什么往回开,机长是怎么开飞机的?”毕男的冷静、镇定和友善有效安抚了乘客的内心:“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机组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种对待乘客的友善行为在影片的最后也为自己换来了应有的尊严,乘客口中“你要是一男的,我叫你一声大哥”的语言本身也成为对其友善和勇敢行为的肯定与赞扬。正是通过对这些叙事图像的前后比较,友善的社会价值得以彰显。
相较于主旋律电影而言,电视网络媒体中的“泛娱乐化”现象引人深思。“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泛娱乐化’传播蔓延,网络游戏、选秀明星、泡沫剧、真人秀等娱乐化信息充斥在社会话语表达中,对青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选择都带来极大的冲击”。进而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产生边缘化的生存危机,误导当代青年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行动自觉的缺失和精神追求的迷茫。相较于网络电视媒体以娱乐化吸引受众的方式,《中国机长》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指引,通过艺术化与生活化相结合的图像叙事手法,从不同人物、不同视角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从其票房成绩、影视评论和评分结果来看,广大受众并非完全迷恋这些娱乐化的电视网络节目,大众更希望看到《中国机长》《战狼2》《红海行动》《八佰》等富含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片。《中国机长》的公映虽然已经结束,但影片所传递的正能量还在不断引导着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美育课堂中,应充分借助《中国机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形成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少年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
综合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式而言,无论是公园广场中文字呈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结构,还是学校课堂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表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无法在受众心中形成形象的叙事张力,更无法有效促进受众的内化与实践。以文本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近年来在艺术创作领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资助了一大批以国家主流价值观为主导的大型艺术创作,但这种相对静止的艺术图像缺乏了叙事的情节,相较于电影《中国机长》中具体而明确的价值观呈现,这些艺术形式和符号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大众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大众理解的模糊性折损了作品的价值体系,造成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与作品实际“所指”之间的鸿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建立在具体事件的基础上,以图像叙事的手段实现对真实事件的叙述或“图说”,从而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故事、生活细节,充分利用公共场合的电子媒介,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文本的日常叙事、细节叙事,以精微的图像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生物学指出,人类是通过视觉来体验世界的,这是镜像神经元的力量,它使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美好景象时会产生同样的审美期待。”同样,这种力量也能形成榜样的力量,通过视觉图像构成受众群体的审美价值判断。通过《中国机长》的图像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表现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通过对图像叙事过程中各种细节的比照,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趋于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轻易化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传播的困境,真正解决了核心价值观从认知理解到内化践行的转换过程。
《中国机长》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图像叙事,以生动的形象塑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影片中机长的内心独白,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深刻表达。中国机长的这种精神映射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医生便是其价值的传递者;映射在国防事业中,中国军人便是其价值的传递者……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中国机长”式的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以鲜活的形象矗立在我们周围,所以,在影视图像叙事领域,受众需要更多像《中国机长》这样优秀的影片,以真实的故事、生动的形象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向更多人传递中国精神。